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分析与干预

2009-03-09张立新

关键词:习得性电击归因

张立新

一、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塞里格曼用狗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狗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首先,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无法逃脱的笼子里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这些狗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离笼子,但经再三努力,发现根本无法逃脱时,狗的挣扎程度逐渐降低。而后,实验者把这些狗放进一个中间放置隔板的笼子里,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组的狗被放进笼子后,除了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就一直卧倒在笼中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试一下。而对照组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第一个程序实验直接放进有隔板笼子里的狗,却全部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这个实验产生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这种现象也会发生,它是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新老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二、日常表现

当一个人多次遭受挫折,就会产生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设限、变得自卑、悲观、绝望、听任外界的摆布、学习压力大,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每天一想到要去学校就感到紧张、难受,甚至出现生理不适,如食欲不佳、胃痛等;产生辍学想法,想远离学习任务;在学习方面没有成就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升学、就业感到无望,上课趴桌子睡觉,听课不专心,作笔记不认真或干脆不用笔记,不愿意写作业,课堂上不愿意发言,依赖教师,消极受授,左顾右盼、磨课堂、抄作业、混考试、整天想着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等,个别学生还会出现行为偏差问题,如与教师顶撞、不遵守课堂纪律、在校园里脏话不断、打架、欺侮同学,自主读书学习时间较短,不愿意将试卷或考试成绩给家长看,反感家长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动力和进取心,遇到挑战时又大多倾向放弃,甚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也不能完成,而且认为自己无论怎么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由于在他的学习生活经验中失败远多于成功,又难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以固执、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认定自己永远是个失败者,因此,他把一切都归因为“脑袋不好使造成的”。

三、成因分析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成因也是有多种。

1、外在的不利因素

①学习避免不了评价,考试就是评价的一种手段。我们大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入学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愿意探求原因,总结规律。但在一段时间以后,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能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又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会产生焦虑情绪,对探求事物规律和参加活动怀有恐惧心理,倘若有人监督,那么就会显得格外不自信和焦虑不安,甚至会使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

②来自家长的消极评价也不容忽视,尽管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教育有方,但也有不少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显得“格外关心”,常常会因为自己工作上的不顺利而对子女的小小失败横加指责,且不容辩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缺少最有力的精神支援,最终放弃学习。

③学习避免不了竞争,健康的竞争环境对学生学好知识是很有利的。但我们现在工作中往往只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学生为分数而努力学习,大多数教师也只会“以分数论英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关系。追求高分,培养尖子生就会让我们的老师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一少部分学生身上,进而忽视、放弃了一部分学生。

2、内在因素

①自我的不当归因:

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对环境进行认知,归因就会发生。个体对自己行为成败的归因一般包括三个维度:内在和外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在内在维度中,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控的,努力是不稳定、可控的。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可控和不可控维度更能有效地解释习得性无助现象。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可控因素)而非努力(可控因素)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

②消极的角色定位:

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决定于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期待和承认。一个人只有在得到社会环境的接纳和承认后,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和自我认同。才能获得自信和安全感,从而获得积极的角色定位。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个独立评价系统,对于思维、推理和他人的沟通等自我概念的判断,都是以我们教师和学生态度为参照和,他们骊社会、他人及其自身的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进行评价时,往往更倾向于社会性的或他人的标准,也更依赖于外部社会环境的直接反馈与支持。如果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那么自尊心就会受到损害,不能较好的自我认同,形成失败的角色定位,对待学习采取消极态度,从而产生心得性无助现象。

③不正确的比较:

心理学认为:个体都有一种估价自己的驱动力,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的标准的情况下,便会以他人作为比较的对照与尺度,通过对比来估价自己的态度、能力、和反应的适宜性。在许多情况下,社会比较是人们形成明确自我评价的惟一途径。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比较使他们倾向于选择比自己优秀的同学作为比较对象,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选择较高的学习目标,并愿意为此付出较多的努力。相反,不正确的比较使他们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差的人作为比较的对象,选择较低的学习目标甚至丧失学习目标,不愿意付出较多的努力。比如我们公布某次测试成绩后,在暗自庆幸“我不是最差的嘛”的学生中,就会存在不能进行正确比较的学生,他们身上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概率就很大。

四、干预策略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是克服“习得性无助”心理的重要前提。

希望被人尊重,是人的精神需求,有的学生之所以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往往是教师过多的消极评价或教师嘲笑、奚落造成的。所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并保护其自尊,是克服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和处分学生时一定要慎重行事,讲究方式,把握分寸、注意场合,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旦伤了自尊心,就会把善意的批评和恰当的处分当成是“跟自己过不去”、“瞧不起自己”,因而产生前途渺茫的自卑心理,会处处感到自惭形秽。我们常常见到的那些“越批评越差”、“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受到的批评和处分失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感所致。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者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怀的自然流露,教师应怀着强烈的爱心给学生的心灵以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做人的尊严。

(二)鼓励自信是克服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重要途径。

丧失自信,是习得性无助的一大心理特征,因此,鼓励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克服习得性无助和重要途径,我们教师应做到:

1、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要创设使学生通过学习猁成功经验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强调自己付出的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的不足;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归因,使学生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过分担心失败的结果,产生焦虑情绪,即使失败也不气馁。习得性无助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归因障碍,但只要通过一定形式的训练,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归因困难,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为此,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并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呈现一些学习活动中成败事例,要求学生讨论和分析成败的原因。

2、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造成部分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我们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偏颇与畸形,特别是教学评价手段的片面与单一,使学生的自我同一感发生了混乱,形成失败的角色定位。因此,做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每个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注意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期望,这样就会坚定他们的自信心。

3、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转变教育观念。

成功是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承认差别,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有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是有所作为的。教师应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对人性的看法,第二个转变的是教育观念,比如一个方的东西,已说明一个角的样子,如果学生不能类推其余三角的样子,这表明他未开动脑筋去思考或者是他的接受能力还不够(我们称之为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就暂时不必多计,否则就是包办和硬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我们主张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汇贯通的掌握知识和全面发展。我们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方法称为状态教学法。“进入状态,进行教学”是该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也是主要思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何使学生进入学生状态,这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激发自强是克服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根本。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抱着长大”的,是在平稳、顺利的条件下学习和生活的,几乎没有经历什么磨难,这就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对待挫折的承受力差,一遭遇挫折就灰心意冷。所以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意志力,是克服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根本。

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总是难免的,但又是暂时的现象,一两次失败不等于以后的永远失利。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战胜挫折和失败,决不能因为眼前的失败而自暴自弃,不能因为几次挫折就轻易断定“自己不是这块料”。教师要从学生的专心听讲到认真完成作业,从课内活动到课外活动,从参加劳动到体育锻炼等多方面有意识地,不失时机的培养他们意志品质的果断性、自制力和顽强性,激发学生产生一种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意志力锻炼计划并逐步实施,鼓励学生战胜自我,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的面对命运的挑战。当然,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应该容忍他们一次次“旧病复发”,应充满热情、满怀信心的鼓励他们一次次战胜自己,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从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最终成为敢于迎接各种挫折和失败的挑战,敢于同命运抗争,同困难拼搏的强者。

猜你喜欢

习得性电击归因
远程电击防暴器的实战应用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电击手环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