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09-03-08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高职院校课堂

陈 琳

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教书先育人,优良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人人有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问题;课堂ブ型挤掷嗪牛篏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3102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ソ些年来,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自杀、袭击教师、攻击同学等恶性事件在全国的大学里层出不穷,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而退学的新闻也时常出现在报纸和网站的醒目位置上,还有数量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引导大中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其实很多学生开始的时候心理障碍并不严重,有时候还呈现以班级为单位的负面情绪交叉感染现象,此时如果任课教师能够稍微花些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适当地进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缺乏学习目标,对学业不感兴趣,平时只求及格,不思进取。学习没有计划性、自觉性,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2)就业压力问题:主要表现为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情绪上感到压迫、紧张、焦虑。(3)人际交往问题:表现为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对别人过于挑剔,缺乏宽容忍耐,常因小事和别人产生矛盾;对别人的帮助不善于表示感谢,有些人则把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会为别人着想,不懂得与别人合作;缺乏人际交往常识,缺乏处世技巧,与别人交往存在障碍。(4)自卑心态:这主要体现在相当多的学生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对于自己就读高职类的院校也感到自卑,对将来过于担心,感觉自己没有能力面对将来的生活。3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家庭因素:“问题学生”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家庭”,这一点在五年制的学生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些学生中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他们从小跟着祖父母生活,一方面被过分溺爱,另一方面父母关爱的缺失又使得他们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叛逆性强等不良的心理特征。(2)学校因素:学生在中小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与别人交往较少,也基本不接触社会,缺乏应有的磨炼,表现为个性孤僻不合群、偏执、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差,自理能力弱。(3)个人因素:①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多数学生在中学里憧憬的大学生活是非常多姿多彩的,校园美丽,生活浪漫,学习轻松有趣,但是进了大学以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大,尤其是高职类的院校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期待的落差更大,这就引起内心的失落和失望进而造成郁闷情绪。②学习因素:中学里老师讲课很细致,一个知识点要反复讲解练习很多遍,而且课后还有大量的辅导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到了大学里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课程数目也比较多,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才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相当多的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这就使他们有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烦躁情绪。也有的学生感觉到突然从中学老师的高压下解放出来,没有人逼着自己学习了,就突然一下松懈下来。还有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产生厌学情绪。(4)环境因素:大学的环境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同学来自各地,相互之间的差别比起中学同学来大了很多,交往的时候不同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带来的冲击和矛盾也就增多了。大学里人际关系也复杂许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疏导宣泄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引发一些冲突。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自尊自爱教育: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也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所以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心理。笔者在教新生班的时候发现在新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的心理,他们入学以后在和中学同学的联系过程中总是拿自己的学校与别人的学校做比较,尤其是和一些名牌大学做比较,认为自己读了高职类的学校是很丢脸的事,整个人都处于一种负面情绪中,而且这种心理有极强的传染性,往往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呈现一种灰心丧气的失望状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向他们介绍一些具体事例,比如问他们有没有听说过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没听说过,而中国农大的校长陈章良,一个普通的穷苦渔家孩子,当年就是在这么一所完全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里读的大学。此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先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在北大工作,26岁即被评为北大副教授,两年后为教授,31岁出任北大生物系主任,33岁担任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35岁就任北大副校长,2002年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年仅41岁。如果他当初象一些同学一样认为自己读的是这么一所毫无名气的学校,完全无法和名牌大学的学生相比,就此灰心放弃,怎么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呢?很多学生听了这个事例以后都感觉很受鼓舞,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感觉这个成功的例子还是离自己太遥远。笔者就再向他们介绍一些往届学生的事例,比如有一个女同学也和很多同学一样开始只是在肯德基里打工,但是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待人处事也很真诚热情,结果在毕业前就已经升任经理的职位,毕业以后就被派去全面负责新店的工作了。这种事例更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学生们听了以后心情都平稳很多,那种全班性的负面情绪也就消除了。 (2)给予学习指导:作为有经验的教师,预见到学生在入学后在学习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笔者在每个学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都会向学生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学习难度,教学安排,预先告诉学生大学里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和中学不同的,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学,某些地方一时不懂也是正常现象等等,帮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打了这个“预防针”以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的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再惊慌失措,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老师不会再象中学里那样追着他们逼他们学习,一旦自己放松很可能就会不及格,这样也就给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敲了警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放纵心理。(3)经常给予学生关爱:在天气变化频繁的时候提醒学生及时添减衣服被褥,学生身体不好的时候关心慰问,发现有情绪问题也给予适当的关心,时刻在班级里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的关心他们,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舒缓他们独自在外读书的孤独紧张的心理,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平台,遇到其他的心理问题的时候也就比较容易缓解。以上只是笔者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实践,如果高职类院校的教师都能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单单依靠少数几个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渗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构筑宽松理解的环境,对改善高职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陈国梁.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及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5253.[2]@黄志伟.问题学生与学生问题[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3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高职院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