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与革新

2009-03-11曾晓祥邢来顺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

曾晓祥 邢来顺

[关键词]世界近代史,现代化问题,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K10-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4-0087-02

2008年11月14日,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协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出版机构的近8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共收到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摘要)五十余篇,涉及世界近代史研究与教学的各个领域。大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不仅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界近代史研究和教学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纷纷提出了各种新的见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世界近代史的研究与教学体系

学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乎一门学科发展的方向问题,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世界近代史体系,即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编写世界近代史?以什么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主题、主线或中心思想?是近年来中国世界近代史学术界探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次会议上,许永璋、于兆兴(郑州大学)在长期思考的基础上,对钱乘旦所提出的“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表示赞同。认为这一思路抓住了世界近代时期历史发展的核心与实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助于回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并建议积极启动按照新体系编撰世界近代史著作的工作。令人欣慰的是,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的李其荣介绍,由该校组织编写了一部新的《世界近代史》(将于2009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近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现代化为线索,并且就城市化、北欧和澳大利亚等此前各种世界近代史教材所甚少涉及的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与此相应的是,陈振昌教授(西北大学)一方面肯定了现代化问题在构筑世界近代史体系中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指出这只是通向完善体系的一个阶段,由于我国的现代化研究还处在初步的阶段,以此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科学体系,还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第一,由于在工业文明起源问题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欧洲中心论”依然是新科学体系中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特征。第二,欧洲启蒙学者所鼓吹的“直线进步历史观”,在新体系中也有或多或少的再现。如何揭示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在许多学者有关新科学体系的具体规划中,缺乏应有的反映。第三,如何处理在现代化主线之外的许多“非现代化”内容如移民、生态问题等,也是构建新体系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真正完善的世界近代史体系应是一个以社会转型为主线、具有时代精神和科学价值的世界近现代史新学科体系。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作为国际世界近代史学界的主流思想之一,在本次会议上也有所反映。黄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提交的《全球意识与区域经济史研究》(摘要),提出把区域经济史研究放在全球史观的大背景下,从区域经济史和全球史研究的现状、区域经济史研究呼唤全球意识、区域经济史研究视野的突破、全球史观与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前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述,以揭示出全球意识在区域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是否应该依照上述话语结构构筑一个新的世界近代史体系?如何科学地认识现代化等主线的问题?何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对后现代主义的介绍和解析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何平教授指出学习、借鉴和模仿西方话语,并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中国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这种思路本身将会制约中国学术研究和思想话语的革新。因为每一种学术或话语结构都是通过一些排他性的行为被构造出来并得以保持的。这种观点有可能使我们对我们时代的历史知识的形态、内涵和认识模式进行更深远的反思。徐健(北京大学)也认为,当前国际和国内都在探讨重新整合世界史的模式,如经济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文化学模式、政治斗争模式等。诸多模式表明了当今的世界多元化,不应该存在某种独尊的模式。

二、世界近代史教学问题

如何提高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水平,是历届学会探讨的主题之一。本次会议围绕研讨式教学、多媒体的运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陆伟芳(扬州大学)指出,我国世界近代史教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知识的广度,通过近代通史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几百年间的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但这种教学思路影响了对历史深度的解剖,同时在教学关系上,缺乏具体的手段和途径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学生更多的是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只是教师枯燥的说教和灌输。

如何改革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使这一过程充满活力,以培养更具有创新力和主动精神的专业人才?徐奉臻(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纵横双向整合:世界近代史教学鲜活之途》一文中提出:纵横双向整合,既是一种历史观,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必须正视世界近代史变迁的整体性、综合性、联系性、非线性与复杂性。其中,历时维的纵向整合所凸显的关系链是“近代”与“上古和中世纪”、“近代”与“现代和当代”之间的联系;而作为共时维的横向整合包括宏观上的“西方近代史”与“非西方近代史”的交互影响,微观上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外交等层面的彼此作用。纵横双向整合有助于避免历史诠释的“箱格化”与“机械化”倾向,不失为使世界近代史教学得以鲜活的一种有益尝试。

