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
2009-03-14骆斌
骆 斌
[摘 要]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引导下,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三大组成部分,出现了民营企业“5000万”现象,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影响民营融资能力宏观方面主要有法制环境和金融环境,从微观方面看民营企业本身也存在着弊端,产权不清晰,“家族”式管理,规模小、家底薄,信用意识淡薄等,都是民营企业融资能力底下的主要原因。只有在营造诚信社会的环境下,加强金融体系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加强科学管理,提升是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 能力
一、民营企业“5000万”现象透析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新的标准规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5000万”就是一个分水岭,是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跨越的转折点。造成民营企业“5000万”现象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外部环境
影响小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很多,但是影响最多、最重要的是法制环境和金融环境。
1.法制环境
众所周知,我国对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极端的不健全法制环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局面,使企业运用法制的成本异常高昂,企业承担了本该由国家提供的法制成本。小企业的财产理应属于投资者本人,投资者可以自由支配和处置本企业的财产。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非常严重。由于小企业经济地位“卑微”,许多政府部门视小企业为“没娘的孩子”、“软柿子好捏”,同时利用小企业“惧怕官府”的心理,任意侵扰和损害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样的法制环境怎么可能克服民营企业的5000万现象,怎么可能让小企业顺利地从小型企业转变为中型企业?
现在小企业害怕做大,主要是害怕做大后有风险。但是现在小企业非常“理性”地认识到,只要获得了一官半职,或者与政府官员相勾结后,对他们的产权保护才可能稍微完整一些。同时他们还可以去恣意侵扰他人的私人产权尤其是干扰甚至赤裸裸地霸占别人的产权,或者侵占国有资源,扩大并巩固自己的私人产权。如果小企业都在跨越“5000万现象”时,首先实现企业的“政府化”,那小企业突破的“5000万现象”将失去意义。
2.金融环境
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战略上,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四重战略,这使得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而小企业因规模小,信用等级达不到AA级(工商银行标准)以上,得不到银行业的支持。在信贷监督机制上,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上收了基层金融机构的审贷、批贷权限,而且审批环节过多,手续比较复杂,这就形成了贷款审批权限的高度集中与小企业点多、面广、相对分散之间的矛盾以及审批程序的复杂化与小企业资金需求高频率、小金额、快周转、强时效之间的矛盾。
3.担保体系
目前,银行的担保方式由:保证、抵押、质押三种方式。对于小企业保证没有合适的对等担保单位;小企业的抵押品因权证不全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质押对小企业就没有大的意义,即使有金额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因资金、
二、企业自身“先天不足”是融资难的根本障碍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不实。小型企业一般都是家属企业,靠亲情为纽带进行运作,加上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其管理模式通常以为老板为中心的集权制,管理方法仍旧是家庭作坊制。这种组织结构在创业初期时充分体现决策的高效率。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这种机制无法干预老板的错误决策,这时企业的运行就相当危险。有的看起来部门设置齐全,但由于组织结构的落后,部门职能都没有发挥出来,基本上成为老板的“勤杂工”。加上“重营销、重技术、轻管理、轻财务”理念,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体系混乱、缺乏风险控制体系等情况。有的小企业为了取得贷款,就铤而走险提供虚假会计报表。
民营企业规模小,家底薄,担保无法落实。企业融资一般需要具备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四大要素。而民营企业大多采用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加上技术、管理、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经营能力、经营业绩难以令人满意。信用担保没有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单位,抵押品在质和量方面也不能满足融资的要求。有的民营企业即使在抵押品方面有能力,但由于民营企业是从特定背景下发展起来,土地、厂房、设备产权不全,也很难实现抵押获得融资。
民营企业经营者信用意识淡薄,企业寿命短,贷款风险大。民营企业一般通过“关系”来实现融资目的,在融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缺乏长期融资规划,临时抱佛脚;急融资,法人治理结构混乱;顾扩张,战略管理能力偏弱;低估融资难度,高估个人魅力;认融资,不乏恶意逃债。
此外,民营企业的高倒闭率和违约率与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经营目标相违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实行了信贷收缩和信贷集中的策略,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的控制,责任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并且试行终身责任追究制,银行贷款的门槛在不自觉中抬高,大部分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认定主要是以国有企业的指标作参照,用国有企业的标准评定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大部分民营企业也就很难达到发放贷款的条件。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打造诚信政府,营造社会信用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 浙江省企业调查队对政府信用进行调查发现:有78.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政府对诚信重视和非常重视,认为不重视的占23.3%,还有9.1%的人不清楚。就目前浙江信用建设的整体情况分析,浙江的政府信用相对滞后于企业信用和市场信用。
