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农村成人教育创新研究

2009-03-06

职教论坛 2009年1期

王 弢

摘 要:文章通过调查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和延庆县大榆树镇两所成人学校农民成人教育开展情况,结合京郊其它区县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实际,分析了农村成人学校办学中存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问题,为此建议区县采用社区学院、乡镇采取社区学习中心的组织形式在教育管理体制、资金投入机制、教学实践模式和师资队伍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为京郊农村成人与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手段。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

作者简介:王弢(1977-),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干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1-0021-04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人才,依靠农民科学文化、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状况。从京郊农村现状来看,郊区农民总体生产生活水平还不高,农村专业人才匮乏,农村劳动力队伍需要相应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需要培养一支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型人才队伍。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与发展,建立乡镇成人学校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对于建立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贯彻“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推进首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北京将陆续在农村建立试点村成人学校。学校将在区县、乡镇教育部门指导下,面向村民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工作。农村成人学校旨在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促进乡村民主管理、推进乡村文明、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村民开展包括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文化教育、环保教育、卫生健康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培训覆盖率应达到村民总数的80%以上,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载体和场所。[1]

一、大兴区礼贤镇成人学校发展情况[2]

大兴区礼贤镇坐落于京郊南部,全镇总面积93.825平方公里,人口3.3万余人,西部紧邻京开高速公路,南与河北廊坊市接壤,北京南中轴路延长线纵贯南北,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礼贤镇以农业为其支柱产业,而蔬菜生产尤为突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享有“首都南菜园”的美誉。2006年,礼贤镇成功申报了“中国特菜之乡”。礼贤镇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独有的、被称为北京民间曲艺活化石的“诗赋弦”。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的传统庙会,都会开展戏剧演出、秧歌汇演、书画比赛等文化活动。全镇现有45个行政村,初步建设完成了45个村的文化大院建设和改造升级。镇域内现有初中2所,职业高中1所,完全小学10所,中心幼儿园1所。

成人学校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类型的农民培训工作: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培训。镇政府加强农村富裕劳动力管理,成人学校主动承担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并在2007年上半年对全镇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的劳动力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农村劳动力15172人。根据被调查者的需求,由乡镇出资10余万元先后举办焊工、叉车、保洁、月嫂等十几个工种的免费实用技能培训班,培训基本型人才296人,复合型人才274人。同时还通过日常招聘和每月的招聘会,为劳动力办理789个就业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7人。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联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对农村初级实用人才开展专家结对帮扶、专家指导等培训工作,在对本镇的农业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并走访部分培养对象之后共落实培养对象100人,其中养殖业培养对象共24人、种植业培养对象60人,其它培养对象16人。将培养对象具体落实到14名专家教师,专家与培养对象一对一地签订了培养协议,并落实了项目负责人。培训采用了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现场指导等形式,会后培养专家与培养对象面对面接触,采取以专家组集中行动和单独行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培养对象家中进行技术全方位、套餐式的咨询和技术指导的方法,具体解决培养对象在技术上遇到的问题,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累计培训初级实用人才100名,民俗旅游户16人。

(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07年5月,大兴区农民田间学校在礼贤镇开始办学,市农业局、市植保站、区农委、种植服务中心、科委等单位及礼贤、庞各庄等镇4所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参加了开学典礼。培训农民学员带动其他农户,探索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农民无公害瓜菜综合防控意识,认识到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进程。如贺北村根据村里实际情况,每周都把大兴区植保站的老师请来,直接在村田间地头学校给村民讲农业技术课程。随后植保站的技术人员在种植户的引导下,到农户的温室和大棚里帮助指导在番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延庆县大榆树镇成人学校发展情况[3]

大榆树镇位于延庆县城东南4公里处,距八达岭长城仅5公里,属城郊型乡镇。镇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人口1.5万,有25个行政村,110国道、八达岭快速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31.74%,绿化率达32.03%。占地近1000亩、投资近8亿元、可容纳学生3万人的现代化的高等学府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也在镇内。占地33亩、投资2160万元的春艺达广告学校建在东杏园村。农业产业以药材、蔬菜、畜牧、果品为主导。经过努力,形成了“五个千亩”,即千亩蔬菜、千亩菊花、千亩西洋参、千亩药材、千亩仁用杏;建成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奶牛养殖小区6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6个。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人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类型的农民培训工作: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培训。成人学校和社保所联合,在全镇25个行政村都设置了劳动就业服务站,发放了站牌、设有站长和专门的工作人员,并制定了各项制度,随时可以和镇社保所联系村里的用工要求,不定期开办了电工、管道工、绿化、保洁、计算机等工种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劳动力1176人,其中职业技能型培训623人,引导性培训553人,451人就业。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07年4月,大榆树镇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举办乡村旅游文明礼仪培训,全镇105家民俗旅游商户参加了此次培训。专题培训从如何经营管理、旅游资源挖掘、开发旅游产品以及如何文明接待等方面的内容。还开展了其它种植、养殖专题培训班,共计培训1500人次。

(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镇党委、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围绕东西两个农业产业基地,积极外联,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企业与协会合作等多种方式,先后争取到了大量订单,同时结合订单生产的需求,大力开展农民种植培训,共计培训农民200人,推进了生态涵养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蔬菜、药材、花卉三大主导农业种植产业。

三、全市农村成人学校存在的问题

据北京市教委相关领导介绍,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共有18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规模大小不等的成人学校。全市乡镇成人学校专职管理人员667人(其中占区县教委编制的有590人,占政府编制的77人),学校兼职教师1757人,学校占地面积791754平方米,建筑面积155617平方米。但是,从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来看,农村成人教育是当前农村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乡镇成人学校作为农民成人与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办学和培训条件、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培训经费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影响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4][5]

