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思考

2009-03-13林楚辉

体育与科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教学

林楚辉

摘要: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师资队伍加强了,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发展。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体育仍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需要改进,青少年的的体质令人担忧,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完善。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促进学校体育的有序、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1-0083-0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 value, our country young people sport cause vigorous development, the school sports work made the very big progress, the teachers troop strengthened, the curriculum reform made certain progres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is active, the countryside school sports work obtained the development. But, makes the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must see soberly the school sports still existed question: The school sports's course content and the form need to improve, young people the physique is anxious, the appraisal way insufficient science is perfect.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according to the existence question to the school sports's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the school sports order, the health development by the time.

Key words: school sports; develops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几乎包括了所有青少年和儿童,在全国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对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因此,学校体育发展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 学校体育功能定位

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和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心素质。是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因素,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

体育具有整体性和多功能,它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具有教育、健身、娱乐功能,并通过体育活动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作用。学校体育是国家民族体育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基地,其中院校还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一支骨干力量。学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在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和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2 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所取得的进步

2.1 学校体育工作得到重视

建国近60年来,学校体育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先后进行了七次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在2007年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要关心、支持”。 4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提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一个明显改善。这是有史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规格最高的文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文件,更是学校体育的纲领性文件。5月25日,国务院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各项要求。这些发生在学校体育方面的大事,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

2.2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得到加强

从1977年起全国近百个体育院系和数百所中等师范学校恢复招生,陆续为中小学培养大批体育师资,缓解了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和质量较差等紧迫问题。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正在得到加强。面对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一突出问题,各地积极采取优先招聘、转岗、返聘、兼职以及落实体育教师相应待遇等方式进行解决。许多地方都加强了对体育教师,特别是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以此保证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质量。

2.3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全国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评优、学术论坛、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专题研讨、召开现场观摩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体育教学改改革典型学校和教师。如近年来,上海中小学体育已从单一的学科概念转向以“终身体育”为核心、实现多元化功能为目标的健身理念,正在进行着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将课程名称由原来的《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突出了学校体育对人的一生健身意识形成和锻炼技能培养的作用。辽宁省组织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坚持以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为重点,对全省15个贫困县401所初级中学进行了调研普查,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大力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2.4 学校体育科研活动活跃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全国各地的学校体育科研活动也开展活跃。 2007 年12月25-2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馆举行的中国十城市第二十二届学校体育教学研讨会。研讨会以优秀体育课展示的形式,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以专家、领导讲学的形式,深入探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以优秀学术论文交流的形式,充分展示十城市体育教育教学成果。此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各城市之间的体育教科研成果,为各地区各学校之间体育教学经验的切磋交流搭建了桥梁,给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2.5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发展

由于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各地加大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地方政府逐步把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纳入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轨道,许多省、市、自治区召开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经验交通会,使得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批如江苏江宁、广东湛江等先进典型涌现出来,为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其经验也为不同地区如何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多种经验和模式。有的地方设立了学校体育专项经费,有的地方通过政府采购为学校配送体育器材,有的地方拿出专项经费为学校修建、改建体育场地,对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学校体育面临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与形式存在的问题

3.1.1 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

打开中学体育课本,不难看出,现行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是单个项目或几个项目的重复循环,单调而又枯味,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始终占据体育课程的核心地位。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求,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校体育课所学的许多东西无新颖性、创造性,学生毕业以后多数用不上。教材安排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

3.1.2 教学形式枯燥简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我国学校体育偏重于“使学生学会运动”的教育, 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传统, 在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体育只重视“让学生学习运动”, 而忽视了“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的教育现状, 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1] 。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教师采取的形式还停留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基础上,无论教什么教材都是 “ 讲解—示范—讲解—练习 ” 这样的一个程序。上课时教师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教学过程公式化、训练对象成人化,使学生觉得体育课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3.2 我国青少年体质存在的问题

3.2.1 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华说,从1985年到2000年,我国7至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每况愈下。尤其是2000年的调查表明,与1995 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力量素质等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在1995年比1985 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2]

3.2.2 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下降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 2005年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 毫升、303 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

3.2.3 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

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一些学校的肥胖生比例甚至突破了30%。同时农村肥胖学生的比例也在上升。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2%,其中初三生接近7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3.2.4 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逐渐上升,在城市中小学生中,戴眼镜的占了一半以上。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已达6000万人,近视率居世界第二,人数为世界第一。

3.2.5 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有接近20% 的学生对困难、压力 难以承受,肥胖、懒惰;烦躁、自闭; 焦虑、抑郁,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厌世和暴力倾向。在一些大中学校,自杀与暴力事件成了学生伤亡的主要原因。

