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绿化与植物配置浅析

2009-03-14陈美珍

新媒体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城市

陈美珍

[摘要]城市的道路的绿化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城市的道路绿化程度亦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其优劣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环境美化和综合评价。主要介绍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形式和植物的选择。

[关键词]道路绿化 植物配置 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08-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街道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了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道路绿化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就对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形式作了介绍。

一、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概述

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目前,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组成不同的路网,从功能上有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和政治性的区分;从道路的种类又大体分主干道、次干道、区问路、小区路、园林路、滨河路和步行街等。为做好道路功能与性质相适应,配置道路绿化,规划时应根据道路的级别、性质、用地情况、道路宽度、以及市政工程设施的不同要求和绿地定额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绿化的布局形式,即采用规则式、自然式或综合式,道路断面绿带的种植采用对称式和不对称式。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 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 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

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如交通干道、快速路,用路者主要是司机或乘客,植物配置形式要简洁明快,注重整体的景观效果。如:较窄的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重复频率不宜太高,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20~50米距离重复一段,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居住小区、公园绿地内各级道路,用路者主要是行人,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上,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二、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叉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与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

2.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分车绿带靠近机动车道,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环境。分车绿带绿化形式简洁、树木整齐一致,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可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相反,植物配置繁乱,变化过多,容易干扰驾驶员视线,尤其在雨天、雾天影响更大。分车带上种植的乔木,其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的规定,主要是从交通安全和树木的种植养护两方面考虑。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合理配置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

3.行道树绿带的植物配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可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由于城市中的各种架空电线、地下各种电缆、热力,煤气,有线电视电缆,雨污水管道等造成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在城市中是最差的,绿带宽度往往也很窄一般在1-2m,加上土质差和人为因素等导致了行道树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所以行道树应选择耐修剪、抗贫瘠、根系较深的树种。

4.路侧绿化的植物配置。从广义上讲路侧绿带也包括建筑物基础绿带。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路侧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 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绿带宽度超过lOm者,也可用规则的林带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园林荫道。

三、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道路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对于经过长期的驯化考验外来树种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如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可用油松、华山松、红松、樟子松、槐、臭椿、落叶松属等等。华东、华中可选择广玉兰、香樟、泡恫、薄壳山核桃、悬铃木、无患子、重阳木、枫香、柳属、银杏、女贞、揶揄、喜树、鹅掌楸刺槐等。华南可考虑香樟、大王椰子、蝴蝶果、石栗、榕属、木菠萝、椰子、红花羊蹄甲、马尾松、桉属、银桦、幌罗伞、木棉、蒲葵、芒果、盆架子、台湾相思、白兰、洋紫荆、大花紫薇、凤凰木、木麻黄、悬铃木、扁桃、人面子、白干层等。

同时也应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如洛阳牡丹、开封菊花、成都市树银杏、市花芙蓉,北京市市树为国槐和侧柏。

总之,城市道路绿化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树种,以成熟的形式来配置道路绿化,在城市建设中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希望我们的城市道路绿化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美观,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郑强、卢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姚时章,城市绿化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OO0.

[3]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城市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