在走访大兴区礼贤镇和延庆县大榆树镇成人学校期间,结合我们电话访问的怀柔区和门头沟区的个别乡镇成人学校办学和管理情况实际来看,乡镇成人学校基本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乡镇成人学校的机构设置

京郊农村乡镇成人学校始终就不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管理之中,乡镇成人学校不是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不具备从事教育和培训的资质。很多乡镇成人学校办学确是一个无法人资质、无人员编制、无固定经费的三无单位,存在和发展缺乏法律的保障,这严重地影响了成人学校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

(二)乡镇成人学校人员编制

乡镇成人学校由于机构设置的问题,学校的人员也没有正式的编制,学校的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乡镇政府从普通教育学校临时抽调或兼职的,学校的后勤人员大部分是临时工,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乡镇成人学校校长的待遇问题,教师的职称评定与福利待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若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着工作在成人学校的广大干部、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乡镇成人学校经费投入

乡镇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农民培训经费是由学校所在的乡镇政府投入为主,学校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则是本人所在原单位解决。由于全市各个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性还很大,各乡镇领导对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意义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上的不同,使得各乡镇的投入力度差异很大,致使各乡镇成人学校在硬件建设、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培训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也出现明显差距。同时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在农村整个教育经费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也还没有纳入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之中,因而很难建立起乡镇成人学校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

(四)乡镇成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乡镇成人学校的管理人员主要由各乡镇教育助理兼任或区县教委下派的成人教育专干担任,而学校的专业课的教师是从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的专家、教师兼任,文化课教师是从乡镇普教抽调来的。由于人员不在编,成人学校的教学人员流动性很大,影响着成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不利于乡镇成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发展。

四、解决策略:建设农村社区学习中心

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要求而出现的,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6]“农村社区学习中心”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于1998年提出,是指在正规教育系统以外的农村或城市的本地教育机构,通常由本地居民建立和管理,旨在为社区发展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它是一种为个人充实力量并为促进社会共同发展的有效的机构。该项目并陆续在中国、印度等23个国家实施。[7]

社区学院和社区学习中心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面向社区、服务社区,以自身学科、知识、技术、人才、设施、信息等方面优势,使社区内的农民就地接受科技文化教育和生产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使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8][9]二是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建设农村科技文化园地,促进社区的文化建设,为农村社区发展服务。三是社区学院和社区学习中心自身的人力物力也是农村社区服务的有生力量,为农村综合改革与发展服务。社区学院和社区学习中心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发挥“三教统筹”的龙头作用,能带动社区内“三教”在内容、方法、经验以及教师、设备、场地等方面的进一步沟通与协调。

为此我们建议将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形式有效结合起来,开拓一种新型的农村教育体制,健全和完善农村成人与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从而更好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管理体制

各个区县可以推行社区学院+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区县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社区学院,在乡镇成人学校的基础上形成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实行社区学院管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管理方式,解决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法人资质和教学资质,同时落实工作人员的编制和福利待遇问题,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市教委在整合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实施“三教统筹”的过程中,可以把中小学调整下来的校舍和部分教学设备用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学习条件。各区县也应制定一定的鼓励政策,调整一批中小学富余 的教师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任教,同时选派一批年富力强、热爱农民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干部任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校长,使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向着办学正规化不断地发展。

(二)资金投入机制

将农村社区教育经费也纳入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之中,在市级财政中增加农村社区教育补助经费和建设单项经费,建立健全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资金补助政策,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则由财政负担。各区县、各个乡镇政府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每年的资金预算中加大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和补助金额。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和资金投入,企业投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资金可以抵扣企业增值税,并给予一定减免税和贷款优惠。从而推动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硬件建设、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和培训设备建设,增加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力度,建立起资金使用和分配制度。

(三)教学实践模式

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应根据农村劳动力的需要,应根据适用实效原则,开设从工业、农业、渔业、经济、管理、医学、艺术到服装设计与裁剪、理发、美容、摄影、栽培、手工、家政等各种实用性专业和课程。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看,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播媒介,采用现场实地教学、按年龄和学习能力分班的形式,加强实践指导环节,实行业余学习和集中培训结合、教育培训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应通过提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形式,开设多元、弹性课程,有效地针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型的强化培训,综合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从而给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创造转移条件和就业机会。

(四)师资队伍系统

在师资方面,可实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挑选一批有志于农村社区教育和科技文化培训的教师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任教,教师每两年实行轮换,同时提供从事农村社区教育的教师在考研上可以加分或者提前录取、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比城市同类教师高一个档次等保障措施。兼职教师可由社区内外的知识分子如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组成。

参考文献:

[1]樊未晨.北京陆续在农村建起试点村成人学校[N].中国青年报.2007-4-4.http://gqt.cyol.com/content/2007-04/04/content_

1722807.htm.

[2]大兴区礼贤镇人民政府网(EB/OL).http://www.dxlx.gov.cn/web/lxz/.

[3]延庆县大榆树镇新农村建设实录(EB/OL).http://www.xyjj.org.cn/show/dayushu/.

[4]民盟中央.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调研报告[R].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7-9.

[5]民革中央.拟技术培训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EB/OL).新华网.2007-11-22.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71122/14493135.html.

[6]申培轩.社区学院是农村教育的最佳模式(EB/OL).http://202.121.15.143:81/document/2000-7/gj000715.htm.

[7]罗新·巴贾查亚.为农村发展服务的社区学习中心可持续性研究——尼泊尔案例[D].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5.1.

[8]景民,齐志勇,崔建民.构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9-10.

[9]彭飞龙.农村成人学校的再造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11-12.

本文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京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与模式研究》(课题编号06AaJG054)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