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冰雪灾害修复与重建探讨
2009-03-08哈登龙刘丹石冠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7期
哈登龙 刘 丹 石冠红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62年、1978年、1998年先后选用了杉术、马尾松、油松等树种进行大面积人工造林。仅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面积达306hm~,其中杉木250.33hm2、马尾松55.67hm2,以人工纯林为主的森林植被占40%。当时的生长情况表明,杉木和马尾松在鸡公山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对当地的荒山绿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区从1988年实施禁伐,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完全处于封育状态,期间也未采取过任何抚育管理措施。通过2008年冰雪灾害调查分析发现,保护区人工纯林,特别是试验区内的武胜关保护站.人工林相对集中且面积较大的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在此次雨雪冰冻灾害中受损严重,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有关保护区法律、法规。在不影响保护区整个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对试验区武胜关保护站冰雪灾害受损特别严重的部分杉木人工纯林进行修复.修复面积100hm2。通过采取透光伐、乡土植物补植补种、抚育、植被恢复过程监测等措施,将受损杉木人工纯林改造成与鸡公山天然林相似的森林植被,即针阔混交林,从而达到改善森林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