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与她的“东歌福地”
2009-03-10长城
长 城
丈夫曾是班主任
王潮歌的老公是她大学时的班主任徐东,在她的美色、才华和聪明的掌控之下,成为了她情感的俘虏。上世纪80年代,“师生恋”还是许多人敢想而不敢为的禁忌,但是王潮歌不在乎,她说碰上徐东完全是宿命的。
王潮歌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却有着东北人的性格、南方人的身材,从小就是出了名的“小人精”,喜欢折腾又很固执。小时候,她经常考试不及格,在成绩榜上总是倒着找她的名字。但是,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她压力,每次给她的口号就是“下学期继续不及格啊!”
宽松的教育环境让王潮歌从小便在自己的文学爱好上尽情发挥所长。父母同是中文系毕业,曾是知名杂志社、报社的主编。也许是遗传了父母的才华,只要有作文比赛王潮歌一定拿第一,她十几岁时就开始在报纸、刊物上陆陆续续发表文章,还在当时的《人民文学》上崭露头角,成了一个小作家。
就是这个认定了自己今后会成为大作家的“大眼”女生,却在1988年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导演表演系。
徐东那时毕业后到广播学院任教,是王潮歌的班主任。大一那年的教师节,徐东班里的学生编排了一台晚会。晚会结束后,徐东问是谁策划的,大家供出了王潮歌。徐东对王潮歌的印象是:这个漂亮的女生很有才华!徐东不知道,王潮歌也在偷偷地观察他。徐东身高一米八以上,外表儒雅,令情窦初开的王潮歌崇拜不已。
王潮歌从小上学就不太守纪律,只要不是徐东的课,她不是逃课就是上课睡大觉。若任由王潮歌放任自流,这棵有才华的苗子将会毁了。徐东决定好好和王潮歌谈谈,从此,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
1992年夏天,王潮歌毕业了。徐东攥住她的手说:“你现在不是我的学生,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和你谈恋爱了。”
“他的家庭背景和我的家庭背景,相像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他父亲是当时中央戏剧学院的院长,很著名的导演——徐晓钟,母亲是儿艺的导演,家里两个兄弟,还有一个弟弟。我家里是两个姊妹,我上面有个姐姐。我第一次进徐东家,徐东第一次去我家,我俩都笑了,家里布置得一模一样。他们家有个三屉桌,桌上写着‘中央戏剧学院,我家也有个三屉桌,上面写着,高教部。还有那种家庭气氛,简直太相像了。所以,门当户对的力量太重要了,基本的审美取向一样,没有太多矛盾,没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王潮歌笑说。
1995年,王潮歌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一部由她导演的舞台剧《华夏民族魂》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她的名字也为圈内人士所熟知。演出结束后,王潮歌精疲力尽地倒在徐东肩头,热泪盈眶地说:“我们结婚吧!我好想有个家!”徐东点点头。
结婚后,王潮歌不仅导演了令人耳目一新的CHIC大型服饰文化晚会《为你而生》,还导演了大型现代舞剧《乘愿再来》,后来出任服装工业协会组织的《春天印象》的总导演及舞美设计。
2002年11月19日,王潮歌和樊跃在桂林筹划亚洲博鳌旅游论坛闭幕式演出,当时张艺谋正好在阳朔,看了演出后,他们进行了愉快的交流。2004年,王潮歌和张艺谋、樊跃结成“铁三角”,成功导演了“刘三姐印象”大型景观文艺演出。在以后的“系列印象”文艺演出中,由于节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王潮歌被戏称为“印钱导演”。
王潮歌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丈夫徐东的事业也格外辉煌。作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的原总监,徐东自2002年执掌帅印,用3年时间将节目的价值从700万元提升到了1个亿!
