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
2009-03-09朱红柳温利红
朱红柳 温利红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我们做好后进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法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在针对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中。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既然德育教育是以访谈为主要形式,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提高德育教育在后进生转化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理咨询;后进生;德育教育;思想转化
一、 后进生现状分析
由于人的生存环境、家庭教育、初始教育、地域经济、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区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人在智力、行为、心理各方面的差异。因此自然而然的在我们学生当中就存在着层次不同的学生。我们简要的把他们概括为“优生”和“后进生”。“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教师在培养优生时往往是得心应手,而在教育后进生时却经常束手无策。这就造成了在学校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打架斗殴的是后进生,旷课逃学的是后进生,辍学回家的是后进生,流浪到社会又回到学校来骚扰学校的是后进生。这样无疑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给学校、社会、家庭带来了无穷的压力,无穷的后患。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放弃这些学生呢?当然不是。如果这样,就违背了教育的方针和目标,也不适应当今迅猛发展的时代。当今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而人才培养阵地就在学校。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不仅不能放弃,还要想办法努力加强。
我校自迁入新址后,生源增多且层次多样。后进生在我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厌学情绪严重,违纪现象严重,学习成绩难于提高。后进生落后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得作业,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有厌学情绪;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恶意,不断用恶语顶撞,有时故意出难题,看笑话;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同学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包庇效仿行为不当者,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想在群体中当老大,喜欢拉帮结派;爱慕虚荣,早恋,上网成瘾,晚上爬墙外出通宵上网,上课时间睡觉。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受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心理结构,导致学习、品德、行为等诸多方面的落后,他们不能进行自我矫正,特别需要教育工作者耐心的教育和帮助。有效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提高我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使我校更上一层楼,让社会和家长更加信任,更加放心,一直是我校在积极探讨研究的问题。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新育人观念,全面推动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德育教育工作的局限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德育教育的效果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传统德育教育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德育内容上,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德育定位于政治教育范畴,既忽略对智、体、美、劳诸育中包含的德育资源的开发,也排斥生理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相关科学的有效介入。
2.德育方式上,往往过于重视我说你听的说教方式,单向的向学生灌输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注重双向的沟通,不重视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练。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被动的接受。其结果是,学生继续抵触反抗,我们白费功夫。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不平等性,忽视了对未成年的尊重。
3.德育效果上,对个体而言,较多采用处罚和压服手段,不能潜移默化,这样就未达到德育的正真目的,对学生而言不能起到真正的转化作用。
三、心理咨询技术在后进生转化中的应用
传统的德育工作是以道德为核心的,学生的行为有违道德标准的时候,德育工作者不会去体谅当事人的在面对违反道德准则时所作出行为的的处境和困难,而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的行为,盲目的将道德观念强给学生,如此德育的效果甚微。而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无条件的接受来访者,并且充分的相信来访者有能力走出困境。这样,学生与咨询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来访者在感受到了这种平等后,会更乐意于表现自我,接受他人,作出改变。
在学习生活中,后进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理解和尊重。因此,可运用“共情、关注、尊重、真诚”等心理咨询技术,使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情谊,进行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 ,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把心理咨询的技巧运用于德育工作之中是一种积极尝试,这种尝试对于后进生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深信,后进生不仅不是顽石一块,而且是完全能够转化的。这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要懂得尊重后进生首先要把后进生当作有价值、有人格的个体来接纳。不仅欣赏他的成绩和优秀表现,还要体谅他的困惑、迷乱和异常举止。尊重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能接纳来访者与己或与人不同的习惯、人格、价值观等。尊重可使学生获得安全温暖和自我价值感 ,并可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尊重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之一。如果教师尊重他 ,让他感到自己是个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那么他真的会转化自己。
曾在办公室看到一老师和学生发生冲突。
学生双眼通红抽噎着为自己辩解:“你凭什么整我,我要找人报复你……”
老师很生气,一直在教育他。甚至为了阻止他继续说些不负责任的话而再次严厉批评了他。根据我对该学生的了解,他平常经常逃课,爬墙外出,纪律观念淡薄,厌学情绪严重。
在他稍稍平静之后,我将该学生带到了心理咨询室。天气十分的冷,他的双手被冻的通红,蜷缩着,瑟瑟发抖。虽然曾经有过很多关于他不好的印象,但在我眼里他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我不会因为他之前和今天的表现就直接否定他,给他贴上“坏学生”的标签,我坚信他是一个有自我改变潜能,应该受到充分尊重的个体。进入咨询室以后,我安排他坐下,并且给他倒了一杯热茶,他慢慢停止了抽搐,情绪也平静了下来,表达了与我进行沟通的意愿。
生:“他没有那个权力,我不就是迟到了吗。”
师:“嗯,你很生气是吗?“
生:“本来就是,这么冷的天气,我站在外边这么久,害我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我跟他解释,他不听我的,还是自以为是的批评我。”
师:“老师不接受你的解释,你觉得很委屈,你能说说是怎么解释的吗?”
