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黔西县开展远程教育“三联”活动掠影

2009-03-02熊礼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黔西县实用技术三联

熊礼富

教师下到村寨,村民走进校园,学生穿梭于农家;在一个个远程教学试验基地、示范园,随处可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商农事的身影……2006年以来,贵州黔西县充分依托建设在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站点,开展以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培训和学生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一校联一村”、“一师联一组”、“学生联农户”的“三联”工作,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学校常规教育“两不误、双促进”目标,走出了一条村校结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新路子。

以“一站一块试验地”为载体,扎实抓好“学校联系村”工作

黔西县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三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联”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县“三联”工作的开展。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乡镇党委和学校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一站多用”功能,推进学校远程教育站点“两不误、双促进”的良性互动。周一至周五,学校白天使用远程教育设备教学;晚间、双休日及寒暑假,开展党员干部、群众远程教育培训。

实行村与学校“双线组织学员”学习制度,划分责任区或教师联系户。学生家长或教师联系户学员由学校负责组织,其他党员和群众由村负责组织培训。集中培训实行由学校站点管理员与辅导员“双重辅导”,分类组织种植户、养殖户等进行集中培训。学校站点管理员组织群众培训的时间计入本人承担的普通教学课时,原则上按照每月10课时计入,尽量减轻学校教师的负担。在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班级均开设劳动技能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与当地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群众同步进行农业科学技术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农业实用技术,并向身边的群众传递农业技术知识和农产品信息,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学校远程教育的课堂。

为了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向群众直观地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各村两委积极配合学校,采取调整集体留用耕地、开发荒山等方式,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一站一块试验地”工程,组织党员、农民到村小学站点进行远程教育集中培训后,再到试验地进行现场观摩、示范操作和分析比较,让群众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围绕一个远教信息宣传栏、一块试验地、一名科技辅导员、一批红领巾课件信息传递员的工作思路,全县农村中小学都积极组建或联合组建村校远程教育“学用结合”项目示范园、示范基地,不断探索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用结合”的新途径,为学校教育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培训提供“学用结合”实践场所,实现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村和学校积极引进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和生态农业等项目,整体推进远程教育的学用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以实施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切实抓好“教师联系组”工作

黔西县在各乡镇普遍开展了“一名远程教育站点教师帮扶一户群众”工作,通过政策“扶”、培训“促”、典型“引”的方式,积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帮扶户传递最新政策优惠信息,帮助他们联系协调启动发展资金和项目,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或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等。

在“一师联一组”工作中,黔西县各学校教师结合帮扶村民组工作实际,具体选择一户以上家庭作为帮扶对象,利用家访和节假日时间,送学上门,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转变群众观念,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广大教师采取组织群众收看视频和光盘、现场指导和发放资料等形式,精心选择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真正实用的学习内容,定期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卫生保健等知识的集中学习,并通过学后集中讨论、现场培训指导、实地操作示范等方式,切实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为了使“教师联系组”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黔西县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每位培训教师的责任,使每位培训教师都有自己联系的村民组、联系的对象和目标任务。重新镇重新小学教师在“三联”工作中,分别制定了年度计划,组建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域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工作安排等。大关镇鸭池小学在学校及村两委的努力和村民的配合下,充分发挥联系组教师的作用。12个教师联系的15个村民组都制定了发展计划。全校开展远程教育集中培训328期,现场实践指导158次,发放文本学习资料520套,刻录发放教学光盘1,824盘,使183名农民掌握了一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

以“流动光盘进万家”为抓手,开展“小手拉大手”助学促用活动

针对学生思维敏捷,对新信息、新知识吸收能力强,而成年人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际,开展远程教育“学生联农户”助学促用活动,创办种植、养殖等示范项目,进行新品种试验等。

在黔西,我们以农村中小学生为中心,连通外部世界,辐射周边村落,成为教育信息化服务“三农”的主要形式。在远程教育信息员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远程教育信息传送队”和“红领巾信息员”的作用,让学生给家长带去农村实用技术的教学光盘,传递信息,反馈需求。结合群众思想意识参差不齐的实际,对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不思发展的农户,主要送一些致富典型及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资源,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热情;对有意识发展但无思路的农户,主要送一些致富的典型经验、致富技巧、致富信息,帮助他们找准致富路子;对已选定发展项目,但缺乏技术的农户,主要送去有较强针对性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着重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大关镇鸭池小学紧紧抓住“农民需要”这条主线,农民需要什么,就下载播放什么,将“按需送学”与“因人送学”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少先队/共青团远程教育信息传送队”和“红领巾信息传送队”为党员送去市场价格信息5,300多条,反馈群众的需求信息1,400多条,送去流动光盘3,500多张(次)。

为了加快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后的知识转化问题,我们创建了“共青团(红领巾)远程教育示范园”,示范种植蔬菜、果树、药材等近百个品种,在提供学习、示范作用的同时,通过出售种苗等办法在资金上解决试验用化肥、农药和上网资费、电费等问题,减轻学校负担。示范基地、示范园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呈现出“建设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应,“学生联农户”模式收到了1+1>2的效果。

以“学习者素质提高评价体系”为中心,整体推进“三联”工程

黔西县以远程教育学习者素质提高评估体系工作为核心,扎实开展远程教育“考学评学”、“一户一技能”等助学促用活动,帮助党员群众在学中用、用中学,实现学用双促进,确保远程教育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校建立并完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考学评学”制度,突出常规性,逐步形成一套村组干部和教师带头领学、学校办班助学、先进典型导学、学习交流互学、问卷答题考学、督导检查促学、群众参与评学的“七学”制度。在“考学评学”过程中,黔西县对党员群众主要采取建立学习档案,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适时进行跟踪培训和辅导,对成绩突出的群众授予“致富能手”称号;对教师和学生主要采取“书面形式考学,民主测评评学,查阅笔记督学”的形式。实行远程教育帮扶定期汇报制度,将教师帮扶的经历、帮扶的内容、考勤纪律和考核鉴定等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帮扶任务或帮扶效果不好的,及时协调力量给予帮助。

根据学生、教师、学校和农户、村民组、村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提出了“点线面”齐动工作法:以每个学生为一个“链接点”将农户连接起来;以教师为活动纽带和“主线”对村民组进行帮扶;以学校为一个“覆盖面”辐射所帮扶的村,为帮扶的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截至目前,全县有2,000多名教师已确定了自己的联系组,5万多名学生已与10万多户家庭相对接。

(作者单位:贵州黔西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黔西县实用技术三联
《汽车实用技术》
《汽车实用技术》
乡间苍鹭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乌江源百里画廊
作品赏析(3)
重点实用技术
贵州黔西县临泉镇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