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国光:妙手仁心暖杏林

2009-02-26唐微微程书香

杰出人物 2009年2期
关键词:国光医德教授

唐微微 程书香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中华文明发端之初,我们的祖先在开展医疗活动的同时即“催生”了中医的原始医德与精湛医术。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乃至近现代施今墨的一丝不苟和郭春园的无私奉献,中医医德与医术从久远的古代孕生,经过历代医家的“言传身行”而不断传承演进,经久不衰。由此,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的持续发展史可谓凝聚了众多名医的大量心血,这其中,香港名中医李国光教授亦是贡献良多。

“未先学医先学德.。”这是李国光教授的信条,亦是他对后生的谆谆教导。“为医之道,非博不能明其理,非精不能已其得;医本为人,为之不精,反为夭折”,在三十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李国光教授深研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尊古而不泥古;临床实践外,他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治学严谨,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他谨守医道,医德高尚,心存仁义,扶病救困。而为使中华中医传统传承光大,他尽己之力地将毕生所学教与下一代,在振兴祖国中医事业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而执着。

精勤不倦大医精诚

李国光教授与太太皆是学医出身,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踏入了医学界,同在国内政府医院里工作,因医结缘,七十年代末来到香港。当时香港仍处于港英政府管治时期,传统中医并没有如西医那样受到重视,但是李国光教授却是志存高远,希望尽己之能与香港同业一起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将中华瑰宝发扬光大。

踏上这片热土不久,他先是与太太合力创办李国光中医诊所。而为了充分了解香港医疗的实际情况,他进入到当时香港本地的最高等中医学院——中国国医学院继续学习,以尽快融入到这个环境中。1982年,李国光以优异成绩毕业,医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在3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李教授更一直铭记先师——岭南一代名医郭梅峰老先生的医训:“但愿人皆健,何愁我独贫。”及老师杨干潜、郭燕文中医博士的教诲:“夫存心济世,心善然后可以为医。”他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全心全意为他们解决疾苦,所以深得病人的爱戴和信赖。李国光教授一直工作在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学术上汇通中西,对中医内儿妇科及肿瘤方面有颇高造诣,尤其精于岭南地区温热病与奇难杂症。2003年SARS爆发期间,香港社会人心惶惶,个个噤若寒蝉,此时,李国光教授这些本港名中医们毅然肩负起“匡扶济世”的重任,站出来为市民传授预防之道,以安抚人心。他2003年在香港《信报》上发表了《借鉴治温病经验防治SARS》等系列相关论文,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还被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邀请参加其研究课题《中西医互补系列之一:做好准备,应付流感威胁》的学术讲座,并发表《中医温病的现代意义》的专题演讲,对当时影响极重的SARS、流感等疾病与中医温热病,做了深入分析与比较,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预防与治疗之道,意义重大。

李国光教授在中医医术上造诣高深,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更是累积了丰富的学识与经验,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医学涵养令人称道。另外,他还善于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科研,在撰写论文报告方面,近年在香港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主要包括《香港中草药在治疗温病中的运用》、《岭南地区温病诊治用药经验》、《鼻咽癌的中医诊治》及《伤寒论白虎汤和岭南中草药治疗温病讨论》、《中医硬脉象在临床的诊疗意义和识别新经验》等,堪称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而正是因为他在中医学术上的高深造诣,亦多次受邀前往大学、中医学院等演讲,并获《大公报》等媒体采访报道。在学术著作方面,早在197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与广州中医学院合编《中医大辞典》,从全国各地抽调著名医学人士参与编写,当时年轻的李国光即被遴选为编写成员参与其中,在《中医大辞典》这部中医界最为重要与权威的工具书中,亦凝聚了他的心血。近年,李国光教授又总结多年临床脉诊的宝贵经验,编成了《中医诊病瑰宝——脉诊》一书。

