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双保理各当事人风险防范

2009-03-06徐珊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出口商防范风险

徐珊珊

提要我国被公认为最有潜力的新兴保理市场,其中国际双保理因其独特的优势应用最为普遍。本文通过一起案例揭示其风险,分析国际双保理中,包括出口商、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在内的各当事人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种防范风险措施。

关键词:国际双保理;出口商;保理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国际双保理概述

国际双保理业务指出口保理商(出口商所在国的保理商)与出口商签订保理协议,负责与出口商联系,接受其债权转让并提供融资服务;进口保理商(进口商所在国的保理商)负责与进口商联系,评估进口商的资信并向出口保理商提供信用额度,接受出口保理商的债权再转让,催收应收账款并承担进口商的信用风险。这种遵循“市场靠近”原则的组织安排使得国际保理业务过程中的风险得以降低。但是,国际双保理业务涉及的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关系比较复杂,出口商、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各当事人面临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二、国际双保理业务中各当事人面临的风险(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要。我国某出口商获得对H国甲公司的20万美元保理信用额度,次年出口商按合同出货后将两张发票:一张抬头为甲公司金额13万美元,另一张抬头为乙公司(甲公司的子公司)金额10万美元,共计金额23万美元的债权转让给出口保理商,并获得信用额度80%的融资金额,计16万美元。出口保理商随即将发票转让给了H国核定信用额度的进口保理商。但是,当发票项下的应收账款到期时,甲公司没有按期付款也没有提出任何贸易纠纷,只是强调资金困难无法如期付款,请求延展付款到期日。然而,两个月后进口保理商致电出口保理商:甲公司已正式向其提出贸易纠纷,理由是出口商以前所发运的货物曾有过质量问题,因而怀疑两张保理发票项下的货物有质量问题,进口保理商因此暂时免除担保付款的责任。经调查该批保理项下的货物运抵目的港后因甲公司欠款问题已被控制在当地某银行手中。再根据出口商与进口商往来函电分析认为,甲公司存在无力付款故意挑剔货物品质的可能性。因此,出口保理商多次致电进口保理商,要求履行赔付责任,但未被进口保理商接受。后在出口保理商和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秘书处的多次督促和压力下,进口保理商在H国法院起诉了甲公司,但仅凭被告律师向法庭提交的辩护词就认定此案涉及贸易纠纷而立即撤诉,并将应收账款发票反转让给出口保理商。出口商就该贸易纠纷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庭对该纠纷案进行审理后,裁决出口商胜诉。出口保理商要求进口保理商依据仲裁结果赔付。经多次交涉后,进口保理商对抬头为甲公司的发票13万美元做了赔付。而对抬头为乙公司的10万美元发票,认为不属于核定信用额度范围未予赔付,再经反复与进口保理商交涉也无结果。

(二)出口商所面临的风险。从上述案例看出,出口商获得了进口保理商对进口商的信用额度,并不意味着风险全部消除。因为进口保理商的信用担保只包括因进口商资信原因导致的不付款,以及因国家风险、不可抗力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付款风险,而对因贸易纠纷导致的进口商不付款,进口保理商将不负责赔偿。因此,出口商在国际双保理机制下可能面临产生贸易纠纷导致进口保理商免责的风险和进口保理商诚信不足的风险。

(三)出口保理商所面临的风险。在国际双保理机制下,出口保理商将进口商的信用风险转嫁给了进口保理商,但从国际保理业务开展的实践来看,出口保理商仍然存在下述风险:第一,面临出口商的资信风险。在国际双保理机制下,出口保理商买断出口商应收账款,便成为货款债权人,同时也承担了原先由出口商承担的进口商信用风险。尽管出口保理商再将其转嫁给进口保理商,但在为出口商提供了贸易融资的情况下,如果出现贸易纠纷,进口商必然拒付货款,进口保理商又免除了对进口商的信用担保责任,可能会因为出口商破产导致出口保理商的融资款无法追回而蒙受损失。第二,购买债权的合法性可转让性风险。出口保理商购买的债权必须是具有可转让的、合法的、无瑕疵的债权。第三,接受进口保理商“反转让”的风险。即使在正常国际保理业务过程中,也可能因出口商的延误或出口保理商本身的疏忽造成文件单据的延迟提交,进口保理商会行使反转让权而退出此笔双保理业务。

