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住宅景观的巧妙布局

2009-03-16林世埕张加友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林世埕 张加友

摘要住宅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包含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同中国古代园林一样要达到可居、可游、可观的目的。介绍了现代住宅景观设计采用的主要设计手法,如借景、障景、迂回曲折,以达到小空间大世界,使景观包罗万象。

关键词住宅景观;借景;障景;迂回曲折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063-03

住宅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包含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同中国古代园林一样,要达到可居、可游、可观的目的。在闹市中创造出模拟自然的人居环境,既要考虑城市的实际空间面积的有限,又要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空间,就需要设计师把握好景观整体的布局关系,达到小空间大世界的效果,使景观包罗万象。在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很多都学习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手法,结合现代的各种表达手法以达到小空间大世界的景观效果。该文主要介绍了在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比较典型的设计手法。

1借景

借用周边的环境景观,扩大空间。住宅景观中巧妙运用借景手法,突破景观空间界限,园外之景为己所用,扩大视野丰富景色。咫尺之地,俨然大地,使之入内,环顾四周。使空间扩大,就如同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仰借,依借,应时而借。”使小园林有大空间,达到“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艺术效果,借景是杰作之一。

(1)远借。远借可借山水,日月之景,应四时变化而不同。如临江的住宅景观借用江水之美,使景观视觉空间扩大。人们可以驻岸欣赏水中的楼房,景观景色;还可登楼俯视,园景江景融为一体;靠山的楼盘可以借用山景的秀美风光,融入其中,使人可以仰望山景,形成空间的连续之感。

(2)近借。近借的手法就是利用景观设计中的隔墙上开漏窗。透过窗户看户外或者其他景观节点上的风景,形成“尺幅画,四季景”的丰富视觉效果。图1就是采用漏窗的形式来形成借景的,使人可以在墙的这边看到墙那边的景色,有种空间的延伸感。要是设计的时候没有在墙上开洞的话,就让人觉的墙面索然无味,顿时感觉空间狭小,视觉受堵。

2障景

运用一种遮挡的方式使园林景观不至于一下子暴露无疑,用遮蔽的方法挡住视线,产生由宽到窄,由明到暗的对比,引人入胜,产生“柳暗花明”、“豁朗开朗”的效果。用遮遮掩掩的手法,让人产生神秘好奇的心理,给人感觉虽无多少景色却有无穷韵味,形成收放交替,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2.1种花木

植物种植的手法。就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植物来拓展园林空间感,这种设计手法将本来平淡的空间进行丰富处理,在绿荫繁花中见变化。常见的手法有绿篱、丛植、墙植、植物林等手法。

(1)绿篱。绿篱就是将植物种植修剪成篱笆的形式来分隔空间,它相比硬质的空间隔离手法更有几分妙趣。花木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形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不但增添了空间感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丛植。丛植就是在景观节点之间种植一丛(一组)绿化植物。通常是较高的乔灌木配合低矮的花木,形成层叠变化的绿色屏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绿化的观赏作用,另外又起到很好的遮障作用。植物生长变化,风吹摇曳,若隐若现,引人入胜。在似隔非隔之间,妙不可言。图2就是运用植物手法来遮障空间,而且植物本身就富有很多形态、色彩上的变化,可以形成四季变化的景观效果,可以说不但起到了障景的效果,同时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景观欣赏点。

(3)墙植。墙植就是有些园林空间较小,园林边缘的界墙尽现眼前;如果用浓郁的树木加以遮挡,使界墙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那心理上的局促感就消失了。所谓“围墙隐与萝间”,使人感到在竹丛树木之后还有园林的空间在延伸,这也是现在住宅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空间处理手法。图3就是用墙脚种植竹子的手法来打破原有墙面的单一感,使景观增添了意境,还可以很好地起到似隔非隔的障景效果。

(4)植物成林。植物成林的手法就是利用植物的密集种植,使植物的阵列如同树林一般,如同迷宫一样,让人在其中流连忘返;用在不大的空间中模仿原始森林的手法,让人穿梭其中,如同迷途的探险者,甚感园林空间之大。

2.2建景墙

景墙在中国的传统园林创作中就是“影壁”。影壁体现了中国园林“隐”和“避”的文化思想,即隐藏其背后的秀美风光“避”免一览无余的流露。在现代的住宅景观中这种障景的手法也经常被使用。由于它本身就是个很好的艺术品,所以不但起到了遮挡作用,还增加了不少亮点。与传统的景墙相比,现代的景墙更加丰富多样,有雕塑景墙、漏窗景墙、水景景墙、图案景墙、植物爬藤景墙等。

