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汽车:“丑小鸭”的华丽蜕变
2009-03-12王莉莉
王莉莉
在09年汽车行业面临购买力低迷的背景下,福田汽车依旧高歌猛进,企业品牌价值得到了21.3%的大幅度增值。从1996年8月28日到如今,短短的十三年的时间,福田汽车实现了从昔日的默默无闻的“丑小鸭”到今日华丽“白天鹅”的蜕变。
10月20日,北汽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2009年9月汽车销售合计54,317辆,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汽车累计销售446,064辆,同比增长了30.3%。
此外,就在今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发布了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这份基于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而获得的中国品牌国家队阵容中,福田汽车以品牌价值268.37亿元居榜单第35位,较08年上升3位,稳居汽车行业“三甲”,再次蝉联商用车第一。
在09年汽车行业面临购买力低迷的背景下,福田汽车依旧高歌猛进,企业品牌价值得到了21.3%的大幅度增值。从1996年8月28日到如今,短短的十三年的时间,福田汽车从昔日的默默无闻的“丑小鸭”到今日华丽“白天鹅”的蜕变。
在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汽车国际(智利、秘鲁)巡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见到了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的副总经理孟繁斌,福田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与他的谈话中一探究竟。
不起眼的“丑小鸭”
据孟繁斌介绍,成立于1996年8月28日的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现有资产近80亿元,员工2.6万人,是一个以北京为管理中心,在京、津、鲁、冀、湘、鄂、辽、粤、新等9个省市区拥有整车和零部件事业部,研发分支机构分布在中国、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
然而,谁能想到,当今排名全国第三位的汽车企业,从前只是个生产农用车的小企业。
诸城机动车辆厂这个北汽福田的前身,原本是一家农具厂,后来做纺织机械,并没有什么高端技术,主要生产卷扬机、杀鸡的脱毛机、纺织用的并条机等。
1987年,农具厂改名为诸城机动车辆厂,开始生产“鸣飞”牌农用车,而且“鸣飞”从一开始就是“4条腿”的,当时大多数农用车企业都只生产3轮车。但尽管起点略高,“鸣飞”并没有4冲天,第一年的产量仅排在同行列70名之外。
但是,就是诸城机动车辆厂这个不起眼的“丑小鸭”却在不断发展壮大,几年下来,企业年利润过百万,在业内也算站住了脚。
1993年,诸城机动车辆厂开始和北汽摩谈合作,想把汽车与农用车嫁接起来。可采取什么方式合作成了问题的焦点。
在经过慎重论证后,诸城机动车辆厂提出自己放弃法人资格,采取资产重组的方式,企业全部资产无偿并入北汽摩。
企业评估后的净资产为567万元,全厂500多人,再加上全部资产并入了北汽摩,诸城机动车辆厂成了北汽集团的全资工厂。 1994年1月18日,企业更名为北汽摩诸城车辆厂,“鸣飞”牌也改称“北京”牌。
1996年10月,他们生产的“像汽车的农用车”销量排名第一,“北京”牌等一些品牌的农用车还专门被请进中南海让国家领导人参观。
“丑小鸭”的蜕变
1996年8月28日,来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100家法人企业,以1.4412亿元注册资本共同发起成立福田汽车时,他们可能压根也不会想到,10年之后,福田汽车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企业和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
这100家股东不是一盘散沙式的投资者,而是一个有机的产业链合作体:55家上游配套厂,45家下游经销企业,遍布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福田作为整车制造商和最大股东,处于该上下产业链的枢纽之位统管全局。
中国佛学中就有“广种福田、造福桑梓”之说,福田的创立者们给企业取了个很喜庆的名字——“福田”。“百家法人造福田”的故事在业内也成为一段佳话。
初建的福田规模小、资源少,要取得突破,就必须首先从产品上下功夫。福田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资源对中国的轻卡市场做了全面调研,第一款汽车产品选择定位为“小卡”。因为许多轻卡用户当时需要比市场微卡大一些的车型,比传统的轻卡小一点的车型,福田当时抓住了这一市场空白,创造了“小卡”概念,成功推出了“福田小卡”,上市后一炮走红,成功进入轻卡市场。
在将推出“小卡”的同时,福田也着手开拓其他系列的轻卡车型,在接下来的2~3年内,福田在“时代轻卡”、“五星轻卡”等中低端轻卡的基础上,推出“奥铃”和“欧马可”等高端轻卡,成为中国全系列轻卡厂家,奠定了在轻卡市场的霸主地位。事实上,从1999年开始,福田轻卡就一举夺得中国轻卡市场份额第一,直至今天仍稳居冠军宝座。
在轻卡市场上取得的成功,给福田以足够的底气。进入21世纪后,国内中重卡市场迎来了产品和市场的大变革时代,福田趁机推出了其中重卡品牌——欧曼,成功切入国内中重卡市场。经过6、7年的发展,在以中重卡为重点的商用车市场,福田欧曼中重卡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极。
在进军中重卡市场的同时,福田也进军客车市场,推出其客车品牌“欧V”客车。在打造传统动力客车的同时,酝酿欧V混合动力,在市场需求释放之前,福田已经先于他人做到了量产,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采购大单。