小纰漏驾驭大男人
这是一个敏感的男权社会,一个尖锐聪明的女人比任何人都更容易陷进淤泥里。男人们总是将美丽但是头脑空空的女性摆在表面,用她们来埋葬那些更聪明更有趣的女人。对于这一点,王潮歌比谁都清楚。
幸运的是,王潮歌遇见了3个够宽广的男人,他们能欣赏她的智慧,能容忍她的凌厉,能激发她的灵感。这3个男人便是她的老公兼老师徐东,她的老搭档樊跃,和她最知名的合作伙伴张艺谋。
但无论如何,王潮歌还是个女人,当她摆出一贯正确的气势坚持己见的时候,男人们总是会流露出一些小小的不服。比如她不小心撞在玻璃门上,异性同事们会像看见礼花一样开心。于是,王潮歌干脆时不时地在生活中表现一些小小的纰漏,用女人偶尔的软弱和无知换得同伴的放松。她确实有很多地方表现得弱智:不会使用手机,很长时间才学会发短信;不会用各种电器,连DVD都不能独立使用;到现在仍与网络保持距离,离开助理就收不到电子邮件。于是,男同事们开心了,放松了。
生活中的王潮歌,装扮很女人、很妩媚。她基本上没有消遣,不会上网,不会去卡拉OK,也没去过迪厅,没有一班时不时需要吃喝的朋友。她惟一的休闲方式就是逛街,买漂亮衣服。她喜欢买各种时尚衣服和鞋,脸上用的全是世界顶级化妆品。和张艺谋在美国大都会导演多明戈主演的歌剧《秦始皇》时,她48天换了48身衣服。在家里,她专门用一个20多平米的房间放衣服,但也只能放一季的。当别人惊讶她的衣服如此之多时,王潮歌不好意思地自我解嘲:“其实我也有些内疚,但是买衣服是我减压的一个方式。”“那你老公没有意见?”“他从不会责怪我,反倒以此为荣呢,我的化妆品和衣柜是他显摆的地方,来人就打开给人家看。”王潮歌一脸幸福。
“老公是如来佛,我是孙猴子,永远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王潮歌常常觉得自己就像徐东眼里的大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到他欣赏的目光。王潮歌就是这样一位懂得张扬,也懂得投放怜惜和爱意的女人,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张扬着自己的天分,张扬着自己的聪慧,张扬着自己的一切,好的坏的。
王潮歌和樊跃合作已经10年,有着势均力敌的相貌、才华以及脾气。对于这对互不相让的男女搭档,外界有着不少风言风语。他们俩都喜好穿衣打扮,经常一起逛街买衣服,相约去某个店里做衣服。有一天,樊跃去取衣服,店里的服务生,对他说:“真对不起,前天您太太来取衣服,我们还没做好呢,她都发脾气了。”樊跃跟真事似的笑着说:“没事儿,回去我好好说说她!”两人一同出席某个场合,王潮歌常常被称呼“樊太太”,他们只是会心一笑,从不纠正,也不解释。对于外界传出两人暖昧关系,彼此的配偶——樊跃的太太和王潮歌的老公从不吃醋,一笑置之,甚至包括两家的老人和孩子,全部坦然应对,不急不恼。
对于媒体评论张艺谋在《印象·刘三姐》中只挂虚名,不过是利用名气招揽游客的说法,王潮歌表情严肃:“我们3个人是有分工的,张艺谋主要是宏观概念上的控制,樊跃注重形象,我注重演员。张艺谋还要做电影,不可能一直盯在现场排练,他被人们抓住把柄就是因为《印象·刘三姐》首演的时候他正好在俄罗斯拍《十面埋伏》的外景。”
王潮歌眼中的张艺谋是个好人,是个谁对他好他就会不安的老好人。“在跟张艺谋认识之前,我已经是个导演了,又幸好年岁颇老,要是稍微年纪轻一点,肯定就会有人说我跟张艺谋有不正当的关系了。”王潮歌的回答简单、犀利,让想法复杂的人心虚。
“东歌福地”里的好生活