(1)雕塑景墙。雕塑景墙就是用雕塑的形式作为景墙的艺术题材,如福州博士后家园,就是利用福州地区的著名院士人物雕塑做景墙。在景观中融入了文化氛围,又很好的丰富了景观空间效果,一举多得。

(2)水景墙。水景墙是打破传统景墙的很好例子,它增添了视觉以外的另一种感受,让人可以聆听流水的声音。它以动态的形式来营造景观气氛,人还可以戏水玩耍,形成人与景观的互动关系,实现天人合一的园林景观。图4就是用雕塑景墙和水景景墙结合的手法设计,不但阻隔了空间还让人感觉空间更加的丰富。景墙本身不但有雕塑的静观效果,喷水时还有了动观效果和听觉效果,一举多得。

2.3堆山叠石

用堆筑假山的方式来阻隔空间。图5所示福州大名城的大门入口就是很典型的运用堆山叠石的手法来处理障景。当人们进入大名城大门的时候,迎面的就是一个大型的假山叠石,石缝中有流水的瀑布,令人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口也有一个很大的假山屏障,让人还没进入园中就感受到美丽的生态自然园林景观,让人很快产生进园探究的想法,这就达到了中国传统造园中的“显而不露”的境界。虽然堆山的材料有所变化,但效果一样很好。这假山也更好的将地下车库的入口进行艺术修饰,将本不好看的东西处理的如此自然。门口的一个屏障阻隔了入口前面的景观泳池,增加了景观泳池的私密性,也为园林增加了不少空间感,为景观增添了层次变化。拐过小空间,转入大空间,由于瞬间的大小对比,这本不太大的空间就显特别开阔。大名城中的堆坡也是住宅景观设计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吸收了传统园林中效仿自然的方式“堆坡山,叠石成峰”。堆坡就是用土堆成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地方,使景观有了高低变化、远近变化,自然形态丰富,变化无穷。它基本上是在景观节点之中堆个坡,使2个节点相互区分,也就起到视觉的屏障作用。将一个不大的地方从视觉上隔离开,让人要去另一个景观节点就要爬坡而过,或绕道而行,增添了不少趣味和视觉空间。

3迂回曲折

曲折是住宅园林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中国古代园林营造就很注重“曲”的运用,形成常见的弯曲小径,回环长廊。自然曲折是突破空间局限从而创造丰富园景的传统手法,它强调的是以曲折达到幽深无限及自然天成的效果,形成尽管空间逼仄有限,然而景致丰富饱满玲珑有致的效果。

3.1路景的曲折

“曲”对于住宅园林的重要意义在于,不曲折就容易一览无余,无法达到深远的境界。用恽南田的说法就是“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

道路的曲折,就是将起通行作用的道路进行艺术处理曲折化,使道路既有通行功能,又不乏趣味的存在和丰富的空间变化。让行走的人有“移步易景”的感觉,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同样一段距离,曲折的道路比直线的路长,给人感觉曲折的路要比直的道路经过的地方多,这是很简单的心理作用。更重要的是曲折的路线上经过的地方多,而且空间变化丰富,达到了有限空间的利用效率。图6就是运用小路的曲折设计增加了路程,在这段路程中可以看到更多的景色,使游者感觉园子比较大。“曲”还可以避免一览无余,让前方的景色若隐若现。

3.2水景的曲折

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其流则远矣。“水不在大,贵在曲”,在景观设计中很注重水景的弯曲、转折的设计,使观赏者的游览路线与水形成远近的距离变化。视野中的水景时有时无,其实是一河之水,而让人认为是多处的水景。在传统园林的理水之中,古人很擅长利用曲折的手法,用遮掩的方式表现水域的流长,这在空间有限的现代住宅园林中也是很重要的扩大空间的手法。如一弯曲水,源头没入乱石之中,其上浓荫蔽目,令人难测幽深,虽然已经到了园界,人却没有发现。图7所示水景就是用曲折的手法,使水景的尽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从而产生很丰富的水景和水岸景观的变化。

4结语

以上的借景、障景、迂回曲折等都是达到小空间大世界的一种手法。随着住宅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创新,在住宅景观设计中可以用色彩的变化产生虚实变化,增强空间感;也可以用丰富的铺地变化使空间变化多样,增强空间感。在不断的设计探索中人们将发掘出更多的表现景观视觉空间的设计手法。

5参考文献

[1] 计成.园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 童寯.园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 陈从周.园林清议[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

[4] 曹林娣.静读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月明华屋汪洪谰[M].银川:人民出版社,2006.

[6] 张浪.中国园林建筑艺术[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