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过生活
2009-03-03刘仰
刘 仰
票友是文艺活动中一个独特的现象,这个现象产生于中国。票友的特点就是不满足于只当观众,但是又不愿变成职业演员去赚钱,于是自演自唱,过一把不赚钱演员的干瘾。鬼市就是一大早,天还没亮,荒郊野外一个自由市场就开始交易了,交易物品以古董字画为主。赊账消费就是到店里,一般都是指饭店、酒店,吃完饭或消费完以后,说一句话“记在我账上”,然后潇洒走人。这三件事情基本上都来自清朝时期北京的八旗子弟。
八旗成员是享受特权的人,他们有着较好的社会保障,衣食无忧。对于旗人的惩罚,除了死刑和牢狱外,就是开除旗籍,成为普通百姓。毫无疑问,八旗是当年等级社会的一个体现。但是,旗人享受优厚的待遇,吃着皇粮,也要受不少制约,例如,不能经商,没有批准不能随便外出赚钱。加上旗人练武荒疏后,便有大把的空余时间,看戏成为那个年代旗人的一大娱乐活动。
旗人看戏与今天的“粉丝”不同,他们也有崇拜明星(那时候叫“角儿”)的成分,但是,骨子里他们是看不起戏子的,因为戏子的社会等级和他们不在同一个档次。因此,他们不会盲目崇拜明星,反而喜欢在明星面前摆谱。有钱的,便把戏子叫到家里唱堂会,然后看心情,赏几个钱。钱少的,看戏时大声叫好,也不管是否打乱演出的气氛,为的就是显示自己的存在与身份。
由于高人一等的原因,他们如果喜欢戏曲,常常就是自娱自乐,但绝对不会自己上台演出赚钱,绝对不会把自己变成演员、戏子。因为,如果旗人当演员,那是给皇上丢脸,而且还违反规矩,所以就出现了今天所谓的“票友”。有的票友水平之高,绝不在专业演员之下,但他们只是喜欢。如果那个年代有今天“海选”之类的真人秀,这些票友也许会露一手,但完全是兴趣,决不会图回报。他们有点无功利、真艺术的样子。
卡拉OK是日本人发明的,这个东西红遍亚洲国家,但是在欧美受欢迎程度却很一般。其中原因是,受清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影响,亚洲很多地方的人,对待“文艺”,都有隐藏着的“票友”心理。卡拉OK其实就是流行歌曲的“票友”消费。去卡拉OK的人,并非自己想当歌手,也不一定愿意去演唱会现场听歌手唱歌,而是想自己过一把歌手的瘾。与之相反,欧美人缺乏这种“票友”的传统,要么纯粹欣赏、崇拜,要么自己努力变成歌手。因此,卡拉OK 在欧美没多大的市场。
八旗子弟自视高贵,也有很大的虚荣心。朝廷虽然给旗人的生活费不算低,但是,对于某些兴趣爱好广泛、欲望很多的旗人来说,这些钱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当官或当差,他们的收入来源就极为有限。到了清朝晚期,八旗管理也开始松懈,不少旗人开始偷偷做生意。但是,他们不会去做卖早点、练摊之类的“下贱”生意,而是倒卖字画、古董。由于自己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舆论的存在,这些旗人又往往不敢公开做,于是“鬼市”便出现了。天不亮,在郊外某个野地里,大家带着东西或带着钱,完成交易,天一亮就散场,生怕别人看见。
“鬼市”造成当今中国古董界一个很有争议的行规:卖方对古董的真伪不负责,完全靠买方自己的判断。到了今天,以至于某些拍卖行公开拍卖的古董,都不能保证真伪。因此,在中国要进入古董界,不被骗几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卖方对古董真假不负责的传统,就来自于“鬼市”上旗人的好面子。
八旗子弟一旦到了月底,手头紧张,赊账就经常发生。店家一般也愿意赊给他们,因为八旗子弟不像今天的人们还担心失业,下个月就没钱了。八旗子弟不管有没有工作,每个月的收入都不会少。而且,从他们一生来说,除非犯了大错,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只会越来越多。因此,被赊账的店家,丝毫不担心旗人会还不出钱。
在一些旗人的生平记载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个旗人临死的时候,突然对家人说:我还欠谁几两银子,一定要还上,免得死后被人骂。这个细节其实也是旗人高人一等的心理造成的,他们有一种荣誉感。赊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是,赊账不还,就是一种耻辱。不光是个人的耻辱,而且还是朝廷的耻辱,是给皇上丢脸。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