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创新中扩大对外华语广播影响力

2009-03-11范韩生

对外传播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华语华文听众

范韩生

对外华语广播前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华侨华人广播,它开始于新中国建立前的1949年6月20日,当时使用广州话、闽南话和潮州话三种侨乡方言在当时的北平(现为首都北京)正式广播,1950年4月10日,对东南亚广播的客家话节目正式开播,从此,华语广播正式宣布为对华侨广播。1955年12月25日,对华侨广播正式开办对东南亚的普通话节目,到此,用汉语普通话及四种侨乡方言对华侨广播的华语广播构架正式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2002年,原对华侨广播改称对外华语广播。近年来,根据中央“加快建设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要求,华语广播人转变思路,在原有短波广播基础上,大力发展海外落地广播,拓展在线广播,发展新媒体,大力联合海外华媒,基本形成了以国际台华语广播为龙头的世界华语广播网络,海外影响越来越大。

节目内容与形式不断丰富

1加大节目文化含量

为适应海外华人社会对中华文化的需求,华语中心提出:以特色节目推广中华文化,以文化节目吸引海外受众,以受众需求锻炼华语队伍。2007年初,华语中心对节目进行调整,突出针对性,推出一批文化含量较高的节目,如“中国往事”、“中国传统故事”、“孔子学堂”、“民乐逍遥游”、“畅游中国”、“科教与卫生”、“潮汕艺苑”、“小说连播”、“全球华语歌曲风云榜”等。据统计,华语文化类节目已从调整前占节目总量的40%左右到调整后的70%左右。2008年春节《孔子学堂》推出“民间传说知识问答”、“茶语心得征文”、“茶文化知识竞猜”等活动,第二天就收到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比利时等国听众的电子邮件和来信近千封。墨尔本听众钱马克说:“CRI是我们全家寄托思念祖国的好地方,更是我的孩子接受中国文化教育的好场所”。

2落地节目改版受欢迎

2009年新年伊始,华语广播转向短波广播、落地调频广播并重,侧重落地调频广播的指示精神;普通话节目1月6日开始全新改版。在海外落地节目中,推出8小时调频直播样态节目:包括综合资讯节目《第25小时》、财经资讯节目《创富蓝海》等,这些节目以一小时为单元,采用资讯+音乐的形式,集丰富信息量与动听音乐歌曲及时尚大气的制作包装于一体,更具伴随性、互动性和贴近性,更适合落地调频节目的特点,为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提供新闻、财经、投资、留学、文化、旅游、娱乐、侨乡等丰富内容。节目一经推出,即受到听众好评。加拿大听众徐先生发来电邮说:本人是移居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环球在新年全新推出的节目,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法国华裔互助会会长郑辉说:“国际台华语广播报道华人参加的活动,它是祖国联系我们侨胞的连心桥”。

3新技术使华语广播进人“在线时代”

为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增加在线广播,2004年2月“国际在线——华语广播网”正式推出。随着国际台业务的调整和传播方式的转变,华语广播及华语广播网进行了重大调整,将过去重文字转变为重音频,突出广播音频特点。2008年1月底,华语广播网全面改版,3月,搭建了华文媒体、侨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音频、文字、视频直播。

2008年7月1日。“海峡飞虹”网络版正式播出。网络版由网络电台和网络频道组成,每天从9点至19点直播10小时原创节目,包括“海峡直通车”、“台商面对面”、“飞虹读书榜”等十多个栏目。网络版的推出,标志着华语中心网络直播正式实现。2009年2月20日起,由华语方言节目部制作的国际在线网络电台“客家之声”(hakka.cfi.cn)和“闽南之音”(minnan.cri.cn)正式开播。方言网络电台一开播,就收到来自五大洲的听众电子邮件数千个,他们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与主持人互动。目前,华语广播网已经形成“广播与网络互动,网络与听众互动,听众通过网络与广播互动”的良性循环。此外。网络还为调整节目提供依据,成为华语节目动向的重要参考。

对外传播模式不断改进

1联合海外华文媒体,实现以我为主辐射海外的宣传模式创新

2008年以来,华语中心紧紧抓住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机会,加快搭建全球华文媒体信息平台,建立与全球50多家主流华文媒体的信息发布、信息互动和联合报道的报道机制,实现了重大宣传题材的联动效应,特别是在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5·12”抗震救灾报道、海基海协两会北京商谈等重大题材的宣传中,华语中心第一时间连线海外华文媒体主要负责人和权威评论员,对该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的评论和分析,制作成广播节目成品,第一时间在华语环球广播短波和落地调频节目中播出,同时,提供新闻素材供海外华媒选用,逐步确立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特别是华文电台消息来源主渠道,以此放大宣传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6月,华语中心共与包括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日中新闻》、纽约《美国侨声报》、芝加哥《芝加哥华语论坛报》、费城《美国华商报》、旧金山《星岛日报》、法国《欧洲时报》、西班牙《中国报》、意大利《世界中国》、英国《英中时报》、南非《侨报》、新西兰中华电视网、澳大利亚墨尔本3CW中文电台、纽约华语广播网、休斯敦时代华语广播电台、多伦多加拿大中文电台、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马来西亚之声电台中文广播、印尼万隆美声广播电台、毛里求斯中文电台在内的50多家华文媒体及其负责人建立了联系,同时,通过这些海外华媒传达了来自祖(籍)国的声音。

