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09-02-27李清晨
李清晨
直面禽流感
普通人感染禽流感的几率要比遭雷劈低多了,如果我们并不担心自己会遭雷击,也就不必过于担心禽流感这回事
据世界卫生组织收到的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16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者有391例,其中247例死亡。而我国截至上月26日,2009年已报告确诊7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5例。而去年全年仅有3例。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发病总人数虽然不多,但死亡率可真够高的。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病毒,居然可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导致超过六成的死亡率呢?要知道,SARS的死亡率才7%上下而已。
禽流感作为一种高致病性疾病,曾经席卷了很多地方的禽类,顾名思义,禽流感应该是只在禽类之间传播才对,人又不是“禽兽”,咋就招惹上它了呢?
通常来说,禽类确实不会将病毒直接传播给人类。但它们能够将病毒传播给猪或其它能同时接触到人类和禽类流感病毒的动物。当病毒在这些物种间传播时,就可能通过变异产生一种能够感染人类的新品系。导致上述几百人死亡的元凶——高致病性禽流感 A (H5N1)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系。
禽流感发病后,可引起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多系统损伤,除表现为肺损伤外,同时伴有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多器官组织损伤。由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往往到明确诊断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天无力矣。就今年这几个人禽流感病例来说,除山西的患儿是3天左右确诊外,其余都在1周以上,甚至两周。
另外,实验室检测手段的限制亦是导致诊断延误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在病人患病的早期采集到符合检测要求的呼吸道标本,则可采用分子检测的方法于数小时之内获取结果。否则,就需要检测病人的抗体,而这就需要3周到1个月时间。
更为糟糕的是,人类缺乏对付禽流感的特效药物,目前可应用于抗A(H5N1)病毒的药物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扎那米韦(Zanamivir)以及帕那米韦(peramivir)。除了抗病毒治疗而外,尚需进行相关对症治疗,不过遗憾的是,即使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方案也只有初步结论治疗方案仍在摸索当中。
正是由于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发病急,病情重,且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案,故预后极差,病死率高。
幸运的是,目前尚无持续性证据支持禽流感可产生人际间传播。大量同因禽流感而致死的病患有过接触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并未发病。仅有1例发病前曾长时间护理过人禽流感病人(其子),该病例通过直接接触其子的呼吸道分泌物和肠道排泄物获得感染的可能性虽很大,但亦不能完全排除其在活禽市场接触禽类而获得感染的可能。所以依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人感染禽流感的途径主要还是从禽到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已完成对北京病例病毒分离与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仍为禽源,与我国近几年所分离的禽流感病毒没太大区别。综合近些年的发病情况,还是集中在冬春季节,这一点也无太大变化。
但亦有专家指出,A(H5N1)获得在人际间传播的能力并引起人类流行性流感暴发,很有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尚未解除。这也是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禽流感研究的原因。
1997年,鉴于其可能引发世界性禽流感大暴发,香港政府在3天之内,扑杀了全港所有的家禽,约达150万只。这种做法似乎有些极端,但大多卫生专家认为,正是这种措施有效地防止了世界范围内的流感暴发。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任何一个传染病能够传播,都必须同时满足3个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传染病都不能播散。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做到减少与家禽,特别是病死家禽接触的机会便可高枕无忧了。如果必须接触,要注意戴上手套操作。当年SARS袭来,举国上下喷消毒水,实在有点对空放炮的意思,敌人还没见着呢,消的哪门子毒?这种形式主义的作为,无非为普通民众增添了一点虚假的安全感罢了。
但对于高危人群,即从事家禽养殖屠宰业,或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以及宰杀等场所,或密切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就另当别论了。一旦出现感冒症状,无论患者本人还是医生,都应该拿出如临大敌的架势,哪怕是矫枉过正也好过延误治疗。
2004年我国因雷击伤亡约6000人,其中死亡3000人,以此计算雷击死亡几率为百万分之2.3。很明显,普通人感染禽流感的几率要比遭雷劈的低多了,如果我们并不担心自己会遭雷击,也就不必过于担心禽流感这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