王潮歌的家门前刻着“东歌福地”四个大字,让人艳羡这对夫妻的恩爱和有心。进门后,齐整整三排可爱的小鞋子分外惹眼地摆在那里,都是女儿娜妞的。娜妞有个与众不同的学名:东歌自在。不随爸爸妈妈任何一个人的姓,而是取父母名字中的一个字。王潮歌的解释是:“这样更体现出孩子与父母不可分的关系。对于自在两个字,这是一种期望,期望女儿将来自由自在,有鲜明的个性,是自信的、有作为的。正如名字里包含的内容——天地之间,自有我在。”
有了女儿后,王潮歌常常会有一种怪怪的念头:“这丫头是谁啊,到我们家又吃又喝的,我觉得她是另外一个人。”产下女儿10天后,王潮歌给伤口贴上胶布,便投入了《在灿烂阳光下》的演唱会排练工作。长期在外奔波,她极少和女儿在一起:“也许我可以留给她一些智慧,也许我会成为她的骄傲,也许我会让她知道一种可能——性别从来不是一种界限,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我觉得这就尽到了母亲应该尽的责任。”
王潮歌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特例的母亲。看到歌曲《懂你》的MTV,她会为那位母亲的隐忍、宽厚和奉献所感动,但她觉得随着时代的不同,母亲可以有新的诠释。在王潮歌看来,奉献出一切给孩子未必就是对一个生命真正负责任。“我对自己负责任,就是对父母、对孩子、对丈夫、对社会、对所有人负责任。如果我把自己弄没了,每天只会唠叨孩子该怎么吃、怎么穿,甚至抱怨自己为家庭牺牲了一切,这是我不要的。”
现在,女儿娜妞越来越喜欢这个经常见不到面的妈妈,在女儿的眼中,妈妈是个有趣又好玩的人。那年生日,王潮歌正在杭州排练“印象西湖”,工作结束后回到北京。早晨,女儿知道妈妈回来了,跑过来看了她两次,但没有叫醒她。中午,王潮歌起床后,看见女儿手里端着一个果冻并附着小纸条,上面画了一幅画,写了一行字:“妈妈,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王潮歌感动得热泪盈眶。
以前,别人经常问女儿:“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女儿说:“当然是爸爸好。”“为什么妈妈不好?”女儿答:“我们不太熟”。因为参与奥运会,王潮歌习惯下午晚上忙、白天睡觉,正好和女儿的作息时间错开。不过经历了奥运会开幕式,女儿对妈妈似乎“有点敬仰”,母女关系增加了新的含义,这纯属意外收获。
“我喜欢优雅的男人。我先生就很优雅,他喜欢日子过得像‘贵族一样。早上起来,送女儿去幼儿园,然后他可以在一个很好的咖啡厅里看书,用电脑,在周边转一转。到了中午,该接孩子了,他就去了,下午有什么工作需要做,他就干一会儿,他觉得这个日子好极了。他认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不是达到某一项指标、一定要干成什么、一定要赚多少钱或出多少名,而是总能让自己处在过得挺舒服的那种状态。”王潮歌如是说。
丈夫给了王潮歌最大程度的支持,每次到排练场探班,他都是默默地把她的脏衣服洗净、整理好。一次外出时,王潮歌有点拉肚子,他给她准备了很多药,还反复叮嘱助理提醒她按时吃。
在王潮歌家里,有一面墙是他们的板报,那里有女儿画的画、提醒家里人要注意身体的剪报,甚至家里人对谁有意见都可以写在上面。这不。徐东觉得报纸更新太慢,淘气般地把栏头改成了双年刊。
有人说,追逐事业、不断拼搏的人如同上了发条一般,奔跑着停不下来,有时甚至会有烦躁、混乱之感。王潮歌和徐东却说,他们的日子从来不挣扎,事业对于他们是一种享受,一家人相互欣赏,他们会为彼此上满发条,让生活总有新意、总有快乐。
编辑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