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009-03-16张恒嘉
张恒嘉
摘要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必要性、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生态用水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必要性;意义;河西内陆河流域;甘肃张掖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243-01
1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必要性
水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关键生境要素,干旱区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即变荒漠。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水成为干旱区最活跃、最敏感的因子,并围绕这一中心,出现了许多用水矛盾。以前由于过分重视水资源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效益,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极少考虑生态环境用水,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导致绿洲以外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产生了河道断流、植被衰退、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扩大等诸多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水资源有关,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需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焦点。干旱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生态需水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生态环境用水研究对干旱区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量化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忽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水资源管理的失误,它直接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断流和地下水位下降等。21世纪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众多,其中水资源问题最为严峻。自20世纪70年代北方地区开始缺水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缺水危机日益严重。造成缺水的原因主要有资源的先天不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需水增长过快、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等,用水浪费、水污染更加重了缺水态势。处于干旱荒漠区的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密切,为了缓解当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生态与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研究该区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纽带——生态环境用水。
2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意义
生态环境用水是改善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工农业基地。而水资源为该流域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成分,影响和制约着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支撑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建国以来,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水资源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绿洲地区的快速开发使该区经济和工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及水资源利用不当,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水资源日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危及绿洲生存和生态安全。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是影响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环境的重要生态因子,也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加速该区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古居延及黑城垦区成为荒漠化土地的例子即可说明水资源在干旱区生态环境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水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大,水资源调配和利用不当使河流水系发生变迁,人工水系逐渐代替了天然水系。修建水库、开渠筑坝、提水灌溉、地下水过量超采等人为因素改变了天然水系的内在联系,致使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发生较大变化,地下水补给量逐年减少,河床断流,湖泊萎缩干涸,河流下游水量逐年减少,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严重,特别是上游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非回归性耗水增大,地下水过量超采。
水资源恶性变化引起生态环境急剧退化。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人为的增大和不合理利用,再加上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必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机制的负反馈信息,如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植物根系难以吸收水分,天然植物大片枯死,土地沙漠化程度加大等,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普遍事实。而生态系统退化是一种系统在强烈干扰下逆境演替的生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系统通过结构与功能的不良变化表达出退化信息。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属干旱荒漠系统,水分是维系系统稳定的主要生态支点,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该区严重的生态退化。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这种由于水资源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属于跃变式和渐变式退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灌丛、草原与荒漠草甸植被面积减少,生长衰退,草质下降,人工林死亡等,从而导致土壤干旱进一步加重,大量土地撂荒,裸露的地表极易遭受风蚀,使潜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积活化,沙漠化扩展。
生态用水安全要求对有限承载能力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留有余地。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是水资源变化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地理生态类型复杂,干旱少雨,自然植被稀少,风沙灾害频发,盐渍化、荒漠化问题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上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问题迫切需要从水资源最大承载力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战略角度来考虑该区生态、经济和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建立水资源安全屏障体系,在确保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及城市和农村生活用水等社会经济系统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该区生态用水安全。
2002年3月,水利部把张掖市确定为全国第1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掀起了张掖市探索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的利用率、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支持能力,走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序幕。因此,必须针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的现状,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利用效益为核心,依据生态环境用水的内涵及研究现状,从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河流湖泊及城市生态用水等方面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用水进行系统研究,进而筛选出能够合理利用该区水资源、使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生态环境用水与社会经济系统用水相协调的最优生态经济用水模式。
3参考文献
[1] 张光斗.面临21世纪的中国水资源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1999(1):16-18.
[2] 张卫强,李世荣,贺康宁.山西省生态环境用水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