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信

2009-02-27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人物周刊蒙牛逝者

就“赖”在加拿大?!

他总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或者不经意,或者刻意地出现在大众媒体面前,仿佛希望传递一点什么信息,至少想告诉大家,别忘了我,我还在。

将他缉拿归案,接受法律制裁,是中国政府和司法部门未竟的追求,但我们也知道,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不希望他回来。

赖昌星在加拿大已经“流亡”十年,何时被遣返,能不能被遣返,遣返之后的命运如何,曾是中加两国政府纠缠日久的问题。这个问题因赖昌星获得加拿大政府的“工作签证”,再度成为新闻聚焦点。

能继续“赖”在加拿大,竟然是老赖最大的人生追求。

他曾经一时无两,但现在已失去了枭雄的江湖气派。“远华”集团最鼎盛时期,何止日进万金,这个据说只会走私而没有其他技艺的“大哥”,现在却为了能当上地产经纪而欢喜若狂。

老赖是个赌徒,他还在赌命,我们都知道赌徒最终的下场。

杨锦麟(凤凰卫视)

逝者李作鹏

1月12日出版的第2期《南方人物周刊》“逝者”栏目登载了广州作家吴东峰先生的文章《独眼李作鹏》。笔者以为,该刊登载此文,体现了开放意识、实事求是精神,以及胆识与勇气,也体现了社会舆论环境的宽松。

在我的印象里,《南方人物周刊》“逝者”这个栏目所涉逝者,基本上都是正面人物、“中性”人物,最多是些文学文化界或学术界有争议的人物,决然不会涉及国内当代所谓“政治反派人物”的,这似乎属于“禁区”、“雷区”的。而该期该栏该文却是写“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李作鹏的,且是篇幅“超长”,且还客观,秉笔直书,实属不易。

坦言之,很多国人所了解的李作鹏,只是作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被判刑的李作鹏,并且以为这就是李作鹏的全部。这既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对李作鹏也是不公平的。而《独眼李作鹏》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立体的、真实的、比较全面的李作鹏。这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读者的体现。

袁敏杰

何来“60年的和平生活”?

军队作家张正隆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中国自1949年以后,拥有近60年的和平。(见《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3期)。

我认为这一说法不妥。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军队至少有四次对外战争。四次对外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印战争、中越战争、中苏战争(即“珍宝岛之战”,称战役也许更恰当一些)。

另外,从1949年起,主政者一直狠抓“阶级斗争”,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人与人之间斗争的残酷、激烈不亚于真正的战争。从1958年起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人祸”),饿死的人超过一场大规模战争。至于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军队也参与了进去,连“文革”的发动者也认为这是一场“内战”。

董季林(湖南娄底)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标本兼治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只是国内经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让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较为突出罢了。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除了针对特殊情况采取临时应急的治标之策外,还必须对症下药找到治本之法,而大学生就业难题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与市场脱节上。

毕业生就业已经市场化了,但高等教育并没有走向市场。这就造成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脱节,造成供需不对称。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能有效地反馈到高校,仍带有计划经济形式的培养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其结果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短缺,而一部分大学生又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显然,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难根子在高等教育培养上,这就需要构建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体系。通过科学招生、科学培养、科学就业,从招生环节开始,根据就业率科学制定招生政策;并在培养过程中,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在就业上,进一步完善就业体系,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等。

王攀(郑州)

艺术的“生活化”

情人节晚上,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爱情名片视听音乐会。票价分贵宾票299元,一等票199元,二等票99元,后来又增加1299元的双人套票,包括享用当晚五星级酒店豪华双人房及浪漫烛光晚餐,售票详情不得而知。纵眼一扫八角大楼里楼上楼下3000多个座位,几乎爆满,捧着鲜花的情侣中不乏中老年模样的恩爱夫妻。舞台两侧的电子屏幕更是滚动着情人们“爱的誓言”,更有勇士通过屏幕向身边的恋人求婚。

作为电影爱好者和音乐爱好者,笔者慕名而去,归来却不敢作声,怕发出的评论只会扫了情侣们的兴致,扰了他们的浓情蜜意。

主持人造作且完全没有底气的介绍,终于闹出“日本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笑话。《我心永恒》由舒缓到坚定到进入尾声,Jack和Lucy始终在泰坦尼克号船头演绎浪漫;《魂断蓝桥》用男女主角在雨中的对话就几乎走完了整首曲子;《惊世未了情》(又名《勇敢的心》)奏了大半还不见女主角苏菲•玛索。《梁祝》奏得正悲悲切切,舞台屏幕竟突然出现《我的野蛮女友》的片断,让人爆笑。

这是广州人的“超现实”? 其实,广州人只是爱过节。不在乎高雅与低俗,只为过节图个开心。歌剧高雅,情人节的音乐会也雅,纵使错漏百出,广州人也愿看、看得乐。街上兴致依旧的男男女女,他们的下一站可能是酒吧、KTV或电影院。

实习记者 陈小瑾

用降价搞掂一切?

最近,深陷“致癌门”的蒙牛又引起了大家的口诛笔伐,很多人都威胁说不会再买不良公司的产品。虽然,蒙牛一再含泪告诉消费者“OMP”是为了广大中国人的补钙事业着想,六部委专家也为蒙牛打抱不平, 让广大消费者放心购买。可是,很多人还是认为蒙牛缺乏诚意,应该有实际行动。这使我想起了去年三聚氰胺时的一件事。

去年9月下旬,我到住所附近的一个中型超市去买东西,发现这个平时人不太多的超市,一下子变得热闹了很多,几个收银台都排起了长队。蒙牛、伊利这些民族企业生产的牛奶摆满超市的货架。

所有排队的人手里都拿着不少于两箱“民企牛奶”,让人觉得三聚氰胺倒是给我们民族奶业免费打了广告。我好奇地走到某家牛奶的促销台前,想问一问怎么回事。可是,好半天才得以和忙得不可开交的促销员搭上话,告诉我“本牛奶正在以实际行动回报广大消费者,不仅降价销售,而且买一箱送一箱”。

出于习惯,我拿了盒牛奶,想查看一下生产日期,竟发现日期似曾相识,好像和公布的问题牛奶的生产时间很相近。“这些不是含三聚氰胺吧?”一开口我发现问得不是时候,周围所有的人都向我投来了愤怒的目光,促销员更是迫不及待地把我手里的那盒牛奶抢了过去。

在收银台排队结账时,站在我前边的一位大姐,提着两箱牛奶好心提醒我:“年轻人,这么便宜的奶,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反正喝不死你,怕什么!报纸上都说了,多喝点水就没事了。”在这位大姐结账时, 后边竟跟着她的小女儿,一箱某某牌子的牛奶遮住了她整个头。

前两天,朋友从超市带了一箱蒙牛牛奶,“管他加什么,价钱才是实实在在的,下次他加TMD也行啊!”蒙牛又降价了……

实习记者李少卿

猜你喜欢

人物周刊蒙牛逝者
逝者师友二题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蒙牛和娃哈哈大战新零售
孙伊萍,新蒙牛的“空降”总裁
蒙牛获中国乳协四项大奖表彰
蒙牛有个关工委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