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透视中国崛起
2009-03-02王薇
王 薇
在美国致力于处理世界上很多重大挑战的时代,也许没有任何其他政策较之“正确处理中国问题”更为重要。
处在次贷危机带来的巨大金融风暴中的美国人,把关注重点从国家安全问题转移到经济问题上,同时也不得不在意手握美国大量债券的中国。然而面对不断涌现的中国威胁论和片面的乐观,双方都难免有些困惑: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经济每年保持10%增长30年的中国,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与政治大国,它今后在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究竟会是怎样的走向,它给美国带来的到底是风险还是挑战,它会对世界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提供一个可靠而理智地判断中国的基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和国际经济研究所(ⅡE)开展了一个为期三年的“账簿中国”(China:the Balance Sheet)研究项目,它的基本目的,是对中国自身发展及其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的所有重要方面,提供了全面、平衡和准确的信息。《账簿中国:美国智库透视中国崛起》(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6月,223页)就是这一研究的第一期成果,作者希望这本书无论基本信息还是复杂的分析,可以一次性地把握充满活力的中国以及中国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研究报告通过提出和解答四大问题来一次性把握中国:中国经济将继续持续增长还是走向崩溃;中国社会政治将走向民主化还是走向混乱;中国对世界经济而言,是机会还是威胁;中国对美国和其他国家而言,将成为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揭开经济强势增长的面纱
近3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迅速的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书中将这种令人惊奇的经济增长归功于五个关键因素:引入市场力量,经济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对外开放,高水平的储蓄和投资,劳动力的结构性转变以及对初等教育的投资。
然而即使在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里,所有潜在经济运行仍保持增长,中国在持续增长中也会面临三大重要的经济挑战:
第一,完成国有企业改革。虽然中国在国企改革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然而,仍有一小部分剩余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为了维持这些企业生存,使得原本能更好解决公共卫生和教育迫切需求的预算资本发生转移。同样重要的是,这阻碍了银行体系的全面商业化改革进程。
第二,发展一种更有效的资金分配机制。中国的投资率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幅度上升,2005年达到GDP的40%——比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其各自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的投资率峰值还高。但是,中国在高投资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未高于这些国家或地区,说明中国的金融体系分配资金是无效的。
第三,改进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以减小高速增长时期的波动。即使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前景良好,仍需承认的是,到目前为止,经济增长中的不稳定问题比较突出。
虽然还有其他因素阻碍中国发展,但如果中国能成功解决上述三大重要挑战,中国领导人就肯定有办法解决其他问题。
国内转型对中美关系的启示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的改革成功为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中国正在朝着政治公开的方向发展,比如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其他社会力量逐渐显现,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在许可的范围内言论更加自由,法制体系逐步完善,信息革命使中国变得更加开放:中国拥有3.9亿手机用户和1.11亿网民。只是在近期,中国不会选择西方式的民主。有些研究表明,中国人目前并不欢迎西方式的民主,在中国的精英阶层,更多的是讨论全面民主化可能带来的缺陷,指出俄罗斯、印尼、伊拉克和中国台湾地区由于全盘快速接受西方民主导致政治和经济上的困难;其他方面的发展显然更加迫切,比如经济发展、政府廉洁、社会稳定等。但是中国人民最终会渴望拥有被普遍接受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所以,为了增强执政能力,特别是为了保持快速经济发展,中国领导人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随着时间推移允许政治和社会发生更大变化。
在中长期内,美国应准备继续面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这是事实,但是倡导一个更开放、更公正和更民主的中国同样是美国对华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在现实的条件中传达这个信息。
中国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给美国政府和私人组织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可以向中国输出观念、知识和技术,同时在中国播下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种子。为了帮助中国实现良好的社会和政治变化,美国公共和私人部门应与中国的相关机构紧密沟通和合作,帮助其解决国内问题。这些活动可能涉及一系列领域,包括能源与环境、人权、法制、政府治理、反腐败、公共卫生体系、社会福利、非政府组织的角色等。
世界经济的机遇
虽然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美中经济关系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美国的经济表现和更广义的美国自信说决定的。
总体上,中国经济的崛起为美国经济,全球经济创造了机遇。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首先,由于经济规模巨大,发展迅速,开放程度高,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为年平均9.5%;进口从2000年的2250亿美元提高至2005年的6600亿美元,增长了3倍。中国已占世界贸易增长的12%,与2000年中国占世界贸易的份额还不到4%相比,这样高的增量令人瞩目。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同美国相比还很小,但21世纪前五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如此之快,为世界贸易扩大所作出的贡献却达到了美国的一半。
中国的崛起还对全球经济有重要的结构性影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使这类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继而对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带来向下的压力,即使在发达工业经济体中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如半导体、微处理器、飞机、机械设备以及石油、铁矿石类产品。因此,中国不断扩大的进口需求提高了技术劳动力的相对工资、生产利润和商品价格。这种模式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进行内部调整以适应中国的兴起有重要影响。
一切为了发展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中国意识到在当下的单极格局中,美国对包括亚洲在内的全世界都实施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广阔的美国市场对中国的成功转型仍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鉴于近期和中期北京最主要的任务是应对内部的挑战和维系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把同美国维持积极的外交关系摆在重要的地位。事实上,中国领导人清楚,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他们无法承受与美国为敌的代价。
不过,在中国的精英阶层以及大众眼里,有关美国的形象是好坏掺杂并且极为复杂的。中国人民仍倾慕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富有、国力、自由、先进的科技和通俗文化,而对普通的美国民众的印象也较为正面。但同时,他们怀疑并且察觉到美国外交政策的伪善。
北京对美国最主要的担心在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对中国邻邦的外交政策。不少中国官员和精英分子确信美国将力图滞缓或阻挠中国作为强大国家的崛起。中国的领导人担心,一旦美国不再全力应付恐怖主义,华盛顿就会把注意力重新转向“中国威胁论”。中国意识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存在美国主导世界的现实,只要其核心的国家利益不受到威胁,中国会适应这种局面。但无论如何,中国的战略家认为美国将很有可能成为中国长期的、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摘自《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