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
2009-03-11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宇不修。”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新颜。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庙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非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我家住在加州圣塔柯斯镇。每天早上,父亲都会由秘书开车送他去阿纳海姆镇的公司上班。由于晚上父亲跟一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在一起喝了不少酒,比平时回得晚了些。第二天早晨,当秘书把车子停在我家楼下时,父亲才匆匆地洗漱完后赶去上班。我正好要去阿纳海姆镇办一点事,便决定坐父亲的顺路车。
当车子开到半路的时候,父亲突然一拍脑袋说:“糟糕,我忘了一件事,我必须回去一趟。”我问父亲:“是忘了公文包吗?”父亲说:“不是,比公文包重要得多,我必须回去一趟。”秘书将车停下,有点为难地说:“可是,今天还有一份重要的合同等着您签呢,如果迟到的话……”我见父亲一脸着急的样子,便说:“您究竟丢了什么?还是我替您回去一趟吧。”父亲的神色变得异常凝重,十分坚定地对秘书说:“快,将车子掉头,送我回去。”
车子刚刚停稳,父亲就急匆匆地跳了下去。我奇怪地发现,母亲竟神情忧郁地站在家门口。当看到父亲匆匆地向她跑过去时,她突然像个孩子一样扑进父亲的怀里哭了起来。父亲轻轻地捧起母亲的脸,然后轻轻地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说:“亲爱的,对不起,由于走得匆忙……”母亲用手捂住父亲的嘴说:“亲爱的,你肯定会回来。二十多年了,你每天早晨都要吻了我再走的,从来没有忘记过……”
父亲在我和秘书惊讶的目光中吻别了母亲后,才一头钻进了汽车,朝秘书挥了挥手,示意他开车。路上,我不解地问父亲:“难道就不能等到晚上,您晚上不是还要回家吗?”秘书也不失时机地说:“如果再晚一些的话,我真担心那份合同签不成了。”父亲此时的眉头舒展了许多,但目光里依然透着坚定。他对我说:“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这样;但对于你母亲则不同,从现在到晚上这段时间里,她会一直为我担心。我知道,跟我签合同的公司还有很多,但我的妻子却只有一个。”
我突然感觉自己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二十多年来,我像是第一次认识并理解了父亲和母亲,在平淡生活中透露着的那份伟大的爱情。
她的世界因为离婚而粉碎了。
电费、水费账单、住房的分期付款,还有健康保险。她打零工收入很少,救济金就更少了。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最后她的房子都没有了。
走投无路之际,卡伦带着5岁的乔舒亚在当地的活动房屋游艺车场租了一辆拥挤的野营车住下。这只是比住在小汽车里稍稍强一点儿,她心里是多么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稍微好一点的生活条件啊。
晚上读了一会儿书、玩了一会儿游戏之后,卡伦让儿子出去玩一会儿。她看着自己的支票簿发愁。这时候她向窗外望去,听见外面有说话声。
“我说,乔舒亚,你不想有一个真正的家吗?”游艺车场的经理在问乔舒亚。
卡伦心里一阵抽搐,她屏住了气,身体靠在那扇开着的窗口。在听到乔舒亚的回答后,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真正的家,”他说,“我们只是没有一栋房子把家搬进去。”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人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开始大家并没感到奇怪。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开心的事做。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脑袋汗;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不久年轻人们就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他来自西班牙,34岁,光头,但后脑勺却留着一小撮头发。他说,头发是他的日历,每次旅行前就去剃个大光头,方便旅行。等头发长了,约摸就是返家的时候。
他的手极巧,善于制作耳环、项链等饰品。他总随身携带简便的工具,没事就将铜色、银色的金属线扭成复杂、精致的花纹和几何图形,独特又美丽。很难想像,那些轻巧的饰品出于一个大块头、看起来很“重金属”的男人之手。他偶尔在旅途上零售作品,赚取微薄的旅费,但多半当成礼物,送给偶然相遇,而后半辈子再也不会见面的旅人。
他打算这么活下去:旅行,做耳环,头发长了就回家。他在西班牙工作了10年,他说:“那么拼命地赚钱去买房子车子、养孩子,坐卧在毕生的心血里安逸地微笑和衰老,真是疯狂。”
那天的统计课讲的是“可能性”。教授说,当我们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有A或B的可能性时,概率要比同时具备AB的可能性更大。然后他举了个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题目是,什么样的男人是完美的?换句话说,你们最想嫁什么样的男人?来看看在多少男人里可以发现这样的人。”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所有的女生都很兴奋。
“他要富有。”
“一年至少挣10万。”
“大概在30个男人里会有这么一个人……
同学们如是说。
教授用力在黑板上写下了1/30。
“要英俊的,要像张东健、丹尼斯那样的。”一个矮胖的女生说。
另一个跟上来说:“50个里面能找出来一个吧。”
教授微笑着说:“1/50?能不能宽容些,l/20?”
