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四题

2009-02-25徐宜发

鸭绿江 2009年2期
关键词:王洛宾云台山壶口

徐宜发,生于1949年10月,河南长垣人。1968年毕业于郑州铁路司机学校,历任机务段司炉、副司机、司机、郑州铁路分局秘书、郑州机务段党委副书记、副段长、党委书记、段长、郑州铁路局纪委书记、郑州铁路分局副分局长、郑州铁路局副局长、局长,现任郑州铁路局调研员。1998年开始发表散文作品,著有《我心永恒》、《我的太阳》散文集,其散文作品常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系河南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协副主席。

韩国朋友到云台

晚饭过后我刚到办公室,就接到韩国铁道设施公团的翻译方一钒打来的电话,说他和我的一位韩国朋友许相元已到郑州,想来看看我叙叙旧情。我们约定第二天会面。

我是2006年底作为中国铁路代表团的成员,到韩国考察时与许相元相识的。许相元是韩国铁道设施公团的一位专业人员,四十多岁,略懂汉语,和我们在一起可以用汉语作些简单交流,这可就方便多了,语言沟通比什么都重要。那年我们到韩国考察高速铁路,许相元全程陪同并向我介绍了不少情况,从那时起我们彼此相识,从那时起我们也就成了朋友,这两年还不断交往,这次他们到郑州来就是要会会老朋友。

我们约见的地方是假日酒店,许相元和翻译方一钒提前到酒店大厅等我,我按时到达与远道的客人相见。朋友见面自然很亲切,我们谈工作,拉家常,起初许相元是用汉语问候,渐渐地感觉到仅用汉语交流是很不够的,他毕竟是韩国人,对汉语的理解和使用不可能完全到位,翻译则架起我们心灵间的桥梁。方一钒,这位吉林大学毕业的朝鲜族小伙儿,在韩国铁道设施公团担任翻译也有好几年了,他自幼生长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汉、韩两语掌握得都比较好。有方一钒做翻译增进了我们之间语言上的理解。谈话间,我了解到他们当晚要乘飞机去北京,这一段是空闲时间,便邀请他们到距郑州不远的云台山看一看,让他们不虚此行。这也是宣传河南,展示中原大地的风采。我生在河南,长在河南,我爱我的家乡,深深地爱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朋友来了总想让他们多看看我的家乡。

汽车沿着高速公路奔驰。秋天的中原大地绚丽多彩,大片的玉米长势良好,含苞的玉米穗顶着一束束红缨随风飘荡,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一片绿油油的棉花地里,绿叶伴着花蕾,生机勃勃,正在孕育新的果实;等待收获的花生枝繁叶茂,微风吹拂轻轻摆动,向过往的人们频频招手示意;黄河两岸稻花飘香,新技术新品种酿造新的生活,绿色大地充满了希望……汽车跑了一个半小时,接近中午时分我们到了焦作云台山风景区,司机刘晓勇对这里特别熟悉,直接安排我们用午餐。不大一会儿,每人一碗地地道道的“炝锅面”端到我们面前,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在乎吃些什么东西,要的是时间,要的是能在景区多看一些地方。时间不长,就是一碗面,吃得韩国朋友乐呵呵的,许相元用生硬的中国话连声说道:“好吃,好吃。”的确,我也觉得那碗“炝锅面”很有味道。

我对云台山并不陌生。1992年我在郑州机务段工作期间,国庆节假期段里组织到云台山游玩,我们开上机务段的中巴车来到云台山。那时的云台山还没有得到开发,路也不好走,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三个多个小时,也是中午才到达。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饭店、宾馆一家挨着一家,干净整洁,价格低廉,游览非常方便。十几年前,这里刚刚有点名气,高山、峡谷、溪流、瀑布,全是靠这些自然景观的魅力吸引八方游客,最大的缺憾是服务跟不上,只管收费不管开发。当然,门票也是很低的,只有几毛钱。来过之后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十几年过去了,云台山巨变,通往旅游区的道路宽敞平整,清一色的“宇通”大客车,满载游客奔驰在山水间。更令人惊讶的是,偌大一个旅游区到处都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白色污染,干净整洁为云台山增添了新的魅力。云台山十几年前的旧模样在我的脑海里已无踪无影,一个风景如画的云台山就在我们面前。