生:“嗯,我告诉他,我迟到是因为我以为第一节课是班主任的计算机课就到机房去了,后来才知道自己弄错了,所以迟到了。他不听我的解释,所以,在他批评我的时候,我也骂了他,我骂了他之后,他更生气了,一路把我拖到了办公室,我觉得很委屈,我也很生气,就一直顶撞他,还会说要叫人来报复,就像你在办公室看到的那样。我不就是迟到了吗,虽然是我迟到在先,可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整我啊,迟到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用得着采取这种方式吗?”
师:“你认为自己迟到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老师对待你的态度是你不能接受。”(微笑的)
生:“其实,也不是这样,我知道首先自己迟到肯定不对,但,虽然是我不对,但我觉得他也有错。”来访者将思维方向由对老师的愤怒转移到反思自己的行为上,并且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
师:“嗯,你也觉得自己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是吗?”
生:“我知道,我不应该迟到,更不应该骂他。不过,如果他像你这样跟我说的话,我肯定就不会顶撞他了。”
师:“你认为老师在教育你的时候没有注意方式,如果你是那个老师,你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因为我们班那时好像很吵,那个老师刚刚才从我们班发了脾气,责怪我们班上的同学不听话,然后一出门就看到我和一个同学迟到了,所以,他就更生气了,就以我不能接受的方式教育我了。我想,如果我是那个老师的话,我也会很生气的。”
师:“如果你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你希望你的学生怎么做呢?”
生:“我如果是老师,我肯定希望学生都听话,不迟到,不顶撞老师,好好学习。”
师:“那你现在觉得自己做的好不好呢?作为一个学生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做呢?”
生:“虽然我很生气,但毕竟是我迟到在先,而且还顶撞了老师,我知道自己很不对,其实我心里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报复他,只是当时说的气话。我想我应该主动跟他去道歉。”(行为改变)
……
同时,来访者还讲述了自己很多的违纪经历和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行为的看法,并且与辅导老师一起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与老师约定自己以后会慢慢的作出改变。确实,他做到了,至少在对于顶撞老师的这件事情上,他做到了。谈话结束后,他找到了该老师,做出了真诚的道歉。此后,他的违纪情况有所好转,没有爬墙外出的情况出现,必要时候要出校门,他也会主动向老师请假。达到了教育的初步效果。
通过共情和倾听体验学生的情感、思维,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处境,通过共情,老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接受的,老师是在乎自己的,有什么话也是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从而更多地作出自我表达、自我探索的行为倾向,最终促使双方深入沟通。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只有让他真正体会到自己认识、感受的不合理性 ,才能提高其认识水平和心理水准,才有转化的可能。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要使后进生真正实现质的转变,我们的老师还要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信任既是尊重的心理基础,又是尊重的心理延伸。只有信任后进生,才能使他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才能换来师生间的互相信赖,增加后进生做出行为改变的动力,最终自觉改变其落后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