在医术上,李国光教授精益求精。在医德上,他更显示出了大家风范。医圣孙思邈对医德曾有如下论述:“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兼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顾后,自虑吉凶,见彼苦恼,若已有之,身心凄怆,勿避险戏,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行医过程中,李国光教授始终勤求古训,临症时剑胆琴心,治病能洞察秋毫。当得知有些前来医治的病人生活困苦时,他不仅为其免除诊金,还赠送药物;对于一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他长年累月为其免费看诊,并且还在生活上积极帮助与照顾他们。他常说:“济世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看到病人痊愈时,我们就会觉得很满足,感到开心不已。医德与医术同样重要,作为医生就应时刻以治病救人为重,如果单是看重金钱与利润,我建议这样的人不要进入医疗界,因为医德始终是第一位的。”所谓“精勤不倦,大医精诚”,李国光教授以其妙手仁心温暖着杏林。

扶掖后学 振兴中医

服务中医界三十余载,李国光教授是亲身感受到了中医在香港的发展与进步。他表示,中医现在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在香港回归后,《基本法》明文规定中医与西医都可以在香港合法诊治病人,一起为香港市民服务,这就给了中医以更大的生存空间。“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如果中医能在香港蓬勃发展起来,这对于在国际上推广中国宝贵的医学文化是很有利的。”对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李国光教授站在了一个更为高远的角度。

而为了推广中医事业,李国光教授还参与了诸多社团职务,为业界出钱出力,虽是付出多回报少,但他却乐此不倦。香港中医药界医药研究会(简称医研会),早在1980年创会时,李国光教授便是创会委员之一。据他介绍,医研会的宗旨是与中医同业及对中医药有兴趣的人士,共同研究中医中药,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现今担任着会长之职的他,经常组织会员开办各类型的研习班,或是开展医药研讨活动,举办中草药展览等。另外,他还经常带领会员及在校医学院学生行山认草药,于行山远足中既强健身心,又学习认识中草药知识,增加医学常识,因而此种实践活动深受学员欢迎,一直坚持至今。

另外,李国光教授还担任香港新华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及香港注册中医考核课程导师,从第一届起,一直任教到现在,在培养中医人才上默默耕耘。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国际中医药研究学院副院长兼教授,致力于将中医所涵括的严谨与科学的学术理论传授下一代,并推向世界,以使中华传统精髓不致失传。而他的良苦用心亦深得学员爱戴,他们都非常尊敬与信服这位医学界前辈,在他的谆谆教导下,一起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

因医结缘世家情怀

李国光教授与太太同是医学出身,相扶相持这么多年,一起为中医事业无私奉献与付出。这是一个因医结缘的家庭,而随着儿子在医学上的出色表现更是成为一代医学世家。

李国光教授的儿子现在美国从事医学影像研究工作,这是一位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曾在全香港的会考中以优异成绩考获10科A成绩成为香港杰出“十优状元”,后荣获美国著名的“李汝宽奖学金”而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医学影像专业,现在已是医学生物工程博士毕业,完成博士学业后留在美国发展。问及李国光夫妇有何教育良方时,他们笑着说:“其实我们和一般家长的培养方式也差不多,只是先前因为工作比较忙,从小就注意培养他的自学能力,而孩子也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本身对读书兴趣浓厚。因而除了在大方向上做一下指导外,我们会主动给他足够的空间,给他提供比较好的读书环境,让他自己去发挥,另外也会在学习之余鼓励他多参与公益活动。至于对医学的兴趣,可能真的是受家庭影响了。”谈话间,父母的慈爱之情溢于言表,也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美满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耳濡目染中,儿子也逐渐走向优秀与成功。

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病患者前来就诊,而李国光夫妇亦热情地为病者忙前忙后,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笔者深深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博大情怀与高风亮节。而当瞥见那一副挂在诊所中,由他的老师——中国中医泰斗邓铁涛老先生于1976年题赠李国光教授的对联时,更是体悟深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才是对李国光夫妇的真实写照。(唐微微程书香)

【人物简介】

香李国光教授,香港李国光中医诊所创办人,现任国际中医中药总会当届会长、国际中医药研究学院副院长兼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专家顾问团顾问、香港中医药界医药研究会(简称医研会)会长、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会立中医学院副院长兼教授、香港注册中医第一至四届考核课程导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编《中医大辞典》编写成员、《中医诊病瑰宝——脉诊》一书主编。

猜你喜欢

国光医德教授
Application of the edge of chaos i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叫桃的女人
寻找一个叫桃的女人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