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大规模进行产业培育和城市建设
2009-03-02张玲玉等
张玲玉 等
金融危机,黔东南境况如何?怎样应对?未来发展,又将如何谋划?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李飞跃。
“2008年,尽管受到了雪凝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黔东南州还是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
李飞跃分析,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黔东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最大的是工业企业,目前,企业的开工率仅有20%左右,积压库存成品量大,著名的工业级硅生产厂家施秉恒盛有限公司也难逃厄运;房地产的建设投资增长,但销售量却在不断下滑;由于企业亏损,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成为难题;外出农民工提前返乡,给黔东南当地的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作为黔东南州正在大力培育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明显。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游客量的增加。预计,2008年旅客量有望突1000万人次。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其它服务行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住宿餐饮的发展。
同时,2008年,黔东南州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产量创下历史新高,林业在雪凝灾害后,采伐出产量也增长了11%至15%,畜牧业也有大幅提高。重大项目的投资,如,贵广快速、厦蓉高速、白市电站等,拉动了交通、建筑、电力等行业的发展。其它行业快速发展的弥补,再加上当地工业本身的特性,使得黔东南州的经济发展总体上保持了平稳的增长。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黔东南州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政策支持。”李飞跃坚信,只要抓住这次机遇,黔东南将大有所为。
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黔东南州争取到国家的6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虽然项目不大,都关乎民生,可以直接惠民。到2010年底,在通乡油路的基础上,将完成1800公里的旅游环线公路。大规模投资对黔东南州的经济形成强大的拉动力。同时,国家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系列政策制度,使黔东南州进入产业培育高峰期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期。黔东南州将在未来3-5年内,以土地、矿产、水能、国有林业、旅游资源和国有资产为基础搭建融资平台,向银行、市场融资、化资源为资本。
“围绕黔东南州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年,我们在整体规划上做了这些事。”李飞跃介绍,“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西南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对黔东南生态文明区做了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邀请上海环境研究所对生态环境及保护方面做了评估和指标设定,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第一家;实施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及指标,被国家统计局列为‘2009年重大课题……”
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2.78%,位居贵州省首位。为保护生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全州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黔东南州出台了“四圈一区” 和“六州”发展战略,将工业和旅游隔离;所有的高污染项目都被“请”出了旅游经济圈,甚至“请”出了黔东南州;有可能影响景区民俗建筑整体风格的项目,也一概不予报批。同时,黔东南州还属于贵州省区域规划中“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的范畴,并在谋划积极融入泛珠三角,承接珠三角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以原生态“养气固本培元”,随着贵州交通网络建设、国家相关投资以及各种基础建设进入高峰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会越来越表现出“士气”和“底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