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
2009-03-06李勤
李 勤
摘 要:公允价值会计是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之一,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是今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目标。然而在当前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刻,很多发达国家都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公允价值会计模式,觉得那就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不管它与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少关系,它的应用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 历史成本会计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社会中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在新世纪及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加以探讨。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用,除了具有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一般目标外,还有着特殊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正是由于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
公允价值会计旨在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对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行计量,优势在于及时揭示由于市场风险变化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如投资账户中的利率风险等。与公允价值会计相对应的是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相比之下,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更多。
首先,扩大市场约束和纠正行动的范围。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把表外业务纳入到表内核算,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对风险揭示更全面,从而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抑制交叉补贴,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银行危机。
其次,影响期限和流动性转换功能。银行利用金融工具创新可以实现信息转换功能。例如,银行通过证券化及其他风险转换机制控制公允价值会计对盈利和损失产生的负面影响,用流动性准备金支持无法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工具的发展,提高流动性不足资产的市场化程度,以及风险的跨期分布,增加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最后,限制顺周期的范围。对利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或信贷差幅的贷款大户来说,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信贷质量的认识,使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估值的变化。基于预期现金流的公允价值具有前瞻性,包含所有可得信息,及时揭示资产质量恶化情况。如果对已发生损失的确认是基于私人信息和管理部门的相机决策,具有向后看和顺周期性的特点,在计提准备金和进行核销时对市场造成冲击。而银行资产质量调整幅度过大,会造成信贷萎缩。如果投资者能够正确解读信息,那么会计制度造成的波动是可以避免的。正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的这些优点,经济危机情况出现了好转。
二、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决定了它只适用于一定环境、一定项目的计算,一旦它使用的方式和范围不当,那么就可能引起金融混乱。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会计处理的需要。银行逐渐开始对持有待交易证券和衍生工具实行公允价值(市价)计价,而对除此之外的货款、存款等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价,这种会计处理模式被称为混合会计模式。不过,混合会计模式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银行日益从整个账户的角度来管理风险,这使得会计人员很难区分哪些金融工具应该用历史成本计价,哪些金融工具应该用市值计价;另外,当市值计价的工具出现损失时,银行有可能会通过将工具事后指定为用于对冲银行账户风险而掩盖损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作都认为由历史成本和市值组成的混合模式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模式,难以持续。
截至2007年底,欧美数家大型银行在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让资产负债表好看,被迫抛售损失比较大的资产,如抵押支持证券等,这又进一步压低了这些资产的价格,造成恶性循环。数据显示,市场暴跌和信贷紧缩已导致银行和保险公司大量减记资产价值,使得其利润大降、资本储备减少。批评家因此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加剧金融市场危机的一个因素。
市场跌到现在,所谓的公允价值已经不再真实反映抵押支持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值了,大部分都偏低。“正常情况下价值偏低也没有关系,你只要持有到期其公允价值自然会回来。但是,在人们不管价格有多低都拼命抛售的危机时期,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被低估,面临着很大的融资压力,同时,这些机构持有的很多金融产品的评级一再被下调,要求银行的资本金也相应比较高,因此,危机时还使用公允价值会计是有问题的,因为低估了的公允价值并不会很快恢复,银行面临的压力将持续很长时间。
此外还有一些人士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原则上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是许多因素相加的结果。公允价值会计方法提供了及时的价值衡量,捕捉到了目前的市场波动,但并非导致市场波动的原因。可见,此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到底是不是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所致还并没有定论,因而不可以彻底的否定公允会计模式。
三、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尽管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美政治家、银行家们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按市价计算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正是这种会计方法导致了危机的恶化。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公允价值会计在未来应用的趋势。
传统的会计模式是以权责发生制、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原则的会计模式,其显著特征是:以名义货币单位作为统一的会计计量单位;以交易的发生作为记录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依据;以交易发生的原始成本即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历史成本一旦形成就将维持其属性,直到相应的资产已耗用或销售,或相应的负债已清偿。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财务会计确认范围的扩大,“纯粹”的历史成本模式已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出被计量对象的价值。对比以成本为基础的历史成本会计,以价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逻辑性;从有用性角度而言,它能给投资者和使用者更有意义的信息。对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同样能比历史成本法获得更具相关性,更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随着知识经济社会浪潮的兴起,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必然会为公允价值尤其是现值的运用,提供更大的舞台,而FASB第7号概念公告的出台也为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依据。这些势必会影响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
另外,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深入,产权的不断多元化,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会计目标也会逐步向决策有用性方向转化,这些都会为我国逐渐推行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提供条件。在21世纪,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都为公允价值会计发挥其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随着电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当然,在目前我国现有的情况下,马上推行公允价值会计可能操之过急,还须等待时机,但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和运用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杨光会: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时代经贸,2008年10月第6卷总118期
2.裴源远,张旭蕾,裴前方: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总第120期
3.司振强: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金融会计2007年第8期,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