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是中国零部件业向外转型的机遇
2009-03-09李燕荣
李燕荣
全球性经济危机正迅速蔓延,被视为“救命稻草”的新兴的中国市场也未能幸免。随着产业链的急剧变化和困难的持久延续,经营良好的零部件厂商和经营困难的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美国厂商如此,中国厂商亦如此。结果只会是经营困难的零部件商将被兼并或破产,而经营良好的供应商将迎来发展壮大。
那么,在这段持久战中,中国零部件厂商如何才能幸存下来?如何坚持住稳定经营并成功走向全球化?危机背后的机遇到底在哪里?记者特邀业界专家进行一番探讨。
通过产业重组加快转型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
经济危机对一些地方是危机,对另一些地方就是机遇。1929年美国大危机时很多美国人跑到前苏联去,搞科研、建钢厂、造汽车,成就了前苏联的工业化。所以,我们现在既要防范经济危机的危害,又要寻找发展的机遇,让中国零部件业受益。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或许因为全球化程度不够反而得到一点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搞全球化。事实上,在全球化基础上加快零部件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浙江有400多家企业做同一个零部件,而且也没有一家品牌,这么大的实力完全可以组织起来,进而组织起一个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其实,就是在目前不利的条件下着力进行产业重组。我们不能再陶醉在产销多少万台,一定要把“转型”摆在第一位。
目前,最大的好处就是企业已经认识到不精益求精都不行了。
政府也要乘这个机会成立国家汽车创新工程,把零部件搞起来,把零部件数字化搞起来,把最关键的十几个产品搞起来,未来中国汽车就没问题了。
建立海外战略联盟伙伴关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部部长闫建来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对于我国零部件企业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对OEM配套企业冲击非常大,从最近外商采购订单情况来看,在我国的订货量下降了至少15%-30%另一方面属于正面影响,即零部件售后市场由于消费者从买车转向修车而有所拉动,无论美国、日本还是我国都有相同趋势。
面对以上影响,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要在危机中生存下来、逐步壮大就必须学会把握机遇。一是在目前国外同行举步维艰的时期,抓住与之从原来的竞争关系转向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的时机。比如,采取人性化手段,减短外商货款回笼时间或进一步降价,为未来企业联盟打好基础。二是趁着危机国外厂商即将加大我国OEM供应量份额的同时,迅速提升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减少合作中被挤出的机会。三是积极参与外资零部件的重组,抓住机会巩固原有供应链,并且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引进需要的先进技术,加快向外向型制造企业的转变。
当然,08年前10个月,我国汽车工业也创下了9年来增长最低点9%,国内零部件业也开始紧缩,这就要求我们加紧采取措施调整和完善自身,概括为八个字就是: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市场结构调整,零部件企业要向外向型企业转变,实现供给市场出口、整车配套、售后市场“三三制”原则: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精简人员;人才结构调整,要抓住机会吸纳国外短缺人才;还有销售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升级等等。
整合供应链进入全球市场
深圳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洪
对汽车产业而言,金融危机加重了从2008年4月开始的市场萧条,各级厂商或多或少的都出现压货、压款现象,中国汽车零部件短期内的萧条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应该注意到与威胁并存的机会。
我国零部件企业的机遇在于国家近期出台了“十条措施”和“七项工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它对加快公路建设,促进居民消费,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促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都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一系列措施将给我国零部件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度过此次危机就必须抓住机遇,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做专做强;同时在全球市场上,虽然整车厂进行整合和洗牌,但终端市场不会减少,在短期停顿后又会进入上升通道,全球一体化也将带来全球资源的整合,给中国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整合供应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金融危机还促使整车厂的产业升级,比如原材料的替换方面,就给掌握新材料,新技术的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预计从09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宏观积极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同时,经济危机对产业的升级,行业的整合和洗牌效果初显。从汽车总量上预计,到09年年中会达到最低点,零部件企业到时日子最难过,但是,随着09年年末整车厂经营开始逐渐呈上升趋势,零部件企业日子也会逐渐好过一些。
长期来看,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汽车零部件行业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