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现代视觉表征 复兴传统节庆文化——七夕节

2009-03-14孟琪璐

新媒体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孟琪璐

[摘要]节日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拥有着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人类文明。如今却越来越被现代人忽视。一年一度的七夕用流传千年的传统提醒当代中国人要传承,而这也正是当今中国建设道德文明所迫切需要的,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又有利于遏制“洋节日”在中国的泛滥。

[关键词]视觉表征 七夕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93-01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来包装着我们,牛郎织女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人。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一、七夕文化的现代传承

我们不能轻视节日文化的内涵,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应该很好的保护它。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让人觉得是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也是传统的,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才得以保持。

(一)民族人。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西方文化逐步被中国接受之后,随之开始了反传统的“全盘西化”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退出了自身的历史舞台。

在我国日益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下,物质上渐渐富足起来的人们却不无尴尬地发现:那些过去曾给我们带来欢乐与美好回忆的传统节日文化正在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代之而起的则是外来“洋节”的火爆。而与此对照的,则是人们对国内传统节日的不以为然直至全然的忘却。实在不能不使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人们为之汗颜。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曾经诞生了无数爱情故事的农历七夕节,今却遭遇冷落,大街小巷平静如昔。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民俗正逐渐被人们淡忘。

(二)民族心。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历代相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目。然而,目前的法定节假日安排缺乏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仅仅纳入了春节。

2007年12月16日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调查民意的基础上,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国务院通过对外公布,新增了清明、中秋、端午三个节日。

对于放假办法的修改,正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复兴传统文化的需要。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希望在假日生活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在现有的假日制度安排下,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日渐被淡忘。对于不少人而言,假日仅仅意味着旅游和消费。新休假方案将中秋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使人们在休假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亲情、和谐等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民族魂。一个日趋走向繁荣与复兴的国度,不仅要具备一流的物质条件,同时更需要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作为支撑。没有深厚的文化作底蕴,缺乏对社会的人文关照,只沉迷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浮躁的心灵得不到精神的慰藉,一切的发展注定是无根基的。和谐社会最关键的一环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曾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曾作为广大仁人志士安心立命的价值依托。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迁,经济稳健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立足现实,大胆创新,结合时代的背景对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塑造出独具品格的民族品格和文化,以此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二、从世界看中国传统文化

就像父亲节、母亲节一样,西方的情人节,似乎也是当代中国人在逐渐断裂、式微的传统文化下的寻找的一种无奈的文化替代,似乎是当代人在偿还对传统文化欠下的人情债。这种及易拿来就用的“洋节”似乎除了返照出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裂痕外,也并无大碍;而当我们只能将传统定格于美丽的传说,却难以以其他形式传承时,这种无奈是否已出离了悲哀?传统风俗与现代生活现实存在的碰撞又该如何来化解?

(一)复兴。世界格局的多元化,民族特色的多样性都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更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在世界节日文化的盛宴中如果缺少了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话,那将是何等憾事。对传统节日的复兴不仅是中华子孙的渴望,更是推动民族多样性的要求。

(二)发展。塑造出独具品格的民族文化,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西方的优点,发展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

(三)延续。2008奥运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这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延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向世人展示。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是2008年奥运会所提出的三大理念。“人文奥运”重在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市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绝好机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协节会委员会主任李汉秋认为,通过奥运平台向世界宣扬、传播中华文化,应该优先考虑的就是和2008年有关系的中华文化。他认为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奥运会是2008年8月8号开幕,8月7号是中国的七夕节,这是千载难遇的机遇。在8月8号开幕之前,各国教练员、运动员、媒体都来了,那么多人到中国来,看什么?让他们看看我们中国的七夕节,看看我们中国的情侣节,让大家来看看我们牛郎织女的风采,这是很好的事情。年轻人都是爱过情侣节的,中国的情侣神韵让他们领略领略,把过中国情侣节的一些情况通过媒体传播回去,那中华文化就走向世界。

三、总结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仅仅只是一种口号,一种形式,而应该是一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不是中国的傀儡,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将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千万不要屏弃中国传统文化,其优处当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和竟声寄托。

参考文献:

[1]《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者园地网.

[2]《复兴传统文化正恰时》,秉正,博客.

[3]《视点:尴尬的七夕节》,中华文化信息网.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