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缺现代侠客
2009-02-26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海 本报记者 胡笳
“演的是机器人,但不要像机器,而要像人……”在本周一电影《机器侠》的新闻发布会上,香港导演刘镇伟表示要塑造一个具有现代感的东方大侠。凑巧的是,周杰伦也于日前公布了他设计的“熊猫侠”造型。他同样声称“中国人还缺少自己的偶像”。
《机器侠》的故事发生在2046年,有关部门为测试智能机器人的性能,把某小镇选为试点。结果机器人的到来把小镇搅了个天翻地覆。方力申在剧中饰演机器人,原本没有感情的它却要去谈恋爱。胡军饰演半人半机器的角色“大春”,会变化成各种东西,甚至是一把菜刀。在周杰伦的想象里,“熊猫侠”更具东方特色,它不仅爱喝竹笋汤,更使得一手双截棍……
东方大侠应该有哪些内涵?以现在国内的影视制作水平,中国的“大侠”能和“好莱坞英雄”比吗?美国南加州大学传媒学院的布朗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在西方人眼里,中国的大侠总是生活在古代,这跟中国历史悠久有关。而美国的银幕动画英雄大多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以后,它们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大萧条的产物。”上世纪30年代出现的动画偶像包括《超人》,布朗认为这是美国老百姓在困难时期希望有一个超级英雄能够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心理写照。而《X战警》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正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高潮。现在,一些更亲民的动画英雄正流行,像蜘蛛侠、钢铁侠等,他们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当经济形势面临挑战时,人们特别喜欢通过乐观的想象超越困难,“中国过去传统的幻想是以武侠为中心的,经过了这些年来好莱坞大片的浸染,以及中国本土玄幻小说的培养,国内的年轻观众已经开始能够接受奇幻、玄幻、超时空的影片。”张教授告诉记者,“电影本来就是舶来品,美国的奇幻英雄影片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各种元素已经相当成熟。独创性是需要慢慢发展的,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的借鉴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