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2009-03-09刘丽景
刘丽景
心理辅导的兴起
心理辅导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在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心理辅导还鲜为人知。
心理辅导是社会剧变的产物。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生活方式相对稳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心理问题相对较少。在西方,心理辅导是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在中国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因为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人人都需要适应,适应不良者自然会多一些。心理辅导就是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一种专业服务工作。
十年文化革命的灾难使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变得清醒起来,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和政治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引入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等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满足,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中国古人所言“衣食足则知荣辱”、“饱暖思淫欲”,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铨释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及复杂性。
改革开放在加速经济市场化的同时,也在推动政治的民主化,从而导致价值的多元化。宽松和包容的社会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的矛盾冲突和更多的烦恼焦虑。
总之,是社会的急剧变迁使心理健康问题增多,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使心理辅导的兴起成为必然。
心理辅导的出现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有更多的剩余劳动,才能促进新的社会分工,使心理辅导这种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行业得以出现。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是不需要也不允许心理辅导存在的。摒弃斗争哲学,提倡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和人权,是心理辅导得以发展的政治气候。简言之,是社会进步使心理辅导的兴起成为可能。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有识之士将西方广为流行的心理辅导理论和方法引进,点燃了中国心理辅导的火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
心理辅导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从学校、医院逐步推广到社区、企业乃至军队和监狱,其中在学校系统的发展尤为令人瞩目。心理辅导在学校中的一个更为通俗的提法是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社会政治、经济大背景外,促进心理辅导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还有两个重要诱因。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家庭和学校实施的是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片面灌输知识,过分强调分数,忽视潜能开发和人格培养;过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孩子的游戏和交往;过多的批评惩罚,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伤害。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中国推行了一对夫妇一个孩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过度保护、过多限制、过高期望的不良教养方式,使孩子的心理发展受到极大阻抑。
正是上述不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严峻的现实,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先是提出了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口号,强调心理素质的重要。后来,国家教育部又连续下发了几个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文件,明确要求大学普遍建立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就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及择业求职等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并要联系大学生的实际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对中小学则要求以预防为主,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倡体验教育,反对空洞说教,让学生在讲故事、做游戏、角色扮演、心理剧及讨论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体验心理冲突,潜移默化地促进心理成长;同时,要创造条件,在中小学陆续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
在教育部文件的推动下,心理学者们设计编写了许多套心理辅导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工作日程,少部分城市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全国一千余所公立大学中有近三分之二设立了心理辅导中心,学校有专项经费支持此项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任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接触的来访者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在生活、学习、交往及升学择业过程中产生心理困扰的正常学生。
二是患有学习障碍、交往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及各种特殊障碍的心理偏常学生。
三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产生困扰的家长和教师,其中尤以中小学生家长为多。
在上述三类人中,第一种和第三种是学校咨询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即以开发智能、健全人格为宗旨的发展性咨询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点。而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生的诊断治疗,一来人数不多,二来超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能力范围,故一般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
具体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承担以下三方面任务:
第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讲座、团体辅导、改善校园心理氛围等途径,努力推行学校心理卫生计划,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交往指导及升学就业指导,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第二、向教师和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第三、通过晤谈、观察及心理测验等方法,对心理偏常学生进行鉴别,对有轻微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个别或小组辅导矫治,对少数有严重心理障碍即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加以转介,由专业机构给予治疗。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个别咨询、小组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很快,形势喜人,但也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有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重视,发展很不平衡,尚需做进一步宣传和转变观念的工作。
二是社会上很多人包括一些学生和家长,将患心理疾病看作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羞于求助,不敢前来做心理辅导。
三是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验等新兴行业尚无明确立法,管理混乱甚至无人管理,出现纠纷,无法可依。
四是缺少训练有素的心理教师。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干扰,中国的心理科学停滞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并招收相关方向研究生,虽然后来其他几所大学也陆续开设了心理辅导课,但均没有培养心理教师的系统计划和督导制度,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各界和各级学校的需要。在教育界,对学校心理教师的资格标准尚未做出明确规定。
当然,这些问题毕竟只是发展道路上的小障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日益为政府、学校、家长所重视,其蓬勃之势是不可阻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