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山特区:为返乡农民工开辟就业创业新天地

2009-03-02霍庆涛

当代贵州 2009年2期
关键词:侗族民工高楼

霍庆涛

“只要有活干,哪怕工作苦些,心里也觉得开心、踏实,可没什么活干的时候,心里慌得厉害,空虚无聊。”铜仁地区万山特区敖寨侗族乡两河口村石头寨村民杨秀华说,“过去在外打工时,晚上和周末都会加班加点,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去年9月后,不但不加班了,还经常上一天休一天。”

返乡了,能不能找到新活儿做?万山特区各个乡镇和各村成立的“返乡民工帮扶站”,从政策、信息、资金、技能等方面积极施措,全力推动返乡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只要应对有序,措施得力,他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区委书记向晖认为,“这对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工帮扶站

成为创业“孵化器”

寒风凛冽,万山特区高楼坪侗族乡青年湖村内衣制衣厂内一片忙碌。看着“农民”工人忙碌着赶制生产任务,厂长杨秀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多亏了“返乡民工帮扶站”,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

杨秀云原来在深圳一家制衣厂打工,公司去年10月停业后,他回到了家乡。“刚回来时心里没底,耽心找不到事做。可没过多久,听说政府给返乡民工创业优惠政策,我就去报了名,相关手续办得很顺利,还减免税收,到现在已经开工快两个月了;”杨秀云说:“有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帮扶资金10万元,制衣厂今年前景看好。”

“为破解返乡民工创业渠道狭窄、举步维艰的难题,我们和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和进村入户摸底调查,了解他们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向辉说:“‘返乡民工帮扶站,就是为想创业者提供信贷、减免税、简化手续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投身到家乡建设中来的服务机构。”

像杨秀云一样,返乡民工、高楼坪侗族乡夜郎村村民刘金友,承包120亩土地建起了“香葱”种植基地;这个村的罗康金大胆租赁150亩土地建起了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矮化蜜枣示范基地;和杨秀云一起回来的敖寨乡杨秀华,依托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远程知识,以独特的驯养管理方式办起了一个拥有3000多只“珍珠鸡”的养殖场。

高楼坪侗族乡党委书记杨义长认为,这些都是利用打工经验,依托当地优惠政策和资源优势,借地“生财”。相信不久,他们将成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目前,万山特区共建起了“返乡民工帮扶站”29个,帮扶300余名返乡民工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兴办种植、养殖、建材、加工、餐饮等经济实体80多个,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成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的“孵化器”。

就业信息

进村入户“贴身服务”

1月6日,天寒地冻。万山特区一个农田水利建设工地上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只见挖掘机挥动巨臂抛起淤泥,上百名“农民”正平整沟渠……

“想不到,在家门口挣钱还真快!既照顾了家,也能种好庄稼。”黄道侗族乡丹阳村村民罗泽民从广东省汕头市回来后在村“返乡民工帮扶站”看到冬修水利招工的信息后,干了20多天,就拿到了1000多元劳务费。

对返乡农民工而言,信息闭塞是找工作的最大障碍。为此,万山特区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在每个村设有一个就业信息发布栏,实施就业信息进村入户,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让返乡农民工就近择业就业。万山镇新街居委会27岁的返乡民工吴丽娟,在就业信息栏看到“牛魔王”餐馆招聘服务员,便和对方联系成了“牛魔王”餐馆的一名员工。

万山特区各个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了不同的岗位信息。黄道侗族乡针对农民工的文化结构、技术特长、实战经验等特点,发布就业岗位13个;高楼坪侗族乡充分发挥作为万山特区工业重镇优势,以张家山和老山两个工业小区为依托,妥善安置一批返乡农民工;下溪侗族乡则以猛矿开发为契机,优先安排他们进厂务工;万山镇、敖寨侗族乡采取集中咨询和进村入户发布就业信息等多种形式,帮助返乡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万山特区劳动、宣传、民政、金融、卫生及涉农部门也纷纷行动起来,建立健全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发布就业创业信息,提供信贷支持,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宣传培训等。

技能培训“三下乡”

