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中的2008
2009-03-11孙藜
孙 藜
当日历翻过最后一页,相信很多人抱有类似的慨叹:似乎很少有哪个年份能像已经成为历史的2008这样,让我们回顾时如此唏嘘,让我们感念个人的命运是如此紧密地与时代贴在一起。而这种结合又是如此地跌宕:悲恸与崇高、伟大与卑琐、偶然与命定,所有的大词都在这种交织中显示着语言的乏力。
历史展开方式的繁复可能超过了最有想像力的戏剧。在如此集中地喷薄而来又如此激切地远逝而去的2008面前,我们要记住什么,如何记忆,似乎都成了一个难题。
《南方周末》的年度人物评选是一个很好的提示。这家令人尊敬的媒体,试图以这种方式,彰显在我们公共生活中值得铭记的公共精神。写作这篇短文的时候,2008还没有真正过去,评选结果还没有出来,但事实上已经没有悬念。相信在它所枚举的候选人中,“北川中学2793名学生”,会成为2008最好的象征。这个地震之前的学生总数,随时会触发我们对8万多死难同胞的缅怀,因了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这“2793名”,曾经是我们共同未来的一部分。
灾难或痛苦不仅仅来自自然,也来自我们共处的世界。当翟志刚在19分35秒的时间里把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太空时,相信他和他的同伴们所看到的,只是在浩淼的宇宙中那个普通却又曼妙的星球;同样,当张艺谋和他的团队以充满智慧和想像力的才华,为世界铺展开那幅粲然惊奇的画卷的时刻,相信整个世界在那一刻也忘却了彼此的算计和攻讦。
2008被媒体称作“80后”成年的年份。当翟志刚、张艺谋们以“英雄”的方式参与历史的时候,“80后”以自身的方式扛起了自己的担当。他们内心感性,汶川和北京,感性化作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头脑理性,巴黎和武汉,理性化作一场场维护自身尊严的行动。
或许,“80后”不过是一个方便的代际称呼,人们对他们充满了误读,他们自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充满着矛盾,正像他们和他们的代表金晶之间的关系。勇护火炬却反对抵制家乐福,从被奉为“天使”到被贬为“汉奸”,这位27岁的女孩一直从容面对,微笑依然。如果说“80后”已经成年的话,那么,金晶此种忠诚于内心,在褒贬之间敢于坚持,并在行动中对自身责任的担当,恰是“成年精神”之核心。
北京奥运有句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当然要简约恰切,但放眼体育之外,我们会感受到,“同一个梦想”之外,还有“很多个梦想”,“梦想”与“梦想”之间,可能会充满差异甚或争斗,但无论如何,身处“同一个世界”越来越无可置疑。正因如此,在对“世界”经济“寒冬”的感同身受中,让我们一起从铭记2008中获得一起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