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策略
2009-03-11王美娟
王美娟
提要我国加入WTO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也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商业贸易更是迅猛发展。但是,商业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尤其是反倾销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就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反倾销的措施,并就我国现在反倾销法有待完善的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反倾销;法律完善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属下各协定的实施,各成员方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国际反倾销法律的实施力度正在并将继续得到加强,“反倾销”已成为一个值得国际经贸法律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的立法,并指导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实践,从而更好地利用反倾销法律保护国内产业和应对国外反倾销投诉。本文从我国屡遭反倾销诉讼指控的原因入手,探讨渊源,既而分析我国应对策略。
一、我国屡遭反倾销指控原因分析
(一)从国际和各国反倾销立法和实践上分析
1、反倾销是WTO允许的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种合法手段。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各国要对某个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不仅要证明其存在倾销和其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不过,该协议没有作出具体判断。所以,反倾销措施这个WTO允许的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手段,就被各国频频用来反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反倾销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不受冲击的法律武器,被一些国家滥用。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的,任何一方不得任意提高,而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既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2、遭受歧视性反倾销待遇,“入世”后仍存在“入市”问题。我国虽然已经成为WTO的成员,但确是以“非市场经济”或称“国家控制经济”的身份进入的。一些国家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采取歧视性政策,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国价格比较”的办法来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倾销。虽然近几年来,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定有所改变(目前已有新西兰、南非和东盟从整体上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二)从我国国内经济商业发展制度和企业自身来分析
1、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对世界贸易影响力逐渐加大。1994年我国出口贸易跃上千亿美元台阶,2000年又跃上2,000亿美元台阶,整个九十年代,我国出口贸易平均增长率达到14.5%,几乎是世界出口贸易增速的两倍。2001年(“入世”第一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现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早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的计划。我国对外贸易继1997年跃升到世界十强以后,1999年跃升到世界第9位;2000年继续上升到第7位。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必然取得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一方面引起了同类产品竞争国的疑虑;另一方面在进口国造成了同类产品的更剧烈的竞争。因此,一些国家便会想尽办法来削弱我国在某些行业和领域的比较竞争优势地位。而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则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旦被调查的我国产品被课以高额反倾销税后,将会失去价格优势,对于缺乏品牌效力的国货来说其竞争力便会大打折扣。
2、我国企业对反倾销诉讼的消极应对。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意识,并且应诉经费不足、反倾销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亦导致企业应诉不力。而且越是如此就越导致国外的变本加厉,久而久之,又鼓励了国外相关产业的反倾销势头。比如在1994年,美国对我国大蒜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是由于没有我国公司应诉,结果我国被裁定了高达376%的反倾销税,我国大蒜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而且在大蒜案之后,由于起诉方律师看到了我国企业不愿应诉,又鼓动美国蜂蜜行业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诉讼,接下来是蘑菇罐头,导致了我国数亿元的损失。
3、欠缺合理的商业外贸出口结构。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工业、轻工产业和农副业。此类产品的价格构成中,人工费用占很大比重,而这种价格构成正是此行业的比较优势之所在(美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当于中国工人的36倍),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因此这些行业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便不足为奇了。从市场结构看,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这样必然会增加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冲突的几率,从而使这些国家加大了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
4、出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失误。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社会风俗、消费群体及其心理缺乏了解,忽视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后续改进,只能以廉价销售。出口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我国反倾销的概率。
5、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运行模式中国家控制对市场运作模式的影响问题。我国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方的市场经济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对于欧、美各国的法律或者一般都有对市场经济体制和非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标准,鉴于我国现行经济运行机制中的经济运行主体全部属于国有或由国家控股的情况较多,一些垄断性行业的限制进入等等,反映了现行经济运行模式和一般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各国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金的客观评价。
二、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一)法律策略
1、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反倾销争端。成为WTO正式成员方,今后再遭到不合理的待遇或是遭到有违世贸宗旨的不公平对待时,我们完全可以诉之争端解决机构DSB,迫使对方纠正其错误行为。
2、完善相关法律,增加谈判筹码。2004年3月31日,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我国反倾销法大量参照了国际惯例,特别是重点遵守了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守则”。但是,由于时间仓促,缺乏实践,许多内容简单、抽象、模糊,操作性和透明度都不强。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借鉴和吸收国外和国际的成功经验,如反规避调查、维护整体利益原则、简单多数通过机制、倾销和损害幅度的计算、反吸收条款等,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义务,对外贸易政策统一由一个部门颁布,不用内部文件对有关规则进行补充和说明。
(二)我国政府应采取的策略
1、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支持体系,明确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2、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实施市场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立国家反倾销咨询机构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三)国内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1、企业必须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质取胜。产品的价格是竞争的一个重要形式,但并不是企业出口产品价格越低越好。应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实现技术创新,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企业要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如ISO9000、ISO14000、SA8000族系认证等,保证出口产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大力开拓绿色环保市场,应对外国采用种种苛刻技术标准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实现我国企业高效、持续和健康发展。要突出产品非价格方面的特征,如产品的物理特征、质量内涵、分销渠道、培养消费者群体等,建立品牌形象,增强国际竞争优势。
2、企业要调整产品出口经营策略。我国出口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比较稳定的份额,必须转变经营思想,借鉴国外从“贸易立国”向“海外投资立国”的经营策略转变。确立正确的营销观念,由贸易出口为主转向贸易与投资并重,力争在海外直接建厂,建立一批跨国公司、企业,使其产品能够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使反倾销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3、企业要学法、懂法、用法。不仅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还要能熟悉地运用,并学会用国际贸易法规来保护自身的权益。企业要勇于应诉,面对国际贸易官司,只要事先了解情况,如向中外律师咨询、向行业协会、经贸委进行咨询,主动与外国商务部沟通,完全掌握对方国家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据理力争,就有胜诉的机会。具体应诉中,企业除了要聘请精通WTO规则、国际法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律师抗辩外,关键是做好举证工作,就被诉企业情况、国内市场、起诉国销售情况、生产成本等内容,在律师指导下填写问卷调查。这也有赖于国内反倾销律师和专业队伍的建设,有赖于国内反倾销基金的尽早设立。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驻外使馆应当协助企业参加应诉、协商。
4、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规范会计资料。在反倾销调查中,企业必须提供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由此来认定正常价值。所以,企业应加强财会工作,使企业会计资料符合国际规则,在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中能够提供完善且符合规范的有关会计资料。我国的一些应诉企业在反倾销诉中败诉,部分原因就是不能提供有关商品生产的会计资料。
我国的反倾销法律从无到有经历了较短的时间,但对其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较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参照WTO的反倾销立法来不断改进,还要深入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立法,并积极借鉴其先进的立法经验,使我国的反倾销法无论在实体上还是程序上都相当完善,这才能给反倾销法律的实践提供一个基本条件。在反倾销法律实践的同时,我国应当积累并总结经验,以此不断完善反倾销法律体制,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达到反倾销法律“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目的,进而使我国经济更加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成为经济强国。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圣敬,国际反倾销应诉和申诉操作指南[M],法律出版社,2006.
[2]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3]唐青阳,欧盟反倾销制度与实务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