拓宽就业路

据了解,返乡民工大多在沿海的纺织、电子、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多为普通工人,缺乏专业技能。针对这种情况,万山特区决定对返乡民工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我有意愿在家乡创办特色农业,培训后心里亮堂了。”高楼坪侗族乡梁成斌如是说。

黄道侗族乡临湘村的村民罗仁长返乡后,得知万山特区农业办公室正为返乡农民工举办“三下乡”技能培训,而且培训班就设在乡里便立即报名,选择学习机电维修。不久,他在县城找到了自己的就业门路。“现在开一家摩托车行,同时兼顾维修,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罗仁长说。

万山特区就业局局长肖志刚介绍,针对外出返乡民工逐渐增多的现状,从2008年10月起,培训中心开始对返乡人员进行转岗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烹饪、机械加工、美容美发、电脑应用等技能,也包括法律维权知识和进城务工常识等。由于培训全部免费,并采用随时报名随时学习的灵活方式,很受返乡民工的欢迎。

回想起近几个月来的经历和变化,罗仁长感慨道:“结束打工的生活,刚开始心里真是没底,可是现在有了一门技术,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创业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此外,特区政府及时组建“科技服务队”给返乡民工送去实用技术。“以前我家的牛没有生病,长得总是比别人家的慢,出栏率很难提高。今天听了专家们的授课,不仅帮我化解了这个难题,而且还学到了如何降低饲料成本难题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呀!”说这话的是高楼坪侗族乡大树林村的向明军。在参加免费培训班前,向明军不懂任何技术,只靠几分薄田度日,收入甚微。现在通过“科技服务队”的帮扶指导,掌握了养牛技术。目前,他的养殖规模发展很快,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民就业。

分类帮扶化解就业难

据了解,万山特区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采取分类指导、分类帮扶措施。对于一些想创业却苦于资金不足的返乡民工,万山特区积极帮助筹集启动资金,联系小额扶贫担保贷款,协调资金补贴和贴息贷款,优化创业环境。3个月来,万山特区已拿出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

已经开始创业的黄道侗族乡临湘村的罗洪正,希望在新的一年把自己的砖厂事业搞得更成功。罗洪正原来在浙江一家砖厂打工,2008年9月返乡后,和3个同伴集资100万元办砖厂。记者在他的砖厂看到,目前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即将开工。

搞养殖的临湘村返乡民工刘远必打算建一个草料仓库,为圈栏养殖做好准备。现在资金还有些缺口,希望政府能帮助一把。如今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已获得了3万多元贴息贷款的他高兴地说:“政府部门雪中送炭,实在!”

据悉,有了扶持资金,不少像罗洪正、刘远必这样的返乡农民工改变了就业创业观,迈出了创业致富的步伐。高楼坪侗族乡夜郎村的罗康辉,看到在家靠种植蔬菜和枣树的罗康金日子过得很是红火,知道罗康金在家创业获得相关部门给予的支持,目前他正在积极筹划种植反季节蔬菜。

1月5日,万山特区进入了一年中的寒冷季节,迎来了今年的第二场大雪。“看到政府为我们返乡民工做的事情,我们的心里热乎乎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目前返乡民工的特点来看,他们大部分是从东南沿海城市的纺织、服装、养殖等行业失业返乡的,他们在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操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这类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我们都要及时收集和发布城镇就业市场信息,开展返乡民工再就业招聘活动。”区委书记向晖说,“及时发布就业信息非常重要。”

记者在几个村了解到,对于年龄较大的返乡民工来说,他们都具有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经验,对家乡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和眷恋,在外打工也积累了一些资金、技能。万山特区引导他们回乡就业创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利用自然资源,兴办种植、养殖类企业。与此同时,返乡农民工将其打工积累的资金投入到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之中,新办与种植、养殖业相配套的加工企业。

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较高技能的返乡农民工来说,当地政府部门利用他们返乡在家的时间,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文化及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以期在经济回暖,企业活力再现时谋求到更好的岗位。

猜你喜欢

侗族民工高楼
高楼搬家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乡学子爱家乡
盖高楼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北边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民工买保险
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