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2009-03-14杨丽君

新媒体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范围指标特色

杨丽君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并将会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自己工作,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规划需要研究的重点以及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 范围 指标 绿线管制 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092-01

一、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法规依据。这项工作体现民心,顺应民意,对城市园林绿化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都具有牵引和拉动作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联系点和结合部,对提高城市品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现阶段,根据学习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尤其重要。

(一)法规层面

如果把城市总体规划看成是“依法用地”的过程,那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一种“合法用地”的行为。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安徽省人大常委颁布的《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各项专业规划的合法地位。因此,编制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贯彻法规的要求。

(二)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绿化政策,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明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则完全是城市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对城市绿化的载体(主要是指城市绿化用地)作出了明确规定,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政策保证;近期,高度重视和强调走符合我国国情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道路。

(三)技术层面

国家出台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以及城市公园、城市道路、城市居住区等技术规范、标准,对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主要市政基础设施指导性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配置作出原则规定,有效的保证了绿地系统规划的技术要求。

二、把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领域的各个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和从事绿地系统规划的技术人员,着重要研究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接受《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城市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其它规划的关系,处理好与城市交通、城市防洪、文物保护等其它专业规划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必须注意的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的划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确定,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我们认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可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相一致。但是,从地域生态的完整性和市域环境的整体协调性方面来深入分析,这个范围根据地域环境因素特征(如水系、山体等),可以大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具体范围应根据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以维护地域地形地貌的相对完整为原则,可考虑以城市规划区外围的自然河流、山体作为边界。

(三)规划指标的确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虽然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中对绿地只规定了下限,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也没有明确的指标控制要求;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城市所处的位置、发展规模、城市性质、以及用地条件等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参考国外同类型城市的绿化指标,我们可以在城市规划区内,在总体规划人均用地不突破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更多的绿化用地。在城市规划区外,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外围的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大地景观环境。

(四)绿线管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确定后,关键是落实绿化用地,国家要求并在我省部分城市已经实行的绿线管制制度十分有效。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现状和规划的各类城市绿地(主要是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重要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等)以平面坐标将其边界和拐点划定,可以分类成为图则,并通过合法的程序进行确定,从而保证绿化用地。

(五)特色的体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优秀与否,重要衡量标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解、深化的程度和城市特色的体现两方面,后者显得格外明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能够保护城市自然地貌,创造独特的城市空间,美化城市环境,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在地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等方面,具有其他各类规划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说,文化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灵魂。

合肥市利用旧城墙和护城河建设开敞式的公共园林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像一条“翡翠项链”镶嵌在旧城新市之间,以“国文化和包公文化”为主线,构成了合肥“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的独特城市风貌。马鞍山市是一座冶金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河流、湖泊、山地较多,城市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五十年代建市以来,以长江岸线、雨山湖四周及城区九座山峰为绿化重点,以“李白文化”为核心,形成了“九峰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独特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六)老城区的界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老城区的绿化规划。老城区相对于新城区而言,它是有一定历史、一定的空间地域、一定的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的城市建成区。老城区不完全等同古城区,二者在保护的程度和更新的力度上是有本质区别的。绿地系统规划中采取的对策也是不同的。

老城区的界定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历史、不同规模、不同布局形式的城市有不同的界定方式。首先,古城区一定在老城区范围内;第二,新老城区分散布局的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时确定;第三,在老城区基础上发展的城市,应该根据建设年代、设施状况、文化价值水平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后划定。

三、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

(一)为创建园林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1992年,合肥与北京、珠海等成为第一批国家园林城市,1996年,马鞍山也成为第三批国家园林城市,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有符合地方实际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后,安徽省政府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意见的通知》,在全省城市布置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任期目标的一项内容,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2000年以后,芜湖、淮北、安庆、铜陵、黄山、淮南、池州等城市相继获得安徽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全省形成了浓厚的创建园林城市氛围。由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指导建设有力,淮北、安庆、黄山、铜陵、淮南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殊荣,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保证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二)为政府民生工程提供工作帮助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各部门的协同工作。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区而言,注重和全民义务植树相结合,和安徽省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规划建设活动相结合,和“为绿色通道工程”活动相结合,和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区域绿化水平。在城市建成区内,以水系整治和水环境建设、老城区改造、城市公园、游园、道路广场等为重点,保障年度建设计划的落实,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成为政府民生工程的主要内容。

(三)为广大群众参与提供有效途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规划编制的过程往往与规划的成果同样重要。这是因为,编制的过程不仅分析问题,提出方案,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与领导的沟通,社会各界的参与,充分检验规划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特别是规划成果,正因为有了居民的知情、社会的关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必须公开展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城市重点建设工程,还是居民生活小区的开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越来越得到市民广泛的理解、支持和重视,这就是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最有效的路径。

猜你喜欢

范围指标特色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
翻译条件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