云台山风景区的开发为当地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从事导游服务的年轻人都经过了专业培训,他们知识丰富心地善良,听说我们还要赶时间回去,就给我们推荐了几个主要景点和旅游线路,让我们把这里的美丽带回去。我们谢过他们的指点,坐上景区的环保车开始了云台山之游。

我们挑选的第一个景点是红石峡。穿过一条长长的人工开凿的栈道便是红石峡了,十几年前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地方,是没被发现的无人区。红石峡是一道峡谷,因山中岩石呈现红色而得名。这里的山岩层层叠叠,整整齐齐,全是深浅不一的红色,形成红石峡独特的地质风貌。据有关资料介绍,这里的岩石基本上都是一些红色石英砂岩,因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铁分子,在远古时期一种干热的海滩环境下经过氧化作用,变成了三氧化铁,又因铁的含量不均匀,便有了这深浅不一的红色。云台山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十二亿年前这里是一片广阔无垠的海洋,到了寒武纪时期露出海面,变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温暖的海水浅而动荡,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碳酸盐的沉积,那时的海平面,不断周期性地升降,便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岩石。在距今四亿年前,云台山地区大幅度抬升,海水全面退出,云台山由海洋变为陆地。三亿年前的石炭纪时期又再次沉入大海,进入一个海陆相互交替的历史时期,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最终变为陆地。在一些山体断层面上,现在也能清晰地看到亿万年前的海底痕迹。这一层层的红色岩石中,保存着各种各样的大海波浪,也保存着波浪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层理,它用这种形式如实记录了这一带地质地貌历史演变的全过程,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思索。这奇特的景观让韩国朋友大为惊喜,许相元一会儿手摸岩石仔细观看,一会儿脚踩岩石感触潺潺溪流的清凉,一会儿又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发表感叹。他和翻译又是拍照,又是交谈,从表情上看是在赞美这里的自然风光。方一钒不翻译,我是一句都听不懂。

云台山属于太行山脉,海拔不高,主峰最高点只有一千三百多米,而它那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却形成了自有而独特的自然景观。我们离开红石峡乘上“宇通”车游览子房湖。子房湖又叫“平湖”。传说汉代张良(字子房)曾站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后又隐退到此,这里因而得名。张良功成名就晚年隐居在这宛如仙境的地方,生活得肯定安逸舒适,无忧无虑。子房湖水面积一千五百亩,长约四公里。两岸青山对峙,夹着一带绿水。墨绿的水,苍翠的山,相互依偎,展示出一幅壮阔波漾之景。我们坐在游览车上看到子房湖对岸村寨的民房错落有致,车上的导游介绍说,那是子房村,张良的后世子孙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子房湖水碧波荡漾,岸上满目翠绿山峦叠嶂,我们沐浴着阵阵清风陶醉在人间仙境。

时间过得飞快,剩余的时间只能游小寨沟了。小寨沟又称潭瀑峡,是狭长的大峡谷,两侧山峰直立,争艳斗奇,潺潺溪流从悬崖峭壁中走来,在奇妙的山涧里形成无数的湖泊、潭水、瀑布,用“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的描述毫不夸张。这里有奇石。酷似仙桃的人们称它为寿桃石,两石夹缝狭窄胖子不可穿越的为瘦身石,酷似彩蝶纷飞的是蝴蝶石,带有龙凤图案的石壁为龙凤壁。这里有奇瀑。小瀑布中情人瀑恰似一对恋人相拥相依,金龙卧坡惟妙惟肖,Y字瀑布形状的确像“Y”字……在这些奇特的景观前游人竞相照相留影,许相元更是兴致勃勃选好最佳角度,要把这美丽的景色带回去,让家人共同分享他的快乐。这里有奇池。清漪池、翡翠池、洗砚池、唐王饮马池一个接一个,或清澈见底,或色绿如翠,千姿百态,魅力无限。这里有奇闻。传说唐王李世民带兵打仗在这里安营扎寨而使其得名小寨沟;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这里采药炼丹,有药王洞为证;传说,明朝唐成审了诰命名声大振却遭到排挤在此化仙而去……这些吸引人的故事不知从何时开始相传,现已无法考证,只能听听而已。

