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问

2009-02-27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俄方空间站太空

卫星相撞一亿分之一概率的事件

有人说就好像在战场上,子弹与子弹相撞的几率。更形象地说,就好像在一个一平方公里的空间里找到一个很小的物体,比如纽扣

一亿分之一的概率,在庞大的中国人口里随机挑选出大概14个人,他们相遇的概率之小可想而知。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1日上午11时55分,美国铱星公司的“铱33”卫星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迎头相撞,这一极小概率事件居然在浩瀚无涯的太空上演。

不管事故原因是俄方声称的报废卫星“失控”,还是美方的卫星“误撞”,更重要的是,这次两颗完整在轨卫星的首度“撞车”,大量太空垃圾随之产生,在用航天器的威胁剧增。俄美双方怎样“力挽狂潮”?各卫星国怎样采取施措躲避“明枪暗箭”?世界各国怎样对太空环境安全“自我反省”?都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就此,本刊专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先生。

受访人庞之浩(研究员) 采访人实习记者李敏

1

两颗在轨整星相撞的概率是多大?有哪些原因会造成两颗在轨整星相撞?

庞之浩:有人说是一亿分之一,也有人说就好像在战场上,子弹与子弹相撞的几率,更形象地说,就好像在一平方公里的空间里找到一个很小的物体,比如纽扣。

两颗在轨整星相撞的原因有很多种,具体原因俄美双方还在讨论中。其中,美方认为俄方卫星“失控”,而地面监控机制没有预警,也可能是轨道计算失误。俄方则表示,其报废卫星已经进入“垃圾轨道”,是美方卫星误闯。而欧洲一些国家则认为,是美俄双方对在用卫星和报废卫星疏于管理。

2

历史上曾发生过四起火箭残骸与小型卫星碰撞事件,但两颗在轨整星相撞还是首次,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吗?

庞之浩:绝对无人为因素,只是偶然失控造成的。现在航天事业发展了,航天活动增加了,那么卫星相撞的概率就变大了。就像地面的交通一样,汽车多了,交通就拥挤了,那么交通事故也就常发了。1996年,一块美国“阿丽亚娜”火箭的残骸,以每秒14公里的相对速度,撞断了法国一颗正在工作的电子侦察卫星的重力梯度稳定杆,造成后者翻滚失效。

3

你怎么看俄美双方的表态?

庞之浩:双方都认为这次是无意相撞,他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共同深入调查撞击的原因,找对策,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最重要的是,俄美双方要尽快把太空碎片的轨道监测与预报结果向外界公布,以便其他各在用卫星能尽快采取行动,加强防护。

4

两星相撞,美方是一颗正在使用中的商用通信卫星,俄方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美方损失是否大很多?

庞之浩:是的。这也产生了一个保险问题:以后各个卫星拥有国要不要为卫星买保险?以后再有相撞事件,责任怎么追究?

5

对整个太空环境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庞之浩:相撞后产生的大量碎片,会威胁到其他在运行中的航天器,包括一些近地轨道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包括美国那个哈勃望远镜。其中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对“国际空间站”的影响,它耗费上千亿美金,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由于“国际空间站”体积大,为躲避“太空碎片”所要调整的工程是巨大的。

6

那对“国际空间站”危害很大吗?

庞之浩:幸好相撞卫星所在轨道位于“国际空间站”轨道上方约435公里,且它外部有一定的防撞能力,所以影响应该不大。另外,碎片可能波及苏联时期携带核反应堆的老化卫星,从而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碎片。

7

对我国太空卫星有哪些影响?

庞之浩:会对我们在700公里到900公里范围内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产生较大的影响,包括“风云一号”、“风云三号”、“资源一号” 、“海洋一号”、“环境一号”。

8

据数据统计,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有905颗,其中美国有443颗,中国只有54颗,这是否说明美国最强?

庞之浩:当然。航天大国首先是经济大国。美国每年对航天科技的投入,高达170亿美元。

9

这次卫星相撞给世界各国带来什么警示?

庞之浩:最大的警示是要重视空间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采取国际合作,制定公约,共同执行遵守,营造一个安全的太空环境。

10

建立安全的太空环境,有哪些阻碍因素?

庞之浩:阻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我觉得,各卫星拥有国应拿出诚意,在保护本国基本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健全组织机构,不应“单打独斗”。“外太空委员会”就是一个这样的机构。

猜你喜欢

俄方空间站太空
俄外长: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调查透明度不抱期待
空间站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上太空,安个“家”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