3.3 评价方式片面化

在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和管理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标准,导致一部分地区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代替教学,或单以竞赛成绩来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使学校体育工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不少学校重视的只是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有没有拿到名次及奖牌,关注的是学校的“脸面”;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评估与各类体育竞赛所得的分值挂钩,年终时将这些分值相加,便是该教师的工作成绩。而对如何深入扎实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如何上好体育课,如何应对学生的体质状况下滑却并不十分在意。 而平时的体育课只要平平安安不出事,没有家长投诉就行了。

教学评价方面,把运动和学习的负荷单纯地理解为生理负荷,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练习中智力与心理上所承受的负荷,评价指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关联度太低。体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他知识的掌握的根本差别之一,就是高度个性化。现时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它对遗传素质差异较大的个体而言是不公平的。

4 学校体育的发展前景

自从建国以来,学校体育始终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一点,不管是从幼儿教育还是从大学深造的课程表中就可以看出来。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学校体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加以改革。只有改革,学校体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体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

4.1 学校体育教育观念要具备时代意识

学校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基础,它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健康、娱乐,或是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还要为人的一生作准备。学校体育从小学到大学,要贯彻10多年,要使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保持激情而不厌烦,除了增强体质之外,必须要让学生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畅快。因此,终身体育、全面发展和快乐体育应贯穿在学校体育之中。构建起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应是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因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本身获得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提高生存机会的过程, 从总体上说, 健康、长寿、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幸福美满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3]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既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和对学生自学、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对学生自信、进取、竞争、效率等现代化观念的培养。既要增强学生体质,又要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同时,组织观念、集体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走进社会打下基础。

4.2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身体的文明和使人体得到全面协同的发展, 它包括“学习运动”和“在运动中学习”两个方面[4] 。学校体育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让学校体育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让学生学会玩,并同时学会生活和生存,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因为“用玩来调剂生活,恢复疲劳,使人能更精力充沛地工作,为达到人生的目的创造必要的条件”[5] 。因此体育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发展、学生个体需要及学校教学条件而设定,增加部分健身、意外伤害的预防、急救知识与技能、营养学等现代生活所需要的体育教材等,突出健身性、终身性、实用性、娱乐性,重视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

4.2.1 把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纳入体育教学内容

以身体参与为主的体育课,各种运动性伤病时有发生,体育教师不仅要担当“第一医生”的角色,更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预测各种体育活动项目中可能出现的伤病,并就可能发生的伤病讲解救护的知识与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具体、更确切的了解与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的能力。

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交通意外伤害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上学途中的少年儿童;而在以健身娱乐为时尚的青少年中间,游泳时的溺水、滑板和登山时的摔坠以及触电、烧伤、烫伤等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应有的放矢地将急救知识吸纳入体育课堂、并把相应的急救技能传授给学生,如止血、包扎、固定、以及心肺复苏等。加强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本生存技能。

4.2.2 把营养学知识纳入体育教学内容

造成中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要求运动意识不强烈和运动营养补充不合理。因此,除了加强体育知识的传授与增强体育锻炼,教给学生正确的营养知识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摄取多种食物中包含的各类营养成分,才能确保人的健康需要。针对学生肥胖率逐渐上升的情况,教会学生如何吃跟教会学生如何运动一样重要。

4.2.3 将中华传统养生技术纳入学校体育的范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学校体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学校体育自身的学科特征,结合生命科学研究的结果,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人体所固有的潜在功能,提高人的素质。我国的传统养生知识丰富而实用,如中医中药、运动养生等。在体育教材中增加如健身操、舞蹈、体育游戏、武术等内容,不但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有效地健身手段和方法,让他们终身受益。

4.3 教学模式要体现个性化

在学习内容上,在强调共同性的同时,通过以学生个人选择为基础的方法来扩大每个学生的选择机会,创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充分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个性化有两个含义:1、各学校的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与地区经济、文化、民族、场地、设施、师资有密切关联。2、学生学习个性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本身的条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学校体育新的教学模式将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等等。逐渐淘汰传统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形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创编和组织参与课堂、校园、社会体育活动及体育知识、体育竞赛、体育游戏等全新的模式。从而完成从单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向促进学生个体人格健全发展的方向转化。如大学学校体育教育强调系统学习体育知识,任意普修各项运动,精修一、二项项目,初步掌握“怎样进行健康(体力、心理)诊断;怎样制定运动处方;怎样实施身体锻炼”的基本技能。特别是运动处方教学,不但体现了“以人为本”符合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运动处方教学是指根据所教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制定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是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自我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苛求学生对运动技术的精确掌握,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目标 [6]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