云台山景色迷人,堪称中原一绝,而且占地面积竟达一百九十多平方公里,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那些更加令人向往的杜鹃峰、盘古峪、翠微峰、老潭沟等等,因时间所限无法亲眼目睹其尊容,它们那神秘的面纱只能在我们的想象和猜测中飘荡。

夜幕渐渐降临,我的韩国朋友带着美好的记忆,登上“空中客车”向北京飞去。

在那遥远的地方

中秋时节,我到西宁参加全国铁路乒乓球赛,比赛之余,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波特意安排我们到青海湖领略西部风采。那是个遥远的地方,那是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

这天一早,司机万斌开车载我们从西宁直奔青海湖。青海湖的名字由蒙古语“库库诺尔”而来,意思是青色的海,地质探测探明这里因祁连山脉断层陷落而形成。万斌生在青海,在青海长大,肚子里装满了青海湖的故事,从他那里我们听到了许多美丽的传说。青海湖形成于遥远的年代,湖水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自古以来这里就牛马成群,羊肥马壮,是天然的大牧场。传说青海湖水在亿万年前也是淡水,天长日久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青海湖水面积越来越小,湖水含盐量逐渐增加,导致湖水变咸,成为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带有神秘的色彩,有“神井”、“神泉”之说,还相传湖中有一种“海怪”,牛身豹首,白质黑文,毛杂赤绿,跃浪腾波,迅如惊鹊……这古老的传说不知流传了多少年。据查,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还有专门的文字记载,但不十分清晰具体,所以至今“海怪”的传说仍是个谜,从未有人能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我们到达青海湖已是中午时分,和煦的阳光洒在草原上,绿色的大地带有几分柔情。这里不再寂寞,这里不再荒凉,来来往往的汽车在草原上川流不息,湖边酒店饭店一家挨着一家,商铺、摊位经营着各种土特产品,远道而来的人们源源不断地流向这里。我们看见前面有几个年轻僧人向湖岸走去,我颇有兴趣地主动上前与他们搭讪,想了解一些关于青海湖的事,僧人们总是面带笑容不作回答,似乎是听不懂我的问话,也可能他们也是从远方而来,对青海湖了解不多没法回答,寥寥数语我们没有聊出更多的话题,好在与我同行的殷士平站在旁边为我们留了一个影,算是作个纪念吧。我让他们从数码相机的屏幕上看看自己的形象,个个都乐呵呵的,可惜没有留下他们的通讯地址,当时的情景无法在僧人面前再现。青海湖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当地藏族牧民居住的庭院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告别藏族僧人我们直接走进一户牧民的家,主人很热情并用汉语夹杂着藏语不停地介绍一些当地风俗,我听起来似懂非懂,从她那灿烂的笑容里可以看出现在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室内摆设颇为现代,家具、衣柜放置整齐,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摆放中间,床上卧具干干净净,如若不是那几件特征明显的民族服饰在外搭挂,真看不出这是一个藏族家庭。我们与这家主人聊得很开心,尽管语言上还有一些障碍,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让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古老民族的新生活,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沐浴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青海湖面积有六千多平方公里,凭着这浩瀚的气势把它称之为“海”一点也不失当。站在岸边,青海湖一眼望不到边,茫茫的水面如同明镜一般,映出群山雪峰和白云蓝天,天水一色,浑然一体,大有“水天相连万里晴,雪山浮影似海蜃”的磅礴气势。踏着细软的沙滩我们轻轻地来到水边,湖水清澈见底,鱼儿游动的身影清晰可见。我蹲下身子两手捧出湖水喝上一口,浓浓的咸水冰凉下肚,让我第一次尝到了大地乳汁的又一种味道,它咸得爽口凉得舒心,正是它这种特殊的品性才哺育出这片草原的宽广与圣洁。

