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奠定党内地位的“诡异”发言
2009-03-15
七千人大会上林彪的发言,可能让刘少奇、周恩来等人震惊,但让毛泽东很高兴。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是我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
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1962年,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因此,中央在1961年11月下发的《会议通知》中即明确说:从1958年以来,“中央⋯⋯也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
1月29日上午,是七千人大会开幕19天以来的第二次全体大会,由林彪讲话,他的讲话和多数领导不同。
林彪当时是中共中央六个副主席之一、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之一。十大元帅中,其排名仅次于朱德、彭德怀,位居第三。庐山会议彭德怀被打倒后,林还兼任国防部长,负责军队工作。
七千人大会上,在座的不少官员都曾是他的属下,今日再次聆听老首长讲话,大家自有一种企盼的心情。然而人们未曾想到,此时的林彪所关心的不是如何总结经验教训,而是想办法要抓住和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最高权力。
林彪笔记露出马脚
从后来搜交出来的林彪、叶群的笔记看,上述判断并非强加于林彪,而是有所根据的。这一时期的林彪,对如何迎合毛泽东,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在他的笔记里,凡提到毛泽东时,都用“一号”,“姨毫”,“老东”等字样代替。对自己,林彪则用“一零一”、“老巴”之类的代称。
在叶群记录的林彪谈话中有这样的记载:“黑格尔说:何谓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就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一零一说:何谓当代伟大人物?一号(即毛泽东)利益的代表者!”从这时开始,林彪就决定做毛泽东利益的“代表者”了。在另一则笔记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林彪的真面目,他说:“要把大拥(拥戴)、大顺(顺从)作为总诀,要仿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斯(大林)之于列(宁),蒋(介石)之于孙(中山),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要亦步亦趋,得一人而得天下。”
抛开讲稿即兴演说
1月29日,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当林彪被告知,毛泽东让中央常委都在会上讲一讲时,他就吩咐中央军委办公厅,专门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为他起草讲话稿。
从林彪在七千人大会的表现看,他并没有积极参与刘少奇书面报告的起草工作。刘少奇书面报告第一稿出来后,曾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都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查阅史料,未见到林彪有什么说法。
表面看,林彪超然于事外,但看他的讲话可以发现,他每天都在关注着大会的动向,每天都在通过会议简报及其部下的汇报,来了解会议动态,侦察着毛泽东的一举一动。
1月27日,刘少奇在大会讲话。那些天,围绕“三面红旗”,围绕党犯错误的原因,围绕着对过去工作的评价,与会者提出了很多意见,刘少奇虽然只字未提毛泽东的错误,但他也没有对“三面红旗”给予理直气壮的、充分的肯定,刘少奇讲的两个“三七开”,更暗含着追究毛泽东责任的意思。
林彪当然知道,“大跃进”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会上批评的不少错误决策,都是毛泽东提出或支持的,此时此刻,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一定很不好过。这时候,倘若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一定会得到毛泽东的青睐。
于是,林彪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写作班子为他准备好的现成的讲话稿丢到一边,然后根据他最新的观察、体会,自己“拉条子”(写提纲),在大会上作了即兴讲话。他原来准备的讲话稿是些什么内容,已不得而知,但从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可以看出,林彪要讲的话,确实无人能够事先为他起草——因为那完全是一个别有用心的讲话。
林彪在大会上,一共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党的问题,一个是军事问题。按常规,他并不负责党的工作,只需主讲他负责的军事工作就可以了,但他恰恰在党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一些提法之“新”,即使今天看来也让人为之震惊。
别有用心夸大灾害
林彪首先对会上议论较多的热点——“三面红旗”,十分坚决地、充分地予以肯定。林说:我们党所提出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是正确的,是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创造,人民的创造,党的创造。(林彪在这里有意回避了是毛泽东的创造)