其实,在产品推出速度和研发质量方面,十三年来,从小卡到全系列车型,福田在设计和研发上屡屡突破。欧曼中重卡就是最好的例子,国内重卡产品过去一般10年换代一次,而福田6年时间换了3代,福田旗下的欧曼、欧V、奥铃等8个品牌在3年时间内全部实现升级换代,层出不群的产品序列,对福田自主创新实力做了最好的阐释。截至2009年6月,福田公司共获得专利21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94项。共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24个。2008年,福田科技活动自主创新投入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7%,专利覆盖了公司汽车产品所有品牌,自主研发新产品市场贡献率达到80%以上,涉及到外观造型、车身部件结构、底盘部件结构等。
自主创新不单单体现在产品的研发实力上,福田从当年单一的轻卡生产小厂到如今发展成为商用车领军企业,正是管理创新、人才资源机制创新等在内的机制创新相互呼应,齐头并进,才保证了企业高速稳健地运行,这正是福田整个体系创新能力所焕发的能量。
起飞的“白天鹅”
孟繁斌向记者介绍,福田去年与美国康明斯公司合办的发动机工厂,达到了年产50万生产能力。
对福田汽车来说,与康明斯的成功合资,不仅得到了两款世界顶尖的轻型柴油发动机,完善了自身的动力体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进军发达国家市场的“通行证”,这对一直致力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福田汽车公司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蜕变为白天鹅的福田终迎起飞时刻。
福田的国际化脚步并没有停止。2009年1月29日,在温家宝总理和默克尔总理的见证下,福田汽车与德国戴姆勒公司共同签订了《商用车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戴姆勒公司和福田汽车将在中国设立股比50:50的中重卡合资公司,生产福田欧曼品牌中重卡产品和戴姆勒OM457重卡发动机。
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也曾表示表示,从产量上讲,北汽福田已经成为了国内目前最大的商用车供应商,但希望北汽再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大力进军国际市场。他透露,北汽和戴姆勒公司中重卡的合作项目即将获得政府批准,北汽将利用戴姆勒奔驰的销售网络来销售北汽福田的产品。
以往中国汽车行业传统的合资合作都是引进外方成熟车型,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大多仅是装配工厂,产品出路多是内需式的。而戴姆勒与福田汽车合资兴建的中国合资公司是双方全球合作业务的运营中心,未来合资公司中的整车产品将使用福田欧曼自主品牌。这颠覆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合资历史,改变了中国汽车行业合资以外方导人车型和品牌为主的模式,走出了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子。昔日的中国“丑小鸭”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据孟繁斌介绍,福田从2002年就开始进行走出去营销:“我们的海外业务每年以55%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在东欧、西亚、北非、南美、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开展销售,海外的营销网络初具规模,在近40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渠道,并就合资合作工厂等事宜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孟繁斌透露,目前福田出口主要集中在东欧、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地区,在南美地区出口的国家很多,但是数量还不是很大,“大约5000台,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把每个市场都能做细做透。”
目前,福田的新能源技术在国外市场应用得并不多。“新能源技术在发达国家市场的一类市场,比如说北美、欧洲、日韩等地区应用的比较多。但是新能源同样代表着高价格,我们中国汽车进入的一般都是二、三类市场,这些国家在排放等方面的要求还是比较低的,只要便宜可靠就可以了a所以新能源的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些国家来说还比较早。”
孟繁斌坦言,参加第七届“中国汽车国际(智利、秘鲁)巡展”,也是要为当地的经销商提供支持:“经销商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比较严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的经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好转。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伸出手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所以给经销商提高信心,这是我们很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展团一起参加,通常在当地我们的经销商全程跟着我们一起参加,如果没有他们参加,这个作用可能就大打折扣。他们全程参与,途中也会搜集一些客户信息,介绍经销商们的情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巡展的作用。”
“中国汽车国际巡展”已经成功举办的六届,国内共计50多家汽车企业的150多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参加了巡展活动。国外媒体多次报道称巡展活动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国际市场的“播种机”和“宣传队”。
同时,孟繁斌还向记者介绍了参加巡展的另一目的,就是借助此次活动,打造中国汽车的品牌形象。“据我了解,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在国际上的影响是很正面的。目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在有些地方,尤其是汽车品牌方面在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