青海湖的旅游开发这几年大有发展,一条条崭新的游船满载着游人荡漾在清水绿波之中。我们踏上一条小型游船,船体为玻璃钢材料制成,工艺精细,船上布局合理,视线十分开阔,开船启动平稳舒服,体现出人性化的理念。游船离开码头不久,我们登上甲板似踏浪而行,在青海湖的怀抱里迎着习习清风尽情地欣赏这绮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座英雄城,那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地方。离开青海湖我们驱车很快来到金银滩大草原,青青的草,蓝蓝的天,赏心悦目,让人心旷神怡。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往前走,我们看到前面有一些建筑群,栉比鳞次,错落有致,像是一座新兴城市,万斌告诉我们那就是“原子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令人振奋,当年我正在中学读书,当我们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令人振奋的消息时,大家欢声雷动,奔走相告,大长志气。四十多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中国不能没有原子弹!半个世纪以前,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于是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优秀人才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勇士们日以继夜运用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经过数千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研制成功,紧接着更具有威力的氢弹也在这座英雄城诞生。我们站在耸入云端的“中国第一颗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前,望着浮雕上“两弹”爆炸成功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心情无比激动,是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让我们挺起腰杆走向强大,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如今,原子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人们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培育建设,已使这里成为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的美丽家园。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完全退役”,2005年国务院命名原子城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放接待四方游客。现在到这里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缅怀那段难忘的历史和记忆。原子城,永远是我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位人们十分熟悉的老人,他就是被大家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他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等优秀作品,至今还被人们传唱,经久不衰。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音乐人,他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老人。

王洛宾1913年出生在北京,他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从小就热爱艺术,酷爱音乐,并走上了他最喜爱的音乐创作之路。是青海大草原哺育了这位大艺术家,也正是这位大艺术家让人们听到青海大草原那遥远的呼唤,岁岁年年这里的人们没有忘记他,用不同方式缅怀这位在民族艺术发展中付出辛勤劳动的老人。在原子城的“王洛宾展厅”里,我看到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那首民歌的创作过程,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39年,在青海任教育工作的王洛宾陪同电影导演郑君里带领电影摄制组前往青海湖畔,拍摄一部名为《民族万岁》的纪录片。郑君里物色了一位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牧羊姑娘,王洛宾被指派做卓玛的帮工,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早出晚归,同她一起拍了三天电影。在赶羊的时候,卓玛故意在王洛宾的背上轻轻地抽了一鞭子,王洛宾感到这是美丽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的永生难忘的一鞭,这是感情的传递。三天的牧羊生活为王洛宾编制了一个彩色的梦,清晨摄制组就要离开青海湖返回西宁,王洛宾骑在骆驼身上,不停地回头张望。随着驼背起伏他沉浸在梦幻世界里,朦胧中卓玛化作一尊美神浮现在眼前……那一幕幕热情奔放的生动画面,激发了王洛宾音乐创作的灵感,他要把激情燃烧的生活用音乐的语言表现出来。不久,一首柔情似水、悠扬动听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广阔的草原上飘荡,在岁月的长河里漂向大江南北,漂向四海五洲。半个多世纪以来,王洛宾用他的心灵创作了无数优美的旋律,为世人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1996年3月14日,这位一生坎坷、饱经风霜的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程。老人虽已离去,他用智慧幻化的美妙歌声却还在神州大地回荡,他用毕生的精力点燃的艺术火花依然璀璨闪烁。站在王洛宾的遗像前,我们默默祈祷,愿这位令人敬仰的艺术老人在生命的彼岸过得开心快乐。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初冬壶口看瀑布

虽说已过了到壶口看瀑布的最佳季节,这次我们到西安在朋友雷茂林的陪同下,还是到了壶口,如愿以偿看到了波澜壮阔的瀑布景观。粗犷豪放的黄河从远方滚滚而来,“隆隆”的咆哮声像是演奏着又一曲“黄河大合唱”,让人们心潮澎湃,燃起胸中激情。

