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汽车:品质为上
2009-02-24陈思羽马志远
陈思羽 马志远
6个年度奖项、6款年度车型、6个样板企业。在这个凛冽的寒冬,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佳阵容被评出,同时“品质成就未来”也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共识。
2009年1月9日,“‘爱我中国车玲珑轮胎·第三届中国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颁奖典礼暨品质成就未来中国汽车观察家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
历时7个多月,经历了大众和专业评委严格的考验,2008年35款自主品牌新车中最终产生六项大奖。
这六个奖项在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诞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当人们已经不会再为“中国是否需要自主品牌,中国是否有真正的自主品牌”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时,新的问题出现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自主品牌”、“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汽车”?在同时举行的品质成就未来为主题的汽车观察家论坛上,来自汽车行业的人们寻求着正确的解答。论坛分六大部分,以专业媒体和行业人士、企业的对话模式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佳市场表现:后来者能居上
既然汽车消费已经形成庞大的市场,显然每个车型的市场表现是这款车能够得到品质肯定的最有力的解释,生产该车型的企业自然也是市场把握最好的企业。
获奖企业和车型:比亚迪F0
对话媒体:
《中国汽车画报》主编庄鉴韬
对话嘉宾: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王建新
北京鸿锐新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洪亮
有德机械中国区首席执行长刘小稚
庄鉴韬:在2008年,比亚迪发生了非常多让世界震惊的事情:混合动力车上市、巴菲特购买比亚迪股份、市场表现强劲,这些是不是证明了后来者在汽车行业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刘小稚:从我个人看来,应该是后来者能居上,但是问题是如何居上,1993—1994年通用汽车发布而且产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商业运行的电动汽车,通过租车给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些绿色环保主义者,来看电动汽车到底能不能生存。比亚迪这个后起之秀,提到它是以技术为主,它可以吸取这些大的汽车厂在过去做电动汽车的经验,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可以在电动汽车、电池,尤其关键零部件方面,尤其从电池里边的电源的管理着手。
庄鉴韬:为什么第一款“双模”动力车能在中国产生?
王建新:比亚迪今年在十佳发动机评选当中也出人意料占了一席,当时我们评选发动机的评委来还是比较出乎意料的,这说明比亚迪这个企业还是很有发展后劲的。大家都认为在自主开发问题上第一个难度就是发动机问题,这说明比亚迪具备了一个开发混合动力车的关键。把发动机技术、电池技术结合起来,我希望他们在混合动力车、电力车方面能有所作为,将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企业,这种奇迹不是不会发生。
庄鉴韬:我们换一个竞争方式,能够赢得更多的机会。作为新能源轿车的比亚迪,在传统车的销售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您觉得它成功的最重要的是哪方面?
王洪亮:比亚迪从200 3年开始进入到汽车领域,短短的5年时间能有这样大的成绩,也有很多必然的因素。FO作为一款新上市的汽车,短短3个月之内表现非常抢眼,这也是FO对比亚迪的一个回报。比亚迪在成本控制、核心能力方面非常优秀。做F0这样一款大众型的轿车,普通消费人群可接受,这是定价方面比亚迪成功的原因。
另外,从目标客户群体来说,F0的切入点跟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大部分自主品牌的消费者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低收入家庭。二级、三级市场,包括大量的农村地区,对F0汽车有一种很现实的购买能力,所以这款车从定位上来讲是瞄准了一个庞大的未来的消费群体。
庄鉴韬:在2009年,比亚迪还有没有可能延续今年的辉煌?因为现在的金融危机,各大企业都在降价,您怎样预测我们自主品牌车以后的生存空间?
王洪亮:我觉得2009年,首先从大的市场环境来讲,还是比较乐观的,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宏观形势,宏观经济形势走低,我们估计在2009年二季度之后消费需求会重新往上走,因为这种需求是刚性的,有很多人现在不买车,是对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形势发展不确定,所以不敢贸然掏钱买车。随着整体形势的明朗,汽车市场总体是应该持续增长的。
最佳造型:让消费者一见钟情
消费者接触轿车,最先是从外形开始的。好的外形不是一款车能够有好的市场表现的必然因素,但却是必要因素。好的外形定会让人流连忘返,它可以大气、可以厚重、可以新颖、可以可爱。当然,轿车外形设计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见钟情。
获奖企业和车型:长安志翔
对话媒体:
百度影视总经理魏惠娟
对话嘉宾:
长安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隋全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严扬
长城华冠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试制试验部部长
田京海
魏惠娟:长安志翔获得了最佳造型奖,一款车能够让消费者能够产生一见钟情的印象,您怎么看这个车的外观?
