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宜兴紫砂壶术语的英译

2009-03-07陈丽萍

佛山陶瓷 2009年1期
关键词:宜兴术语英译

陈丽萍

摘 要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宜兴的一些紫砂壶术语也与众不同,本文以宜兴紫砂壶为例,分析了该领域英译的主要特点和难点, 对其中术语的翻译进行了一些初探,并指出作为这个领域的合格译员必须牢固掌握传统紫砂文化和制壶工艺两方面的知识,从而避免误译。

关键词 宜兴,紫砂壶,术语,英译

1引言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传统工艺陶瓷中一枝独秀、别具一格的艺术陶,它是宜兴等地用紫砂泥、红泥或绿泥制成的质地较硬的陶制品。制品外部施釉,经1165~1200℃的氧化气氛烧成。精细制品烧成后,外观颜色有栗色、米黄、朱砂紫、墨绿等,品种繁多,尤其以壶著称,造型技艺精巧,色泽朴雅,具有民族特色。清代学者李渔说过“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紫砂壶成为名器名陶,与宜兴地区产茶和饮茶风尚也有一定的关系。 可以说, 宜兴紫砂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 就以其稀有的资源、独特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观赏、使用功能俱全而享誉人间。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壶艺、诗词、书画与篆刻相兼于一体的紫砂茗壶,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蜚声海外。

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与当时名震宫廷的景德镇瓷器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它一方面是艺术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甚至超过珠玉。如今,凡是历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不仅“价埒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尤其自从电视剧《紫玉金砂》热播之后,更是掀起了中外人士收藏紫砂壶的又一轮高潮。

在长期的紫砂壶生产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宜兴紫砂壶所特有的紫砂术语。随着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需要将这些术语译成英语,因此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翻译。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有些术语的翻译与事实相距甚远。这些现象当然不利于宜兴紫砂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弘扬。为了更好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传统,促进紫砂文化的国际交流,笔者特撰写此文,与同行一起探讨紫砂领域的英译工作,为紫砂领域的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2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史与紫砂英语

宜兴紫砂源于宋代,经过明清的繁荣,进入当今百品竞新的蓬勃时期,形成了一整套原生态的紫砂文化体系,成为我国仅存的捏筑式泥片镶接和打身筒成形的紫砂产地,并且数百年沿袭至今。

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了早期的紫砂窑址,下层出土有大量紫砂残器,有壶、罐两大类产品,以壶类为主,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等。其时代可推定为宋代,主要烧造年代可能是南宋,其下限可能延缓至元代。当时的紫砂壶质地较粗。制作技法、烧成工艺、泥质与火候等都处于初级阶段,壶身有泪釉,表明烧制时是与缸坛等放于一起烧制,且壶身受火不一致,呈现色泽不匀的现象。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的紫砂英语有以下:古窑遗址:ancient kiln relics;古典艺术:classical art;粘土:clay;紫砂残片:damagedpieces;坯体:body;斑点:speck;釉:glaze;光泽度:glossiness;烧制:firing 等。

宜兴紫砂的历史虽然比不上越窑、建窑、定窑等唐宋时期的著名茶器,但自创始初就备受茶人推崇,在短短不到百年的历史内,便在以茶为国饮的中国,博得“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如清代李渔曾称“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为最理想的注茶器。根据史籍,明朝末年,宜兴紫砂开始外销,广受欧洲各地收藏者的喜爱,最后竟然在法国出现了赝作。紫砂壶的身价与日俱增,《茗壶图录》上记载道“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争购竞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获而后已”等语。此时,紫砂壶的制壶工艺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其成形方法不仅有拉坯成形throwing、可塑成形plastic molding,还出现了旋坯成形jolleying。

进入了清代的繁盛时期,宜兴所产的紫砂壶固然是一种日用茶具,但名家所制却被视为高价的工艺品。壶工竞相施艺,精细入微而至雕镂繁缛,各显其能。王南林、杨友兰和陈汉文等名师,为朝廷制作众多精细壶器,大多用珐琅彩、堆雕或泥绘装饰,有的还饰有乾隆诗句,制作奇巧,华丽而典雅。此时的制作工艺也有了突破性的飞跃,泥片镶接挺括,壶腹丰满,壶肩圆纯。由于陶瓷制作工艺、装饰技法的独特,有着它自身的一套用语,其中又以动词丰富为特点。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内用得较多的紫砂英语主要有:加工(refining)、成形(molding)、装饰(decorating)、烧成(fining)。而由于每种紫砂工序都由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构成,其英文词汇又有别于其它行业。如陈腐(aging)、揉泥(kneading)、拉坯(throwing)、修坯(trimming)、印模(impressing)、复烧(up side-down firing )和叠烧(up-stacked firing)等术语,如译员欠缺陶瓷专业知识,就会造成误译。

