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
2009-02-27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对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改变农村能源使用现状,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用沼气工程技术处理人畜粪便,运行费用低,既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又能获得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有机肥料,减少农业污染,切断多种疫病的传播渠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增收节支,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处理4口之家、3~6头生猪的人畜粪便和部分生活垃圾,全年可得沼气385立方米、沼肥30立方米,替代薪材相当于3.5亩左右林地的蓄积量。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宜沼气建设,适宜农户近1亿户,而到2007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还只占到适宜农户的30%左右。因此,应积极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方面的投资,稳步扩大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通过建设沼气池,引导农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应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示范建设力度,以便生产出更多的沼气提供给农民群众使用,又使畜禽粪便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秸秆利用。近年来,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农户不再搞兼业式分散养猪了,导致一些地方扩大沼气建设规模后,出现了生产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合适的用途,农村大量的秸秆被抛弃在田地里或被农民一烧了之,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良好的有机肥。为解决农村沼气池发酵原料不足和秸秆焚烧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以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为发酵原料的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户用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已在全国100多个县进行试点示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为缓解农村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和减少秸秆焚烧所产生的污染,应加快推进秸秆气化的试点范围和规模,尽快使白白浪费的秸秆变成生产新能源的原料。同时应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对秸秆生物气化技术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示范工程的整体水平。
第三,加快发展小水电。在我国相当多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和西南地区,分布着许多河流山川,有着非常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以通过建设小水电站(包括微水电站)为当地群众提供低价的清洁电力,帮助他们解决照明、做饭等生活用电以及有关生产用电问题。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在一些小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了发展小水电的试点,探索了“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民参与、低价供电、改善生活”的路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在科学规划、做好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与当地政府、群众密切合作,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第四,加快发展风能和太阳能。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可开发总量为32.2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6%,主要分布在长约5000公里的“三北”(即东北、华北、西北)风带上,可实际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据估算为10亿千瓦左右,相当于1996年全国年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倍多。我国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理论储量高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可开发利用的潜力也非常巨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两种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清洁能源,应该大力挖掘、广泛使用它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责任编辑: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