隋全晖:长安志翔这款车主要是在欧洲设计中心设计,同时融合了中国的审美观念,它是弧线形的,一是外观时尚,二是科技领先,第三就是节能。这个节能可以用一个数据来说明,长安志翔风阻系数只有0.27,在目前国内品牌当中是比较低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油耗比较低。它虽然是2.O的排量,它的百公里油耗大约就在9升左右,这加深了消费者对长安志翔的好感和购买欲望。
魏惠娟:这款车也博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包括对外观的一见钟情,包括对风阻的测试等等。有三款车,您都曾试驾过,比亚迪FO,奇瑞A3,长安志翔,三款车中为什么最后您会把这个奖项最重要的部分打给了志翔呢?
唐庭斌:在考虑最佳造型奖的时候,长安志翔、比亚迪F0,奇瑞A3,这些车都深深打动了我们。在造型上来看,在汽车行业里,中国是后来者,很多国际外观设计公司都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我觉得作为一个后来者,在造型上融入中国设计师的审美,中国特色的特色元素,这可以使我们以更快的速度赶上世界汽车工业前进的脚步,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长安志翔作为一个中级车进入我们的评比视线,应该说在中级车的市场上,长安志翔有效地融入了部分中国元素,在自主品牌中为中级车市场带来了活力,用户对它的评价和感受也非常好,证明了长安志翔外形得人心。
魏惠娟: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参与汽车设计,厂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为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看到过一些经典的设计,比如甲壳虫就是一款靓车。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得更有个性一些,严老师您对未来的汽车人才培养方面是怎么考虑的,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些障碍是什么?
严扬:汽车是一个耐用消费品也是一个商品。作为耐用消费品,我想在汽车设计方面,大的工作量要花在工程设计上,作为造型设计,首先要考虑用户的使用方便。同时它又是一个商品,商品要通过交换实现价值,耐用消费品更多考虑用户。商品
就有更多的商业竞争在里面,汽车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仅要有对专业素养的要求,还要有对车的熟悉、对厂家的了解,对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竞争的关系都有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汽车的造型设计是博弈的部分,究竟是博弈的部分占得多,设计人文方面占得多,还是商业方面占得多,每个车,每个商品都会有不同的比例。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设计的管理,从一个博弈的角度去管理设计,我想我们很多厂家还没有完全把这个武器用好。
最佳动力: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动力性能是评价一款车的重要指标。在很多消费者的心目中,排量越大的车,动力性能越好。但在专业人士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获奖企业和车型:南京名爵MG3SW
对话媒体:
《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副主编武卫强
对话嘉宾: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宋健
潍柴动力集团副总裁钱诚
全国卡车大赛冠军李文利
武卫强:在这次评比中,名爵MG3为什么能够获奖?它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到底强在什么地方?
宋健:名爵这款车,1.4升的排量可以达到76千瓦的功率,在自主品牌的轿车中是相当不错的。另一个原因,名爵具有纯正的英伦血统,生产线直接从英国采购,就导致了它确实比我们开发的自主品牌的发动机性能优越,这是不可否认的。
武卫强:我比较赞同一个观点,我们自主品牌经过重组并购和资本运作以后,队伍已经壮大,中国汽车工业就真正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市场了。名爵有8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发动机这方面的制高点,跟国际上发动机的制造水平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近两年我们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钱诚:这次的自主品牌车型评选,我通过自身感受并结合轿车的动力考虑,想讲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对国内目前自主品牌的看法,这些市场自主创新的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自主创新的技术从模仿和学习的阶段进入了一个自由发挥的阶段,他们把这个技术全面学习以后,掌握了,现在设计的车是针对市场的目标点做的,提出的概念是商业的概念,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匹配和使用,整车的设计,动力性能的匹配确实已经到了自主创新的阶段。
第二,汽车核心的问题就是动力,就是发动机的问题。在发动机制造方面,国内发动机制造企业,包括商用车的发动机制造企业,装备水平都是相当高的,现在这些设备都是最近买进来,装备水平很高,所以工艺水平没有太大的差距。第三,关于轿车,动力意味着什么,实际上不是有排量,有马力就有动力。就是说动力,排量本身都不在大,在于的匹配,而且很多人不希望有更大的马力和排量,因为涉及到实际的油耗,这是从汽车动力匹配方面,应该强调客户想要什么样的动力感受。
武卫强:MG车的特点是运动方便,英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跟它的赛车运动也是分不开,国内的赛车运动相对还是比较滞后一些,很多企业推出运动款车型也是消费者的呼声,您怎么看待赛车对汽车市场的长期拉动有多大的作用?