壶口位于陕西和山西交界处的两山之间,因古代《书·禹贡》中的“盖河漩涡,如一壶然”而得名。千百年来,古老的黄河从青藏高原一泻千里来到壶口,由于独特的地理结构,奔流的河水在这里形成了壮丽的景观,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不少中外游客前来一睹雄姿。我早有到壶口看瀑布的念头,可这些年多次到陕西来也未能潇洒走一回。这次又到西安,听说通往壶口的路已全部整修,虽然已进入冬季,天还不算冷,我们决定驱车从西安出发,看看入冬后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

司机聂师傅,二十年前从部队复员,开车跑遍了大江南北,技术十分娴熟,尤其对陕西路段了如指掌,路情路况都清清楚楚。车,在通往壶口的高速公路上奔驰。我们在车上天南海北谈古论今,时而谈论大漠风光,时而谈论记忆中的琐碎小事。我还尝试讲述了一些虚构的故事情节,留待将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听朋友讲现在的小说和剧本好多都是文人们在一起侃出来的。大家一路奔波一路欢笑,不知不觉到了高速路壶口出口处,再往前走不远就是千百年来日夜奔腾不息的黄河瀑布了。

汽车驶入瀑布景点停车场,我就急着下车想尽快看到入冬的壶口瀑布是什么样,先睹为快。我一溜儿小跑到河边,这里是一个瀑布群,一个个瀑布连成一条线,弯弯曲曲,曲曲弯弯,一眼望不到头。虽然可能由于入冬水少没有想象中那样壮观,看上去也颇有“咆哮”之势。我还想再靠近一点用心灵去感受这条从远古走来的大河,这时司机聂师傅大声招呼:“顺着河再往前走才是壶口主瀑布!”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按着他手指的方向又是一溜儿小跑。河滩低洼不平全是红石头,我们同行的周琳正在细心察看石头上雕凿般的各种图案,她毕竟干过多年记者,观察事物是那么细心。这个地方,水大是河床,水小是河滩,黄河自古以来在这里留下的“足迹”清晰可见,有的分多层次,有的呈窑窝状,还有的是沟沟壑壑,分明都是河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没有上万年的功夫,“天公”是不会创造出这些天然奇观的,如若雨水丰沛河水暴涨,游人也是根本看不到这种浩大的奇特景象,我庆幸这次来的是时候,让我们多了解了一些壶口自然现象。

壶口瀑布声势浩大,远远就能听到“隆隆”的咆哮之声。尽管季节是初冬,来这里的游人依然不少,我想方设法穿过几道人墙,终于近距离地目睹了大瀑布的雄姿。瀑布宽约三十来米,落差约有五十余米,源源不断的黄河水倒悬倾注,波浪翻滚,惊涛怒吼,浪花飞溅,威武雄壮,涛声震耳欲聋,这时我才感受到诗人在创作中的那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战斗激情。黄河以其独有的英雄气魄在古老的原野上奔流不息,象征着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到旅游景点留影是人之常情。我们找了好半天,都因为人多而未能选好位置留下美好记忆,只得另辟新境把黄河瀑布凝固在身旁。就在我刚刚站稳请人拍摄之时,聂师傅像是有重大发现似的,指着我身后连喊几声:“彩虹!彩虹!”我回头一望,一道清晰的美丽彩虹悬挂空中,有彩虹做伴更让人心旷神怡。这是很正常的一种自然现象,壶口瀑布浪花飞溅形成层层薄雾,阳光折射空中便会出现彩虹,没有太阳的天气是绝对不会出现彩虹的。我们到达壶口恰逢阳光明媚,天公给了人们一个灿烂的笑脸,更增添了壶口瀑布的美丽与魅力。

壶口瀑布粗犷奔放的品格给人们带来许多挑战的梦想。1997年6月1日为迎接香港回归,我国著名电影特技演员柯受良驾驶跑车成功飞越壶口瀑布,跨度长达55米,获得“亚洲第一飞人”美称。两年后,从小生长在山西吉县的农村小伙儿朱朝晖不甘寂寞,又在这里骑着摩托车成功飞越激流翻腾、惊涛拍岸的壶口大瀑布,实现了多年的梦想。站在这浊浪排空、水波急溅的瀑布前,我思绪万千,他们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显示出了英雄本色。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亮度。”柯受良、朱朝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人生。

