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庞大如何掘金?

2009-03-02

计算机世界 2009年6期
关键词:政通数字信息化

许 泳

数字城市产业到底有多大?谁在主导这个产业?企业在其间扮演着什么角色?面对这座金矿,又到底如何开掘?

待掘金矿

数字城市产业非常庞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数字政通公司是数字城管核心应用软件的开发商,总裁吴强华告诉记者说: “数字政通的发展并非坦途,2005年才迎来企业的转折,当年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依托平台被建设部在全国推广,企业从此获得长足发展。”吴强华说,截止到2007年年底两年时间内,这个170多人的公司在全国实施的数字城管系统已有32家。

数字政通成为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第一批摘到果子的企业,同样得到机会的,还有多普达、中国移动等数家产业链上的企业。

但是,数字城管是城市信息化中先行“落地”的一个典型,还有城市应急、数字国土、数字林业、数字流域、数字医疗等若干个与城市信息化相关的项目也正在投入建设, 数字城市一度被比喻成一座待开采的“金矿”。

然而,让记者感到困惑的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关于数字城市产业的全面的调查报告一份难求; 探访一些知名IT厂商,也鲜有将数字城市作为一种战略方向的公司,即便是走在数字城市探索前沿的清华同方,在成立了数字城市科技公司,继而试图以M2M理念破解数字城市难题后,现在仅仅将触点落于“楼宇自控”这一角。

“数字城市产业内容广泛,凡是与城市信息化相关的都可以往里装。” 超图公司董事长钟耳顺博士感言。同样的,接受采访的人中,90%的人都表示无法衡量数字城市产业有多大,还有10%,甚至认为这个产业还没有开始成型。已经投入到数字城市建设大潮中的公司,面对如此之大的产业,大家就好比“盲人摸象”,有的摸到了象腿,有的牵到了象尾,还有的仅仅碰了一下象背。因此,大家对数字城市的体会不尽相同,也都想在这个行业中或深或广地进一步探索。

庞大的市场空间,亟待开掘的金矿,一切却都还在蓄势阶段。

纵横两个维度

“数字城市发展是一个从虚到实、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目前多集中于政府领域,还有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应用也同样值得挖掘。”今年是钟耳顺创办公司、尝试产学研一体化的第“十一”个年头,他带领超图专注于GIS平台软件的研发,一直见证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变迁。

在数字城市产业发展初期,要衡量它的产业规模时,不妨按纵横两个维度进行抽样分析,便可窥一二。

纵向维度方面,可以将城市信息化按应用领域切割开,如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医疗、城市安全等,进行抽样分析。以东城区数字城管项目为例,项目总金额为1680万元,东城区信息中心副主任倪东告诉记者: “整个项目投入的软硬件比例大概是各占一半,包括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承担的数据采集工作(200万元左右)、数字政通公司的应用软件、多普达的手机终端以及无线网络、大屏幕、呼叫中心等。” 2005年7月以来,建设部先后确定三批51个城市(区)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如果以平均每个城市(区)投入1000万元的资金做保守估算,至少也能有5亿多规模的产值。按建设部的计划,将于2010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应的投入将以百亿为单位计算,而这仅仅是城市信息化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从横向切割,把城市信息化由下而上粗略分为地理空间数据、GIS平台软件、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硬件及网络平台、应用软件和业务数据等几个层级。GIS产业是狭义数字城市的基础,那么,横向抽样就来分析GIS的产业规模。中国GIS协会给出的数据表明: 我国内地地理信息业的年产值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从事GIS产业的有1万家企事业单位、30万员工。

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城市产业到底有多大,显然是一个很难轻易下结论的问题。

谁当大任?

与数字城市相关的是一个涉及多种类型企业的绵长的产业链,其厂商类型分为数据加工商(包括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更新和维护)、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提供商、数据库及操作系统提供商、服务器及路由设备提供商、基础网络设施运营商、业务软件开发商、工程项目集成商、移动终端生产商等,它们都将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GIS企业和传统IT厂商作为产业链上最主要的两大部分,逐渐在随着应用整合。

GIS企业的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它们在城市信息化中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数字城市建设主力军。根据中国GIS协会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约400家企业主要业务从事GIS软件研究、开发和应用,若将从事数据采集和加工、硬件设备配套、系统集成、系统应用、关联软件开发、教育培训等与GIS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计算在内,数量则近万家。然而这些公司在体制和规模上仍然是小而散、各自为政、技术规范不一,画地为牢的现象仍很严重。

随着数字城市的相关技术发展得越来越成熟,近两年GIS专业领域中一些中小企业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在变化,它们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成为第一批走到上市路程的GIS企业。比如高德软件在2006年获得红杉资本等约3000万美元的投资,灵图公司2006年也曾融到戈壁投资3000万美元的资金,这两家GIS行业内的公司上市时间都直指2008年。吸收外部资金的融资发展模式成为国内一些GIS企业迅速发展的捷径,但处于成长阶段的GIS企业如果要玩转资本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传统的IT厂商而言,它们在城市信息化中的发展曲线则没有GIS企业那样突兀。这些IT厂商是因为一些传统的行业用户,比如金融、交通、医疗等的信息化建设而加入到数字城市大军中。它们大多仍然把注意力放在数字城市架构中的上层应用中。

如今,位于产业链前端的GIS企业开始向上延伸,要让GIS更好地融入到业务应用中,呼出“与IT融合的口号”,IT厂商也因地理信息带来的增值空间而眼前一亮,开始向下探索,与GIS厂商携手。

在另一个角度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医疗卫生、公众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应用开始由点、线连接成面。固守某个行业用户的企业,要将手伸到其他行业,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接受采访的用户中,很多都叹息“目前还没有一家旗舰型的能整合所有资源,提供符合数字城市共享特征策略的集成商” 。

而电信运营商则试图在这个产业机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战略大牌。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网络设施提供者,它们在转型大势的牵引下也开始发展其网络架构之上的各类应用系统,比如中国电信的全球眼、中国移动的城管通。运营商凭借基础网络的优势,发挥了横向部门与部门间的黏着力和纵向合作伙伴间的缝合力。

然而,应用系统的融合是个慢热的过程,在技术、资金以及管理模式上都面临巨大压力。谁能扮演这根串起所有珍珠的线,谁能让大象来跳舞,这不是某一类供应商、或者单纯依靠应用牵引能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政通数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政务服务APP“娄政通”上线运行
近二十年来韦政通儒家伦理思想研究综述及其问题反省
答数字
韦政通人文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数字看G20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成双成对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