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肥料运筹与推广应用研究
2009-03-16徐加林钱飞跃
徐加林 钱飞跃
摘要在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上进行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基肥一定的情况下,荷兰豆在开春升温后和初花期分别追施150kg/hm2氮肥,产量较高;矮生刀豆追施氮肥也有增产作用。
关键词豆类蔬菜;肥料运筹;江苏淮安
中图分类号S643.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023-01
蔬菜产业是淮阴区农业的优势产业,经济效益优势比较明显,蔬菜及其加工品市场竞争力强,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农民的科学施肥水平较低,出口豆类蔬菜的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大大影响了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基地的不断扩大和农民种植效益的提高。为此,淮安市淮阴区土肥站与淮安市天益食品有限公司通力合作,于2007年3月开展了出口豆类蔬菜的肥料运筹与推广应用研究。2年来,采集化验土样40个,开展蔬菜试验20个,建立蔬菜示范片2个,示范面积达33.3hm2,推广应用1 333.3hm2,使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平均增产30%以上,其中荷兰豆产量由7.5t/hm2提高到11.25 t/hm2,增效7 500元/hm2左右;刀豆产量由22.5t/hm2提高到30t/hm2,增效10 500元/hm2左右,全区荷兰豆、刀豆总增效达1 000万元以上。
1采土化验,及时掌握地力状况
为准确掌握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生产基地土壤基本情况,在老张集乡4个重点村多点采样,进行常规化验检测。结果显示(见表1):蔬菜地有机质含量相对偏低,有效磷含量中等,有效钾含量严重不足。
2试验示范,研究肥料运筹
近年来,淮阴区豆类蔬菜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为探索出该类蔬菜高产优质栽培尤其是在肥料运筹方面的科学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的示范试验,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宜本地出口豆类蔬菜生产的科学施肥技术。目前,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主要是荷兰豆和刀豆2大类品种。为此,分别进行了这2个品种的肥料运筹试验。
2.1荷兰豆肥料运筹试验
2.1.1试验目的。通过N、P、K三要素不同比例在荷兰豆上的应用试验,总结出适合淮阴区的最佳施肥技术。
2.1.2试验设计。在淮阴区老张集乡洪涯村以荷兰豆全生育期磷、钾肥用量固定,氮不同时期设置不同水平为处理进行试验,共设16个处理,肥料运筹试验方案见表2。小区面积66.7m2。
2.1.3试验过程。于 11月中旬开条沟点播,行距133cm,穴距20cm,每穴播3~4粒种,播种4.50~5.25万穴/hm2。播前各处理分别施土杂肥45 000kg/hm2、磷肥90kg/hm2、钾肥90 kg/hm2作基肥。播种后覆盖地膜以利于保温防寒;注意开好田间一套沟,保持沟系畅通;3月初搭好支架;防治病虫草害;在4月中旬开始采摘。
2.1.4试验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荷兰豆在开春升温后和初花期2个时期分别追施150kg/hm2氮肥效果最好。在基施肥料的基础上,以初花期追施氮肥最为关键,效果也最明显。
2.2矮生刀豆肥料运筹试验
2.2.1试验目的。通过N、P、K三要素不同比例在矮生刀豆上的应用试验,总结出适合淮阴区的最佳施肥方案。
2.2.2试验设计。在淮阴区老张集乡洪涯村以矮生刀豆全生育期磷肥、钾肥固定,氮不同时期设置不同水平为处理进行试验,共设4个处理,肥料运筹试验方案见表3。小区面积66.7m2。
2.2.3试验方法。于3月下旬到4月初开条沟点播,穴行距为40cm×25~30cm,穴播种子2~3粒,确保基本苗12万株/hm2。(下转第 26页)
(上接第 23页)
播前分别施土杂肥45 000kg/hm2、氮肥150kg/hm2、磷肥105 kg/hm2和钾肥105kg/hm2。播种后覆盖地膜以利于保温防寒;注意开好田间一套沟,保持沟系畅通;防治病虫草害;在6月初开始采摘。
2.2.4试验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在基施肥料的基础上,刀豆还需辅助追肥,并且追肥效果明显。以盛花期追施105 kg/hm2氮肥效果最佳。
3示范带动,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通过试验,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科学施肥模式,探明了豆类蔬菜追施氮肥的最佳时期与最佳用量,解决了盲目施肥带来的高投入、低产出和肥料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使淮阴区农民走出了豆类蔬菜不用追施氮肥或少施氮肥的误区,同时通过示范带动,使得广大农民对其他蔬菜的科学施肥、无公害栽培等有了全新的认识。
4参考文献
[1] 古强,王敏.蔬菜施肥存在问题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08(9):5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