我们顺着奔腾的河水而去,沿河两岸似乎没有冬天,到处都有游人在尽情欣赏黄河上大自然的杰作,人们越来越有生活情趣了。壶口瀑布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景区里经营摊点的生意还不错,个个摊位都有游人在光顾,可能是远道而来的人们都想带点什么回去,挑来挑去买些如意土特产装入行囊之中。这里人们的经营意识很新颖,不仅土特产上了货架,就连小毛驴也派上了用场。一番打扮,一头时髦的小毛驴在主人的带领下走到游客面前,落落大方,显得十分温顺,小孩子都敢骑上去走上几圈,让城里人亲身感受动物与人的和谐。听这里的人们介绍,壶口一年四季都很有特点。春季,漫山遍野山花烂漫,岸边冻结的冰崖消融,人们可以感觉到大地复苏的脉搏跳动;夏季,黄河之水滚滚而来,洪波怒号,声如奔雷,气势磅礴;秋季,河水奔涌而下,大有翻江倒海之势,水底冒烟,浓雾弥漫,阳光斜射彩虹升空,景象十分迷人;冬季,数九寒天瀑布周围银装玉挂,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如同一件件雕凿的艺术珍品,让人们目不暇接。壶口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地方。

大自然为人类奉献了黄河壶口美境,到那里看瀑布,夏天有夏天的快乐,冬天有冬天的情趣。

快乐的乒乓世界

学生时期我就喜欢打乒乓球。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操场上垒了一排乒乓球台子,水泥面,中间摆上几块砖作网,那就是我们课外活动的地方。课余时间,同学们手握球拍蜂拥而至抢占“阵地”,大家轮流上阵,尽情地享受乒乓世界的快乐。

1959年3月,我国二十一岁的乒乓球选手容国团,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第一次夺得世界乒乓球大赛冠军,实现了我国乒乓球运动世界奖牌零的突破。之后,连续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庄则栋都以优异成绩蝉联男子单打冠军,在国人中引起很大反响,并在全国青少年中迅速掀起了乒乓球热。那些年我们生活还不富裕,球台是砖磊的,球拍是低档的,有的连胶皮都没有,甚至有的同学拿的球拍还是自制的,更谈不上什么“正胶”、“反胶”了。那时条件十分简陋,学校也没有安排体育课进行正规训练,尽管如此,大家仍玩得很开心,很快乐,也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后来在乒坛上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受大家的感染我也爱上了乒乓球运动,常和同学们在一起乒乒乓乓玩得大汗淋漓,心里充满欢快。当年的快乐情景还不时地浮现在眼前,这些事仿佛就在昨天。

走上工作岗位,远离了乒乓球台,乒乓世界的欢乐早已不再。这两年我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又重新挥动球拍活跃在乒乓球场上,还是那么开心,还是那么快乐。前几天,全国第八届“市长杯”乒乓球邀请赛在广东肇庆举行,我应约参加,与乒乓高手切磋球艺,收获很大,感触颇深。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导岗位的二百三十多名选手,云集风景如画的魅力肇庆,叱咤风云挥戈赛场,展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体育才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我从肇庆归来,正赶上河南省建设银行组织的首届“建行杯”乒乓球比赛即将开始。这次比赛吸收银行大客户参加,组委会对参赛团体的构成作了明确规定,我与石(家庄)武(汉)客运专线河南公司副总经理张超智、建行郑州铁道支行副行长向建洲及职工李琪、魏星组成一个代表队,河南省建设银行郑州铁道支行工会主席刘天顺为领队。比赛在郑州举行。

猜你喜欢

王洛宾云台山壶口
壶口放歌
登云台山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忆秦娥·临壶口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壶口放歌
王洛宾
让民族的音乐飞翔——重温王洛宾的音乐精神
地质素描
——江苏云台山地貌
我去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