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率真之挥洒绘雪域之贞静

2009-02-26

丝绸之路 2009年3期
关键词:墨色水墨画人物画

石 寅

艺术到底是什么?科学把可以说清楚的尽可能地予以解说,宗教把永远不可能的事情寄托在一片虔诚里,而世间还有那么多说不清楚的东西,只好交给了艺术,艺术有着非常“自我”的一面。我翻阅了很多美术经典,在弗洛伊德那里,我发现了潜意识,在八大那里,我体会到了清高和孤傲,在徐渭笔下,我读懂了受伤心灵的扭曲与桀骜不驯。

今天,我目睹了陈建平的体现现代绘画观念的作品,陈建平担任美术编辑20年有余,在这里使他的素描、色彩、构图、笔墨得到锤炼,多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着把素描、色彩融入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当中。绘画严格地讲是一种情怀、思维、境界的语言表达符号,不可强求,以真为贵,贵在真诚。理解到什么位置就有什么位置的创作,这就如同拥有了钢琴并不等于拥有了音乐的道理。尽管徐悲鸿先生曾提倡“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并有一些画家,如蒋兆和、黄胄等在水墨领域为此进行了探索实践,但由于水墨写意画对于“形”与“似”的认定与把握,与素描有本质上的不同,因而,在水墨画中援入素描所获得的结果是,笔墨因素描而消弱,素描也因笔墨而不能尽其块面表现的准确性。然而,陈建平则因其对于造型的严谨要求以及他工细的、制作性的表现等,克服了这一极具难度的“中西融合”难题,并且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二者的融合也潜存着新的模式表达的巨大可能。而事实上,在当代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中,也有许多画家在尝试着素描与水墨画的结合,并在水墨画的语言创新上有所建树,陈建平就是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位。

这些融素描于水墨以成就语言的水墨画家所面临的问题是,素描与水墨毕竟是两种不同绘画体系中的技法表现,因此在二者的融合中,就要注意如何既能以素描的明暗与体面感来丰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式,同时,又能在这其中保持中国传统画的本色,提升中国画的意境。在中国画的表现体系中,尽管有“墨分五色”的观念与其相应的表现手法,但从色调表现上,五色之墨其实也同样是单色调的明暗变化,与素描是一样的。正是在这一点上,陈建平找到了素描与中国水墨画的结合点,并围绕着这个结合点而进行了大胆的、有价值的探索。在他的作品中,墨色的深浅浓淡与素描的明暗进阶互为表里,笔墨描述着明暗空间关系,素描显现着墨色的深浅进退。由于素描式的块面表达中具有墨分五色的观念支撑,就给人以透明、滋润的画面感受。

无疑,素描的引入,使陈建平的中国人物画具有一种准确的造型与真实的体积与空间关系,因而,他也成为一名在写实表现中颇具成绩的中国人物画家。

当然,绘画形式和表现语言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艺术家必须面对现实。艺术源泉没有穷尽,中国人物画的语言也没有穷尽,当代人的审美观念、知识结构与个人情感的化合,必然产生新风格、新气派的人物画作品。陈建平偏爱表现藏族生活题材,他以刻画入微的局部和以富有生命力的大块浓淡墨色为基调,把浩瀚神秘的天空、莫测变化的白云、茫茫伸向天际的无垠草原、匆匆而行的雪域姑娘们巧妙融于画面,使画面产生:是天堂?还是人间?是白云?还是草原的梦幻效果,给观者以充分想象的空间;他的画面中,人物造型简洁,民族特征典型,姿态漂浮游弋,极富动感。他通过对画面正反面的反复、多层的皴擦渲染,使画面环境、人物活动浑然一体,构成了金石永恒的艺术效果。

艺术发展的长河,源远流长。艺术创作的探索多方多位,永无止境,任何时代、任何门类的艺术发展,都不能也不可能停滞不前。中国写意画也不可能只停留在笔墨情趣上,更不可能掉进古人笔墨的“樊笼”而不知变化。所以,历代都会涌现出不少富有创造精神的中国画艺术家,给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有历史意义的贡献。生活是丰富的,大自然的面貌是多姿多彩的,中国画创作的技艺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陈建平的中国人物写意画用笔拙而不死、活而不俗,墨色相互交融,画面构成饱满而有节奏,人物造型严谨而有个性,随意不失法度,细腻不失灵动,自成一格。

艺术事业向前发展需要对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性的探索与发现,而艺术的创新是一个既耗费时间又用尽精力的漫长过程,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画画是一种心灵的投入,是心境和心灵的合一,也是耐心和灵性的一种体验,就像是有智慧的姑娘喜欢漂亮,漂亮的姑娘希望自己有智慧,人总是希望事物更完美,但实际做起来却是一件难事。我们希望来自文化名城西安的他,在中国画创作上“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家之生面”,以不失中国画的固有个性,创作出别致新颖的中国人物画。

猜你喜欢

墨色水墨画人物画
牡 丹 (水墨画)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