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个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牧草良种
2009-03-02王赟文
1.白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是豆科草木樨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辽宁、陕西、甘肃、山西和内蒙古等地。该品种株高1~3米,含香豆素,全株具特异香味。种子长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千粒重2~2.5克,每500克种子有20万~25万粒。白花草木樨适应能力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盐碱能力较强,适宜在pH值7~9范围内生长。耐干旱,最适合在湿润和半干燥气候下生长。在内蒙古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上,稍有灌溉条件都能正常生长。
白花草木樨有较强的耐寒能力,一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3.1~6.5℃即开始萌动,第一片真叶期可耐-4℃的短期低温,到-8℃时才会死亡。其成株有时可耐-30℃以下低温。其抗寒性强弱主要取决于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粗细。白花草木樨受冻害并不完全在冬季,往往发生在早春返青以后。
白花草木樨播种当年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地下部分生长很快。一般第一年不开花结实,第二年根颈越冬芽长出枝条形成株丛。6~7月开花结实,8月种子成熟。根据生长期的长短,可分为早熟型(80~95天)、中熟型(96~110天)、中晚熟型(111~120天)和晚熟型(121~135天)。一般植株较高大的属晚熟类型。
白花草木樨再生性良好,第一年生长缓慢,仅能刈割1次;第二年再生迅速,可刈割2~3次。白花草木樨较黄花草木樨植株高大,生长旺盛,茎叶产量高,根系残留物也多。
2.闽引羽叶决明。闽引羽叶决明从澳大利亚引入,为豆科决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圆形直立,株高110~150厘米。直根系,长80~120厘米,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0~30厘米土层,有效根瘤多且固氮活性强。羽状复叶,叶互生,为条形小叶,叶长54~57毫米、宽18~21毫米。花腋生、黄色,蝶形花冠,花瓣5片,旋瓦状排列。荚果扁平,种子棕黑色,种皮坚硬,呈不规则扁平长方形,千粒重4.6~4.8克。
该品种性喜高温,具有耐瘠、耐旱、耐酸、耐铝毒、耐热、无病虫害、固氮能力强等特点。667方米(1亩)产鲜草3500~4500公斤,667平方米收割一次干草重可达322公斤。该品种营养丰富,盛花期粗蛋白质含量14.96%(干重),盛荚前适口性好,牛、羊、猪、鱼喜食,鲜草对兔适口性较差。4月份开始生长,7~11月为生长旺季,7~8月初花,花期可延续至初霜,种子采收期9~10月,产量高达220~300公斤/公顷,落地种子翌年自然萌发能力强。在中亚热带及其以南地区可正常自然越冬、越夏。可放牧、青饲、青贮或制作干草,也可用于改良土壤、保持水土。
闽引羽叶决明适应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3.迈尔斯罗顿豆。迈尔斯罗顿豆从澳大利亚引进,为多年生豆科热带草本植物。直根系,侧根发达,匍匐茎节上也能长出发达的根系。茎匍匐、细长,达120~150厘米,光滑无毛,分枝不规则,草层高度可达60厘米。掌状三出复叶,偶有四叶或五叶,单生或多个簇生于茎节上。叶片长条形,先端尖,中间叶片长3.8厘米、宽1.7厘米,其余叶片小。总状花序,顶部可集中成伞状,具8~23朵小花,花黄色。荚果长条形,内含种子多且相连,成熟时易迸裂,种子米黄色或品红色、椭圆形或不对称心形,千粒重0.3克。耐酸、耐瘠薄,在pH值4.5未施肥的荒地上生长良好。较耐高温干旱,抗霜冻,耐阴,适于果园种植。根系发达,根瘤多,固氮能力强。茎节着地生根,繁殖速度快,竞争能力强,能与多种禾本科牧草混播,同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生长季节长,一年四季可提供鲜草。盛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0.20%、粗脂肪4.40%、粗纤维27.30%、无氮浸出物40.10%、粗灰分8.00%。适口性好,牛、羊、猪、兔、鹅均喜食。该品种适应长江以南红黄壤地区种植(彩图参见81页图7、8、9)。(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王赟文 邮编:1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