李其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则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指出了一种新的路径。他在《世界近代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文中指出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学生中建立世界近代史兴趣小组和专题研讨的方式,着力于学生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趋势。伏广存教授(临沂师范学院)则介绍了自身的经验,在教学中将“单元、线索、重点内容阐释教学模式”,“设问、质疑、讨论教学模式”,“科研能力培养与训练模式”等教学模式相结合,并根据教材内容穿插并用。认为这种教学思路改变了单一的接受式教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求索精神,激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平教授则根据北京大学的教学改革经验指出了通史教育和专题教育各有其优点,前者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宏观理解,后者则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深化对具体问题的探讨。

多媒体的运用已称为大学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意义不容置疑。邱建群(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在《关于世界近代史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回顾了叙述历史方式的媒体革命,充分肯定了多媒体手段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的优越性。同时,作者以历史图片的采用为例,分析了当前多媒体教学中有悖历史真实的诸多现象。他指出,教师在选用历史图片时要认真审慎地考证图片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图片用“准”、

用“好”、用“活”。

三、国别史研究

国别史是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载体,在本次年会上,与会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内显示了新的风貌。

张德明教授(武汉大学)在《国际机遇的利用与美国向太平洋的领土扩张》一文,以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购买为例,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美国西向扩张的进程。指出: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中立外交政策和充分利用国际机遇的策略,是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彭书青(首都师范大学)撰文探讨了美国内战时期北部联邦的情报活动,是研究南北战争的一条新的思路。李国庆在《美国第三次三K党的大众传媒方略》中考察了二战以来三K党运动宣传方略的转变及其影响,指出这一转变与美国大众文化相结合,导致了美国社会与文化的重构与异化,其隐蔽陛和危害性都甚强。李军(北京教育学院)对欧文·威斯特的小说《弗吉尼亚人——平原骑手》进行了解读,论述了该书在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的史学地位。

英国史方面,高麦爱(南京大学)从工业革命前后市场竞争和财富配置机制的变化论证了长子继承制废除的必然性。李超(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对罗素的和平思想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叙述了罗素和平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对其意义和局限也做出了新的评价。刘佳(首都师范大学)就英国《1844年铁路法案》颁布的背景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19世纪中叶英国铁路国有化尝试的必然性。段家强则对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社会立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旨在说明其是英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英国走向“福利式”国家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此外,张丽(《世界历史》编辑部)在《30年来中国的法国史研究》一文中,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法国史研究的状况及其特点,在充分肯定我国法国史研究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研究队伍萎缩、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不多等问题,以期引起同行专家学者的思考。刘大明的《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民自卫军》分析了大革命时期国民自卫军的构成及其双重职能,论证了这一组织对大革命的推动作用。闵凡祥(南京大学)撰文论证了社会心态的变迁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近代西欧的崛起,与其社会心态的变化与近代亲资本主义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密切相关。岳蓉(贵州师范大学)在《解殖化立场与民族国家的困境》一文中,指出建立在反殖民与解殖化立场上的民族国家形态,由于结构性的缺陷、历史传统与宪政主义的歧异,使得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处于困境之中。

四、环境史问题

环境史学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反映了我国史学界对现实问题的日益关注。梅雪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撰文分析了历史学在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历史学在政府环境决策和大众环境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周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在《美国大平原北部放牧业的发展及经验教训》中,肯定了大平原北部牧业发展对美国西部开发及其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分析了这种掠夺性开发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汲取这种经验教训,根据自身的国情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而不是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杜玉杰(首都师范大学)则从思想界、大众意识和政府诸方面,考察了19世纪中后叶美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和早期资源保护的历程。

大会还进行了研究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研究会理事会。

[责任编辑:侯林莉]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