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09-03-16多赛别克巴哈提古丽
多赛别克 巴哈提古丽
摘要分析了精河县近年来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棉铃虫;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新疆精河
中图分类号S435.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07-01
棉铃虫是新疆棉花生产的三大害虫之一。近几年,随着棉花种植结构的大面积调整以及栽培模式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尤其是滴灌棉花面积增加和气温逐年升高,引起棉铃虫大发生,每年都不同程度地给棉花生产造成损失。
1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1.1气候条件的影响
精河县20世纪90年代的气温与6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极端最低气温升高了4.7℃,无霜期增加了17d。日最低气温≤-20℃的日数减少了30.5d。这些天气变化造成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为棉铃虫的安全越冬、提早羽化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1.2减少了天敌的种类和数量
由于棉花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在农区形成了以棉花为主、相对单一的种植结构,没有天敌迁移的其他作物;而且棉花上使用化学农药的次数增多,杀害了天敌,减少了天敌的种类和数量。
1.3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棉铃虫的抗药性一般与农药种类和施药次数有关。药剂的使用量越多,使用次数越频繁,使用面积越大,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越快。有些棉农不及时防治,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因而盲目施药、增加次数,从而使棉铃虫产生了抗药性。
1.4水肥管理和田管不到位
从目前情况来看,减少有机肥的用量,进一步加大氮肥用量,使棉株内蛋白质含量增加,为棉铃虫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滴灌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棉田交接行间进水很少,这种田间温度为棉铃虫在土壤内化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些棉田化控、打顶不及时,从而导致棉株徒长,幼嫩高大的棉株为棉铃虫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栖息场所和成虫的产卵条件。
2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棉铃虫在精河县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土层深度2~5cm。来年开春平均温度稳定在20℃或5cm地温达到18.5℃时,开始有成虫出现,5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期。
1代棉铃虫卵盛期在5月下旬。幼虫为害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主要为害棉花顶心、嫩叶,造成多头棉,后期主要为害棉花花蕾。
2代卵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为害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棉花花蕾,造成花蕾大量脱落,为害时间长,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大。
3代卵盛期在7月下旬。幼虫为害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主要为害棉花中、上部青铃。
3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化防为铺,采用农业防治为基础,准确的虫情测报为依据,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的防治原则;监控1代,狠压2代,防治3代。
4棉铃虫的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1)做好秋耕冬灌、改善耕作制度、铲埂除蛹、减少越冬虫源是降低棉铃虫为害的有效措施。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控制棉田中后期灌水和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长,降低棉铃虫为害。适时早打顶(7月10日前完成),将棉花打顶整枝后的枝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
(3)种植抗虫棉,可有效降低棉铃虫的为害程度。
(4)在1代、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 250~3 000g/hm2,有利于驱避棉蛾产卵,促使卵钙化,降低卵孵化率,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
4.2物理防治
(1)种植诱集作物和杨树把诱蛾。利用棉铃虫成虫对半干的杨树枝把有较强的趋向性,在各代棉铃虫羽化盛期,在棉田摆放30~45把/hm2,每7d换1次,每天日出前及时收蛾处理。
(2)频振或杀虫灯诱蛾。近2年,精河县棉区大面积推广杀虫灯后,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诱杀害虫不仅种类多、数量大,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卵量;而且成本低,对天敌无杀害作用,不污染环境,防效显著。
4.3利用天敌防治
棉花各生育阶段尽量控制化学农药,保护利用七星瓢虫、多异瓢虫、草铃、赤眼蜂等天敌,以减轻棉铃虫的为害。
4.4药剂防治
(1)药剂防治指标。棉铃虫的百株卵量达到10粒或百株幼虫达到5头时,必须进行药剂防治。
(2)生物药剂防治。在卵高峰期用5%美除、生物制剂NPV 40g对水1 000倍进行防治。
(3)化学药剂防治。棉铃虫发生重的地块,在产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前,局部喷洒35%赛丹乳油1 000倍液,用药量1 500mL/hm2,或采用功夫乳油进行防治。
5参考文献
[1] 马申洁,杨国彦,李春燕.南疆滴灌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新疆农垦科技,2007(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