(四)进口保理商所面临的风险。首先,承担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在国际双保理机制下,进口保理商是进口商信用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对其核定信用额度内的应收账款提供100%的坏账担保。其次,减少或取消已核准信用额度时出口商已发货的风险。《国际保理统一规则》规定,进口保理商可以根据进口商的资信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甚至取消已核准信用额度,但在调整或取消信用额度的通知未到达出口商以前,原核定的信用额度仍然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口商已将货物装船,就将使进口保理商的风险环境更加恶化。

三、国际双保理各当事人风险的防范

(一)出口商的风险防范

第一,出口商在签订的保理协议中应明确在债务人明显无支付能力却故意提出贸易纠纷的情况下进口保理商仍要承担担保付款责任。同时,一旦债务人提出了贸易纠纷,出口商和出口保理商要立即争取将该争议提交到法院或仲裁庭解决以及早获得有利的解决。

第二,出口商应在买卖合同中规定贸易纠纷提出的时限。由于国际保理业务所应用的范围是远期放账交易,买方可以先提货后付款,而《国际保理业务管理规则》中有规定:出口保理商在付款到期日后90天内,收到进口保理商签发的有关债务人提出的贸易纠纷的通知均是有效的。因此,在买卖合同中明确规定纠纷提出的时限,比如收到货物后两周内,便可以避免买方因市场行情变化而反过来挑剔货物品质情形的出现。

第三,出口商可以在买卖合同及发票上注明“货权在货款全额支付前仍属于卖方所有”。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进口商拒付时货款两空的局面。

(二)出口保理商风险防范

第一,明确条件,合理谨慎地选择做保理的出口商。根据国际上开展保理业务的经验,出口保理商为了防范风险,往往会对出口商设定若干条件:出口商必须是合法经营,且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资历,即不是刚注册成立的企业;出口商的经营必须具有一定规模,贸易商品为非资本性货物且出口商的客户分布相对分散,以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出口商的经营状况良好,诚信度高。总之,对达不到要求条件的出口商宁愿放弃。

第二,与出口商签订条款完善的《出口保理合同》。完善的保理条款是防范风险的必要措施。

第三,选择信誉优良、经验丰富的进口保理商。出口保理商应选择具有FCI会员资格的进口保理商,使进出口保理商在业务合作中受到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秘书处的监督。

(三)进口保理商的风险防范

第一,准确地评估进口商的信用额度,并跟踪掌握其资信变化。从前述风险分析可以看出,进口保理商面临的风险源于进口商的经营状态。因此,强化对进口商的资信评估并跟踪掌握其资信变化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措施。具体而言,可以充分利用银行(或母银行)广泛的分支机构和代理网络、数据资料库,以及利用专业信用评估机构对进口商的信用等级评估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对进口商的综合经营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进口商的生产经营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态,对其未来的资信变化做出预测。

第二,争取与出口保理商签订风险分担协议。在正常情况下,进口商的信用风险由进口保理商承担。如果进口保理商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全部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可与出口保理商协商,要求其承担部分进口商信用风险,有时出口保理商可能希望分担部分风险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第三,设法加大保理业务量,以分散风险。一般来说,如果保理业务量过小,进口保理商的风险将无法有效分散,形成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局面,也不利于其在规模经营过程中降低运营成本。如果保理业务量足够大,尤其同一出口商在进口保理商所在国的客户分布相对分散,可以减少潜在的坏账损失。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霍俊青.浅议国际保理中出口商如何规避风险[J].法制与社会,2007.8.

[2]殷冰.国际保理运作中保理商防范风险的举措[J].甘肃农业,2007.4.

[3]魏晓晓.国际保理运作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法制与社会.2007.6.

[4]林孝成,刘江雪.国际双保理机制及其出口商隐含的风险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9.

猜你喜欢

出口商防范风险
出口商降低信用证项下费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