到了近现代,紫砂壶更是进入了鼎盛期,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制壶大师,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陈福渊、朱可心、裴石民、顾景舟等。近年来,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等大师更是用紫砂语言与世界对话,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陶艺家交流,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魅力。紫砂陶艺家们已连续多年参加每年一度的美国陶瓷艺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陶艺切磋,并受邀多次远赴日本、韩国等。宜兴紫砂已经作为一种文化,在国际上起到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更要熟知大师们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竹简茶具:Bamboo Slip Tea Set、九龙组壶:Nine Dragon Combined Pot、汉凤提梁壶:Zhi Han Ti Liang Pot、祥鼓壶:The Auspocious Drum Pot、西瓜壶:Teapot in the Shape of a Watermelon等。

3宜兴紫砂壶与紫砂英语

宜兴紫砂壶工艺独特,要把宜兴的紫砂壶向世界传播,就要求译员熟悉宜兴紫砂壶及其工艺流程,掌握独特的紫砂英语词汇。

3.1 宜兴紫砂壶及其英译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它运用点、线、面组合,构成壶体造型,而壶体造型的自体伸缩又可以构成如云的变幻、烟的萦绕、奇石、山川、水浪的波纹和花纹、线纺走向、纹乱线组合等,可以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另外,一个造型有它的特有气度,造型作品的气度,同时体现出作者个性、风格和气质。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多端,它还是由壶摘、壶盖、壶口、壶身、壶嘴、壶把以及壶底构成。理解和掌握以上知识都是紫砂壶领域译员必备的文化修养。因此紫砂壶领域的翻译最难的就在于对紫砂壶本身的理解和传达上。误译主要来自于对紫砂壶行业的不熟悉,下图标识出紫砂壶各部位的英译。

3.2 宜兴紫砂壶制壶工艺及其英译

由于宜兴紫砂壶制壶工艺、装饰技法的独特,有着它自身的一套用语,其英文词汇也有别于其它行业。

如紫砂艺壶有光货(smoothness)、花货(floriation)等之分,其中装饰是最复杂的工序,如陶刻:pottery carving、加彩:glazing、雕(浮雕、半浮雕等):sculpture(embossing sculpture,semi-embossing sculpture)、琢(用工具琢出效果)drilling、捏(捏出自然的波浪线):tempering、塑(立体形制):cubic sculpture、贴(贴花):decal;绞(绞泥):clay-strip forming、堆(堆花):embossed decoration、绘(泥绘):painting、喷(喷色泥):spraying、镂(镂刻):engraving、嵌(嵌色泥或瓷珠):inlay、漆(包漆):coating、镶(镶金、银):mounting、包(包铜、锡):wrapping等方法。

4结论

总之,要想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宜兴紫砂壶,掌握有关的紫砂英语非常有必要。但是要做好紫砂英语的翻译,却又不是那么容易。译者必须对它的制作工艺和作品的文化艺术特色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还需要译者经常和以母语为英语的相关行业人员相互交流。就紫砂资料翻译来说,应在先做到信、达的同时,再力求做到雅,从而不但要让世人了解紫砂壶,还要向世人展示紫砂壶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 范伟群.浅谈宜兴紫砂对国际陶文化的影响[J].江苏陶瓷,2006,10:19~20

2 韩其楼.紫砂壶的评价、鉴赏与选用[J].江苏陶瓷,1999,6:31~34

3 胡 生,朱竹芳.陶瓷术语的文化内含与英语译名[J].东岳论丛,2005,11:196~197

4 硅酸盐辞典[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5 郭小丽,许道福.景德镇陶瓷文化与陶瓷英语[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6:7~9

6 宋晓伟.继承传统工艺,弘扬紫砂文化[J].江苏陶瓷,2006,12:39~42

7 现代英汉词典[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8 朱竹芳,胡甦生. 陶瓷英语文献的翻译特征[J]. 中国陶瓷,2005,4:41~42

The Primary Research of C-E Translation about Terms of Redware Teapot in Yixing

Chen Liping

(Wuxi Institute of Arts &TechnologyYixingJiangsu214206)

Abstract: Yixing's redware teapot has the unique status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 Therefore,the terms of the redware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peculiarities and the difficult parts of the vocabularies of this field.In order to avoid mistranslation,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for a translator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the redware culture and the art of teapot.

Keywords: Yixing,redware teapot,terms,C-E translation

猜你喜欢

宜兴术语英译
摘要英译
宜兴釉陶
摘要英译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圆桌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