说着他又写下了1/20。
大家接着说了以下几条:幽默、性感、浪漫、成功、健康。分别对应的数字是:1/20、l/40、1/30、1/30、l/1。
坐在我旁边的杰轻轻哼了一声。
后排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忠诚!”女生们笑了一阵,终于确定了对应的数字是1/60。
杰对我说:“她们疯了,把男人贬得这么低,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
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以下算式:
1/30×1/20×l/20×1/40×l/30 × 1/30×l/60=l/25920000000。
“找这样一个男人比中彩票还难!”教授微笑着说,“问题是,当你有幸碰见这样一个男人时,他愿意和你在一起成为伴侣的可能性是多大呢?”
教室里先是一阵安静,然后响起了笑声。
戈登•布朗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高中快毕业时,布朗遭遇变故。在一场球赛中他被踢中头部,左眼视网膜脱落。他接受了三次眼部手术,受尽煎熬,最终不得不接受左眼失明的事实。
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有志少年来说,失去一只眼睛,何等残忍。那段时间,布朗心灰意冷,躲在屋子里不出门,讨厌陌生人的蔑视,更憎恶亲朋的同情,从朝气蓬勃变得郁郁寡欢。
一天,布朗的哥哥约翰欢天喜地地回到家,找到布朗,塞给他一把手枪和六发子弹。
两人来到屋后的小山冈,他们将目标定于二十米开外的一棵橄榄树。约翰率先举枪,但连开三枪都没有命中目标,只好把枪交给布朗。布朗的前两发子弹都射偏了,有些沮丧。约翰在一旁鼓励:“别放弃,你还有一次机会!”这一次,布朗屏气凝神,果然击中了树干。
约翰欢呼着抱住弟弟,兴奋地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有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约翰假装无心所说的话,深深打动了布朗。一瞬间,他感觉浑身重新充满力量。
以后在许多次演讲中,布朗总是自豪地宣称:“我的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专注于我毕生的事业,专注于我的目标,执著向前!”
46岁的布朗,当上了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财政大臣,如今接任布莱尔成为英国最新一任首相。
鲍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其学校生活的每个阶段,他都是深受其他学生拥戴的学生领袖。但在他身上,丝毫不见一些“佼佼者”身上常见的清高、孤傲、盛气凌人,相反,他为人谦和,从内心深处尊重欣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天晚上,他邀请几个朋友到他的房间里吃晚餐。在吃饭过程中,一个朋友发现了他桌子上的一个座右铭。座右铭只有三个字:我第三。这三个字被镶嵌在一个精致的框架里。朋友们觉得很奇怪,大家都缠着鲍勃问个不停。鲍勃无奈,只好给大家解释起来:在我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给了我这个精美的框架,并嘱咐我一定要将它放在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我希望我能永远记住这句话,记住妈妈对这句话的解释。“我的儿子,”妈妈告诉我,“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上帝第一,别人第二,你永远只是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