目前,银行有AAA级信用企业评估、工商部门有“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知名品牌的评定等等。然而目前社会上的信用评价是各自为政、杂乱无章,而且权钱交易充斥其中,这类评估本身的信任度就要受到质疑。正因为如此,政府应如何引导、管理和监督下构筑起科学、规范、严密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采集企业的信用数据并加以整合,按照国际通用的评估原理和手段,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智能评估软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自动生成信用报告。报告中包括企业基本经营行为和能力、品牌竞争力、银行信贷信用、企业不良记录等内容。这是打造诚信社会环境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金融体系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和金融法规体系建设。
1.加强金融体系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主要措施有:首先,加强民营企业群体间的资金融通,允许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组建企业财务公司,建立民间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次,对于小型民营企业,应继续鼓励通过民间借贷市场解决其部分资金缺口。第三,扩大金融机构利率浮动权限,运用利率杠杆引导资金向民营企业流动。第四,发展债券融资,鼓励民营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发行不同期限的债券筹措资金,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发可转换债券或可认股权债券。第五,在适当时机对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与《贷款通则》进行修订,为投资银行全面介入民营企业资产重组、尝试风险投资扫除障碍。
2.加快银行体系改革和建设步伐。①大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信贷服务机构,认真改进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②积极发展多元化、竞争性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发挥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积极开展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应坚持竞争性原则,不宜形成新的集中和垄断。只有建立了竞争性的地方中小金融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小企业贷款难问题。③尝试发展小型产权交易所。在温州搞了一个产权交易所,温州企业可以在当地发行股票,让老百姓把剩余的钱交给当地优秀的企业来花,建立了一种新的融资体制。民营企业规模不大,不可能都到上海、深圳去直接融资,一种新的融资体制可以尝试、总结和发展。
(三)实现科学管理,提升资信水平,是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有效途径
1.民营企业“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后家族管理转变,提高自身和家族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现代企业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开放产权、开放管理、开放人才,其中开放产权是前提。张维迎教授强调:一个企业能不能实现现代化管理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以及国家对产权的保护程度。国外有的专家也认为,绝不能将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当作解决管理疾病的万灵药。
2.提升资信水平是民营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首先要大力提高自身资信水平,提高信用意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固然重要,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民企也要加强自身信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其次,民营企业要选准市场定位,要切合市场的需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做好企业发展的短期、中期与长期规划,优化企业发展的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再次,民营企业要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增加合伙人或投资人、吸纳新资本、经营利润滚动投入、职工持股式集资、增加风险投资资金、民间资金、担保或贷款等,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
(四)引导、扶持融资担保体系
融资担保在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了信用桥梁,很好地解决了融资难问题。我国这类机构正在逐步建立起来,但实际效果尤其是担保规模远远满足不了民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此,政府职能部门要从以下方面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
一是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一方面要适当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同时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进来。
二是对担保赔偿给予政策上的核销支持,这是制约担保机构资金放大倍数的重要因素,要学习西方国家的成熟做法,根据贷款担保实际放大的倍数,对担保赔付确定相应的财政核销比例。
三是政府职能部门在业务管理上给予协调,推动和强化担保机构在金融机构的信用。职能部门要协调各专业银行,实行“比例担保”,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局面的同时,尝试与保险机构合作,利用再保险分担风险。也可以进一步扩大“担保分红”、“担保换期权”等方式,尝试商业性担保品种。
总之,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民营企业面临着很多的发展机遇,宏观的法制环境金融环境会进一步深化,造就良好的民营企业生存氛围。但民营企业要提升融资能力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学习游戏规则,重视培养人才,提高整体素质。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国经贸中小企[2003] 143号,《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2003年
[2]Fairtown,《浙江民营企业5000万现象究竟给中国带来什么革命?》,2003年
[3]剧锦文,《民营经济的融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2004年
[4]韩文亮,《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若干对策和建议》,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