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2009-03-14李培华

新媒体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害虫

李培华

中图分类号:S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25-01

茶叶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广大茶区的支柱产业,它对茶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作重要的推动作用。我省茶叶产量占全国的1/6,出口绿茶占全国的70%以上。我们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同时,茶叶的生产效益也得到了重视,因肥料使用不当,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污染,导致有害物质在茶叶产品中少许残留,危害广大茶叶消费者的人体健康,也妨碍了茶叶的外贸出口。因此,防止污染,消除公害,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前茶叶开发经营的必由之路,农药残留问题已引起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人从事多年基层茶叶工作,现将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茶叶生产者参考。

一、无公害茶叶的含义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的有关标准的茶叶。

二、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条件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茶园灌溉水均应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标准。

新建茶园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周围5Km范围内没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与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相距1Km以上的山坡地,并在茶园的路边、沟边周围建立防护林,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已建茶园若周围环境条件较好,可在此基础上改建成无公害茶园;若环境条件不够理想,可选择其中条件较好的,改建为无公害茶园;若环境条件差污染较重的,则应改植其它作物,进行轮作后再决定是否能建园。

三、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1.茶树种植。茶园布局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开垦深度在50㎝以上,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1.5~3.0m,并在茶园四周设置隔离带。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33㎝,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667m2;双行条栽规格150㎝×30㎝×30㎝,每丛定植2~3株,约5500株/667m2。种植前应开沟施足底肥,沟深30㎝左右,施有机肥或矿物源肥料150~200㎏/667m2,种植时期以秋季和早春为好。

2.茶园施肥。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茶园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宜施用茶树专用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汞、砷、铬等无机污染物和六六六、DDT等有机污染物含量应符合规定,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T/T227要求。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深度20㎝以上,一般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400㎏/667m2或农家有机肥1000~2000㎏/667m2,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开沟施入,沟深10㎝左右。追肥化学氮肥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15㎏/667m2、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667m2。施肥后及时盖土。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但施用的叶面肥必须是经农业部登记注册的。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结合,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

3.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1)农业防治。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要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80㎝,以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秋未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能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2)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利用害虫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3)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4)化学防治。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建议侧位低容量喷雾。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安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

4.茶树修剪与采摘。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以复壮树势。重修剪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应清理树冠,建议使用波尔多液冲洗树干,以防治苔藓和剪菌感染。对于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但病虫枝条和粗干枝应清除出园。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而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建议机采,但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茶叶鲜叶要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到茶厂加工,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农业已经开始朝向生态农业发展了,人类生活的主要食品将是无公害食品,在这样的趋势下,给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害虫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故乡的古茶树
茶的箴言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