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亮丽的心理环境 送孩子们心灵的乐园
2009-03-09刘铭
刘铭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歌词写的多好啊﹗的确在我们的学校也有无人知道的“小草”,因为每个学生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及自身认知能力的不足,往往导致他们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品质或心理障碍、人格上的障碍等,这些常常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拦路虎”。在今天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必须让学生重新站起来,给孩子们创设空间,愉快地学习。
一、创心理环境,增添亮丽的风景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首先,要创设友善、融洽的环境氛围,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增进教师与问题学生的友谊,改善师生关系,“对痛苦的孩子说句安慰的话;对孤独的孩子说句温暖的话;对胆怯的孩子说句壮胆的话;对自卑的孩子说句自信的话;对迷茫的孩子说句开导的话;对懒惰的孩子说句鞭策的话”这是教育问题行为学生的基础,因为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创设高雅、和谐的人文性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有一位教育学家将校园比喻成“泡菜缸”将校园心理环境比作缸里的“泡菜汁”,“泡菜汁”的质量,决定了泡菜的味道,校园心理环境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泡菜汁”。我们的孩子正是用自己的一颗心灵感受绿色校园心理环境的魅力,呼出属于自己的心声。大家用火热的心与环境对话,和大自然对话,设计出一条条富有人文性的环境保护绿标语,把这些充满浓浓人文气息的标语加以美化设计、贴上窗框,布置专栏,其乐无穷。校园成了诗意,浸润的小天地。校园成了培养我们懂得真、善、美的殿堂。就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心,让一墙一砖都有灵魂,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让每个角落都能悟人,让每个场所都能育人,使校园环境成为有教育意义的,有灵魂的,活的校园心理环境,让孩子养成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用心去感受,用充满智慧的大脑去思考。
二、创愉悦的空间,走进孩子的内心
1、短暂的时间——其乐无穷
米切尔•法迪斯在《愉快的心理》书中谈到:愉快的人,生活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可学生与教师的生活(接触)往往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自然而然地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处于“闭锁期”的学生,往往对教师锁住心灵的门户,而洞察学生心理要求,了解学生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熟悉他们的思想脉络也是我们的重要责任。于是我给学生创设一定空间——课间十分钟,给他们沟通的机会。
我利用课间短暂的十分钟,给学生开设“绿灯”,有时蹲下或与他们围成一圈,东拉西扯,说说笑笑,校内校外,天南海北,海阔天空,轻松愉快的无所不谈,有的人说昨晚少儿节目的指画;有的人聊起了朋友家的哈巴狗;有人说起邻居家的果树园;有的说起自己怎么挨家长的训斥;还有的人谈起了自家又添了八头小猪……此时此刻,师生间的距离消失了,师生不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而是大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很难表现出真正的自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我能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关系、兴趣爱好等状况,有机会发现他们的潜在优缺点,在浓重的大家庭气氛中,我不但能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还能使自己对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发生奇迹般的成效。面对敞开心扉的老师,学生自然而然地向我敞露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谈自己的家庭和朋友,谈他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谈对未来的设想,教师也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们真正是个愉快的人。
三、创贴心活动 润甜学生的心灵
家长的殷切期望,教师的谆谆教诲, 孩子间的你赶我超…无一不成为沉重包袱,压在孩子单薄的肩上。所以,孩子许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心理障碍问题.如自卑、嫉妒…等等,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及时调节、控制,人人充电。
学校健康报和各班的《阳光报》、《晨曦报》及建立的悄悄话信箱,是沟通家长、生生、师生良好的方法, 孩子倾诉了自己苦衷,教师了解了他们的心理,家长理解了自己孩子。例如,我们从悄悄话信箱中收到《妈妈,请您给我减减压吧》的信件。
妈妈,您还记得我繁重的学习任务吗?
周六上午英语班,下午是书法班,周日上午钢琴班,下午写作班,每周六、日我都不能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样快乐的玩会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我的记忆开始,就是这样,除了要应付学校作业外,还要对付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课,妈妈我真得很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同一台机器,天天在运转,可现在已经是出了毛病的机器,天天在笨重地运转,耗油虽多,功效却少,因为不想听的耳朵比聋子还聋,不愿吃的饭比药还难咽……
减减压吧!我亲爱的妈妈
其次,还有困惑、焦虑、社交恐惧感,我分别把它们刊登在黄金时代的健康报上,父母、任课教师、班主任看了心理报后,父母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心理,老师看到了孩子的心声,他们纷纷伸出一双挚爱的手,去关心、去感受、去帮助、去矫治心理有障碍的儿童。他们都夸心理报办得及时,好像下了一场春雨,润甜了每个人的心灵,不仅能够帮助,也升华了自己,报小知识可不少,时代需要这样的身心健康知识。这种沟通取代了家长、教师一大堆枯燥的说教,贴近了生活,我看着自己的成效欣慰地笑了。
落实“以人为体”的思想,浇开生命之花。记得前苏联教育罗阿莫纳什维利曾说:“教育的力量就在干,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立足于实实在在的生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拥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从身边小事做起,按“倾听——肯定——同情——鼓励——建议——期望”六部曲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形成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最后,运用泰戈尔说过的一句话:“不是木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愿生活在七彩阳光中的孩子们,被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吧。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