2引进台湾本土人士和踏足台湾本岛,实现涉台宣传手段创新

为做好涉台节目“海峡飞虹”,华语中心2007年开始,加入中国科协的“紫荆、绿荷、玉山计划”,每年暑假引进港澳台大学生来台实习,2008年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在校生翁孝蓁还直接参与“海峡飞虹”节目制作。2008年8月,华语中心还邀请了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到台制作节目。此外,华语中心还积极与台湾民间机构联系,赴岛采访。2009年2月16日至27日,华语中心记者龚铭、钟庆赴台进行为期12天的采访,他们从淡水到垦丁,深入少数民族部落,采访了数十位少数民族歌手,采录、搜集了上百首反映各个民族劳作、祭祀、婚丧嫁娶的原生态民歌和音乐,用录音、文字向华语海外受众介绍台湾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据了解,大陆记者赴台湾系统地采访台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题材还是第一次。台湾醒吾学院专任副教授麦瑞台说:“华语对台广播影响很大,效果十分正面。”

3《华人桥》成为海外受众联系祖(籍)国和电台的桥梁

2006年10月,华语广播创刊了

对外交往的文字媒体——《华人桥》月刊。3年来,该刊配合国家形势,登载了涉侨、涉港澳、涉台、涉藏报道数百篇,摘登听众来信上千封,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前,《华人桥》登载奥运主要场馆、比赛项目、交通路线等详细信息,为侨胞读者前来北京观看比赛提供方便。美国知名华人陈香梅、美国首位华裔警察局长方宇文、旧金山市政府行政长官李孟贤、澳大利亚华人协会主席吴昌茂等来信来电表示“杂志体现华人特色,很吸引人”;“杂志架起了我们华人与祖(籍)国的连心桥”。美国听众王铭之在信中说:“侨胞思乡爱国情意浓,《华人桥》是个好桥梁”。美国听众邓镜明说:“虽然在平日收听节目中得悉贵台发展史上的一些情况,但《华人桥》杂志却给以我们更详尽的报道,还有其他文章,描述了祖国在经济和文化事业上的发展,使人兴奋不已”。

2007年11月26日,98岁的法国听众薛理茂来信说,他1912年出生在中国大陆,看到祖国贫穷落后,被列强侵略,现在祖国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他还说,我是海外游子,旅居海外70多年,我为中国兴旺发达而高兴。他相信,在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会更加富强。

对外传播覆盖率不断扩大

1成为非洲华人华侨了解祖(籍)国的主要窗口

对非广播由于距离远,信号衰减严重。为改善传播效果,本世纪初,国际台通过合作、租时等手段,实现节目在非洲肯尼亚、刚果(金)、利比里亚、尼日尔等国家落地播出。其中2008年1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利比里亚落地调频台正式开播,华语中心普通话经过前期周密策划,精心制作了2小时开播特别节目,节目播出当天,正在利比里亚进行商务考察的西部非洲著名华人侨领、加纳中华工商总会副会长肖波,坦桑尼亚著名侨领、中非商会会长李松山等在收听到节目后的第一时间致电华语广播,对节目开播表示热烈祝贺,他们表示,作为长期在非洲生活并工作的华人华侨对国际台的节目落地利比里亚感到由衷地喜悦,并期望调频台华语广播节目成为中非友好交往的平台和桥梁,成为非洲华人华侨特别是西部非洲华人华侨了解祖(籍)国的主要窗口。

2实现在与我未建交国家播出

巴拿马是中南美洲与我没有建交的国家,本世纪初。巴拿马中文电台已经开始播出由我台华语中心制作的广州话节目,一年前,增加了普通话节目。今年“两会”期间,为了让巴拿马地区心向祖国的华侨华人了解“两会”的新闻,同时争取那些曾经支持“台独”的“亲台”华人了解祖国对台政策,华语中心在“两会”开幕前,安排了一组包括“春节包机”、“台商在大陆”、“两岸小额贸易”、“建设海峡西岸区”在内的有关两岸交流的新闻,同时考虑到巴拿马华人大多祖籍在广东的特点,华语中心在会前安排了多篇来自广东的报道,如广东省领导问候海外乡亲,广东中山市建设新成就,海外中山籍侨胞访京团在京活动纪实、巴拿马乡亲回乡纪实等。巴拿马中文电台台长古文源说:“在巴拿马的广东籍侨胞几乎每家都听国际台的华语节目,大家普遍认为国际台的节目质量高、实效快、信息准,值得信赖。”巴拿马听众卓启航来信认为:“国际台的华语节目很好”,他说,他们全家都是国际台华语节目的听众。

猜你喜欢

华语华文听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举行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听众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文艺范
表达心情
杭州特产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