其实,如果林彪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能不正视那几年国民经济遭受的重大挫折与“三面红旗”的关系。比如“总路线”,一直强调“速度”是灵魂,只强调“快”,忽视了好和省。“大跃进”也是强调高速发展,因为中央下达的指标过高,下边就开始浮夸,浮夸上来的数字,又被中央接受,在虚幻的高数字下构造经济计划,反过来又指导地方工作,以致恶性循环。
就连毛泽东本人,自1961年以来,也一直没有对“三面红旗”给予过比较充分的正面的阐释。
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大声地为“三面红旗”辩护,对毛泽东来说,从他人的嘴里讲出来,自然比他自己亲自去说“受用”得多,这使毛泽东多少产生了一丝患难逢知己的感觉。关键时刻是林彪支持了他,是林彪力排众议,站出来为他讲了话。
接下来,林彪还有惊人之语,他说:两三年以来,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发生了一些困难。这种困难,是多方面造成的。特大的自然灾害,连续的自然灾害,有些地方遭受到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这给了我们不可逃避的困难。我们工作上也有一些错误。可是这只是工作上的错误,而不是路线上的错误。
“付学费”与“团结说”
林彪还说:我们在物质方面,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方面,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我们有失的一面,也有得的一面。这种失的作用,暂时还看不清楚,但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得到的经验,将要发挥很大很大的作用。
就像付学费一样,一个小孩子,从上小学起,一直到上大学毕业,十七八年的时间,他什么也没有生产出来,相反地,尽吃、尽穿。但是他学了以后,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付出那一点物质和时间,不让他学那么一下,他就不行。
他说,付了学费,学到了本事,本事就能够转化为物质,不是转化为原来所消耗的那个相等的物质,而是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增加了的物质。所以,我们要看到,我们付出一点学费是值得的。
那三年的经济困难,确实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对于全国出现的困难形势,包括毛泽东也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他也不断地向党的高级干部们说,因为我们还缺乏经验。
“付学费”,这使毛泽东多少增加了些底气。须知,在“付学费”的名义下,任何主观上的失误,任何决策和工作指导上的错误,就都是可以原谅,可以不予追究的了。
开始造神
接着,林彪开始了新的表演。
七千人大会上,不少人认为,对于共产党所犯错误的责任,毛泽东也是有份的。林彪却说毛的思想总是正确的,总是八九不离十的,我们所以犯错误,是因为毛主席的思想受到了“左”的干扰。他说(以下均为林彪原话):
——我感觉到,我们同志对待许多问题,实际上经常出现三种思想:一种是毛主席的思想,一种是“左”的思想,一种是右的思想。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够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左”边偏,说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实际上是走了样。
——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的。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
很明显,林彪在打造毛泽东一贯正确的形象,踩着别人的肩膀,一心要往上爬。
前面谈到,林彪本来应该在这次大会讲军事问题,结果他开场就先讲了上述这么一大篇,也算他的个人表态吧。林彪讲话的那一天,恰好是毛泽东主持大会,他当即对林彪的讲话给予了充分肯定。毛泽东说:“林彪同志讲了一篇很好的讲话,关于党的路线,关于党的军事方针,我希望把它整理一下。给你(指林彪)一个星期、半个月搞出来。”
这次大会上,其他在大会讲话的人,毛泽东都没有给予评论,唯一称赞的,就是说林彪讲得“很好”。
根据史料记载,1962年3月20日,毛泽东再一次看了林彪的讲话整理稿,并批示给田家英、罗瑞卿:“此件通看了一遍,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
奠定党内地位
现在看来,林彪的这个讲话,对毛泽东产生的影响是相当负面的。
首先,这个讲话增强了毛泽东继续坚持“三面红旗”的决心,并进一步对持批评态度的党内高层领导产生了不满;林彪对“付学费”的理论阐述,影响了毛泽东进一步深刻反省自己的失误,使他更有理由原谅自己,因而把一场可能在决策层面上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深层检讨,化作了轻飘飘的一句话:因为没有经验,因为这是付学费,而这个学费还是必须要付的;林彪强调毛泽东总是正确的,是下边的和尚念歪了经,使毛泽东本来就有的“埋怨下边不能正确理解他的意图、未能适时调整指标”的气更大了,毛泽东的这种情绪,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不断地流露出来。
当然,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也增加了他在毛泽东心中的砝码,并由此奠定了他以后在党内的地位。
选自《人物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