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洁是为师立教之根本

2009-03-02刘宗德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期

刘宗德

[摘要]教师的品质体现的是教师立教的有效性问题,它的内涵丰富,如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交往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不仅要甘于吃苦,甘于奉献,也要在物质利益面前有不坠青云之志,要保持这种高尚的为师气节,就要做到廉洁从教,公正做事。

[关键词]授业 廉洁公正 奉献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20197-01

教师,从人类社会产生的那一天起便应运而生,且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的专门职业,而教育机构成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专门领域。社会发展到今天,教师的含义非常广泛,工厂的师傅称为教师,武林拳师称为教师,有几年行医经历的医生被实习医生称为教师,传销或叫直销新成员把有经验的老成员称为教师,单位排练舞蹈请来了一位教舞的先生或女士更是教师,所以能称得上教师的人实在不可胜数。然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师是专指在学校进行教书育人的先生、女士们。

教师,为师立教是从两方面去说的。一是指当教师能够被教育岗位所接纳并胜任这一项工作。即韩愈先生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质上是说当教师够不够资格的问题。二是指当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够在学生中得以确立,即被学生信得过并且接受,内化为自身品德,也即教育家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点实质上是说当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能不能有效的问题。以上两点相辅相成,虽然一个品质高尚而胸无点墨的人无法教导学生成为高才生,是说有效果而无资格就无法施教;但是,一个品德败坏的高才生,即使具备了教育学生的知识体系,然而,他自身却说一套做一套,这种教育更是无效的。教师的品质体现的是教师立教的有效性问题,它的内涵丰富,如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交往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的敬业精神,等等。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但当教师有无资格,对学生的教育能否有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能否廉洁从教,为师不廉,就没有资格当教师,为师不廉,即使当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难以有效,为师不廉,就等于失去了立教的根本。

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外国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国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教师又是清贫的,如果有谁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必须甘受清贫,甘受寂寞,甘于吃苦,甘于奉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已故全国政协主席赵朴初先生描述教师:“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忠与爱无伦比”,“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光和热无穷际”,诗人李商隐先生描述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不仅要甘于吃苦,甘于奉献,也要在物质利益面前有不坠青云之志,要保持这种高尚的为师气节,就要做到廉洁从教,公正做事。

1.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所要求的首要人格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也随之而发展而进步。所以,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超越社会发展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而因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各种各样、各部门、各行业的专门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管理人才。这多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离不开教师。为师不廉就是品行不端,品行不端何以匡正人伦?一个不廉洁的教师培养的人才秉承先生的意志,社会后继还能有人?不廉洁是污染社会的毒素,侵蚀社会健康肌体,败坏社会纲纪和社会风气。为人不廉,人格不洁;为官不廉,社会公正无存;为师不廉,不仅人格不洁,没有公正,而且会消磨学子廉耻之心,后生无廉耻,社会何以为继,社会何以发展。所以如果有人一心想当了教师之后聚敛财物,请您尽早勿当教师,若当了教师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

2.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所谓立教就是教师立身于教育岗位,并能在教育岗位有效地开展教育。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教师的劳动,教学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示范性的劳动,学生无所不在,信息无所不通,作为教师不要幻想,认为:我做的这件事别人不知道,我不廉就一次。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教师在言行上的任何不检点,人格上的任何不完善,都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声誉和威望,必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教师人格的可信性是教师一切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教师人格的可信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制度、任何惩罚措施都无法替代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先生为毛泽东同志一生所敬仰、所崇拜,成为新中国的广大教师学习与效法的榜样与楷模。

只有廉洁,教师才有道德上的感召力。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教会学生明理,还要培养学生有德。新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辈子教书,一辈子育人,“三尺讲台,两袖清风”,没有感叹命运的清苦,而以清贫为自豪,“黄叶菜,白盐炒,只要撑得肚皮饱;破袖头,无价宝,补了又补年年好;硬木床铺软草,高枕无忧酣不了”。成为后辈们赖以骄傲与炫耀的光辉典范。他执教一生,持廉守节,垂范后世。我们也一样听到多少学生在老师的后面,戳老师的脊梁骨,除了老师教学方法上的不得当外,有相当一些语言是针对老师为师不廉的。所以,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具有道德感召力的重要前提条件。

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的公正性,中国古代一位清廉的知府说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做官不廉洁公正就不是一个好官,同时也做不好,做不长久。教师怎么样呢?现在人们常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要保持教师的“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光荣传统,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为吃了一位学生家长的饭,不因为收了一位学生家长的礼,而对学生区别对待,一个锅中做着两样饭。不仅有悖于教师自己的人格形象,而且严重影响教育的公正性,教育公正性同时也是教育民主化,教育人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有阶段性,变成了终身性,终身教育更需要教师公正、公平的去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必须廉洁,为师不廉难以有公正,如果今天还有那位教师想利用职务之便多吃多占,谋取私利,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如同做官一般“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种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