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鲁恂:西方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先驱

2009-03-11王洪波

对外传播 2009年11期
关键词:毛泽东政治研究

王洪波

白鲁恂(Lucian w.Pye,1921年10月21日~2008年9月5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一生致力于政治学研究,是国外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山西汾州,父母是在华传教士。从小在中国长大,后回美国,就读于著名的卡勒顿学院(CarletonCollege),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任职。曾担任美国比较政治学会主席、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还是美国国务院与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在学界和政界颇有声誉,对中国研究和对华政策均曾产生较大影响。

白鲁恂首次采用了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政治文化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他沿着文化、心理、人格的路径来分析中国政治文化,揭示出许多中国政治文化底层积淀在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与阻碍因素,建构出西方学者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具有权威性的认识。他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可能自生出现代政治即宪政与民主的制度,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可以包容民主制度。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外力撞击并进行有效的内部整合。

白鲁恂写于1968年的《中国政治的精髓:一个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权威危机的心理文化研究》一书提出,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在于政权总是无法调和中国文明已载于史册的辉煌成就与当下社会要求急剧进步的心态。中国的地理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迫切要求一个强大政权来维持这一博大地域内的社会稳定。经过历代政权的血腥暴力更迭,集体意识中对分裂与离乱的恐惧逐渐压倒了对高压威权的抵触。

1976年,白鲁恂出版了一部以其擅长的心理学方法为特色的毛泽东传记——《作为领袖的毛泽东》(MaoTse-Tung:The Man in the Leader.NewYork:Basic Books,1976)。该书是西方众多毛泽东研究著述中的名著之一,被认为既不乏洞见又充满学术上的危险性。其突出特色是从心理学角度对毛泽东的人格特征与中国政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他认为,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早年的特殊经历,特别是那些“创伤性记忆”,奠定了其人格、秉性、气质和情感的基本结构,这一人格结构对其成熟时期的政治思维和政治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1981年,《中国政治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台湾出版的中译本名为《中国政治的变与常》)一书出版,该书认为,中国政治是文化因素和结构因素的混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心假设——中国政治本质始终是两种观念相互激荡的结果。

白鲁恂的心理文化研究法和个案研究弥补了过于强调政治社会经济结构的偏颇,充实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他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权威依赖、关系政治、政治权力源自道德权威、人民的认知不协调等特色的深刻洞见,对分析中国政治问题极具价值。但由于其成长于中国的经历和自身文化的优越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其研究对象多为特殊群体、以及获取资料的间接性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使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文化优越的倾向和夸大政治文化作用的缺陷。

猜你喜欢

毛泽东政治研究
办公室政治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