李文利:我们知道汽车制造厂参与赛车一般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利用这个赛事向更多的受众推广和展示自己的产品,再一个是通过汽车比赛非常苛刻严酷的环境,来对这款车进行实验。在这种非常恶劣的环境下,我的车辆哪些地方会出现一些问题,及时把这些问题搜集整理,落实到以后下一代车型,很快进行生产线的改装,让自己这种车型能够更合理。这个参与过程越长,它的设计制造,还有整体的车型设计理念越合理,越可靠,而且这款车能通过高水平的汽车比赛的考验,我作为消费者是信任这款车型,再加上MG在中国也有着很悠久的赛车历史,它的车型融入了很多可靠和一些赛车的基因在其中。这款车从它的表现上来说,具体性能上来说也是一个特性。
最佳操控:做到人车合一
好玩、好开,是中国消费者评判一款车最通俗的词语。这两个词概括的就是汽车的操控性能。汽车如何提高操控性能、操控性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获奖企业和车型:海马3运动版
对话媒体:
《经济日报》汽车周刊主编李铁铮
对话嘉宾:
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昊刚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质量管理中心(VDAQMc)中国分公司总经理石孟德(HeImut Stein)
《汽车观察》杂志社副社长李上雄
李铁铮:首先祝贺海马3运动版获得最佳操控奖,很欣慰自主品牌汽车也终于能够开始谈操控性了。那么海马3运动版是怎样提高操控性能,又是如何在生产研发环节实现操控性能的呢?
吴刚:海马3运动版是基于海马汽车H1平台的产品,我们把这款产品引入中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在2∞8年这款产品的表现进入第一梯队,和大众同时获得了年度B组冠军的成绩。在场地赛的过程中搜集的产品数据,在后面的产品修正中都得以体现,在没有对外公开我们技术的情况下,不断对它底盘进行优化调整。
李铁铮:请问汽车观察副社长李上雄先生,最佳操控奖是如何评出来的?对中国自主品牌这方面的进步您有什么感受?
李上雄:我们在评选中做麇鹿测试,以及做不同路段测试的时候,对车辆的操控性有很深的感受。操控性老百姓的感受就是人车合一,不需要非常熟练的技术就容易掌控这辆汽车。
评选操控奖前三名的车根据中国大多数人的状况,匹配做得非常好,驾驶时人车合一的感觉非常好。精灵这次作为微型车入选前三,它在匹配上做得非常好,这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匹配技术。
李铁铮: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质量管理中心中国分公司总经理石孟德先生,德国车的可靠性、操控性都是一流的,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德国车如何做到这么优异的品质和质量吗?根据您了解,对我们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德国车的差距有多大?在哪里?
石孟德:一个车的操控系统代表了整个汽车的品质,这种品质也是和品牌的名字和它的品牌战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品牌汽车的操控系统肯定是不一样的。
车辆高水准的质量来自哪呢?来源于高水准的过程,这是要求在整个公司内部有一个系统来保证的。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高水准的公司,这就需要你的公司内部系统的提升。中国企业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非常迅速,如何提升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再去看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德国汽车工业是一直非常成功的,德国的汽车也是以质量著称的。在德国我们大约有45本经典的汽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德国汽车工业成功经验的总结,不仅包括了德国汽车工业的要求,而且告诉大家如何实现高水准的质量和生产力,如何在公司内部去应用它。这些书是由450名汽车领域的专家写成的,这种合作模式使这些书籍能够非常成功的应用。这些将为中国汽车提供帮助。
最佳技术创新奖超乎消费者想象
汽车的进步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因为它的内部集成了很多科技成果。事实上,汽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也推动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技术对汽
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获奖企业和车型:长城精灵
对话媒体:
《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钟师
对话嘉宾:
长城汽车股份公司品牌总监徐骋志
德国汽车俱乐部执行董事顾德凯(Guntram KIeine)
钟师:长城汽车获得了技术创新的大奖。长城在轿车领域是一名新兵,长城轿车将来在技术创新方面到底有什么特点,跟其他的合资企业相比,或者跟其他自主品牌相比,它出众之处和技术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骋志:去年是我们进入轿车市场的第一年,可以说有得也有失,得到技术创新奖就是一个证明,长城轿车的技术品质受到了行业内、各个媒体、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它的失也可以说主要体现在这么一个方面。大家都认可长城精灵的品质,但是它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上半年的市场表现,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沟通的一个话题,我们叫品质过剩。精灵在开发过程中融汇了一些大车的品质,比较突出的是它的底盘性能,还有动力、操控稳定性。
今天我们提到品质成就未来,我们深刻感受到如果没有一个更高的品质,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在未来就非常危险,没有品质你就很难有品牌附加值,你的品牌就建立不起来,我们认为现在这个阶段,品质应该是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品牌的一个惟一可能的突破口,如果没有这个突破口,就非常危险。
钟师:汽车的技术创新对消费者到底带来什么价值?消费者可以面对很多汽车,为什么对一些技术创新方面比较出色的汽车会有一些热衷和更多的选择?
顾德凯:简单介绍一下怎样才能达到技术的创新,现在最主要的是怎样才能节能,上海大众,德国大众公司已经花了很多钱投资在节油上,持续更好的运行这个车辆,降低汽车油耗和汽车的成本。
在欧洲,电池持续多长时间能让这个车跑更远的路程,电瓶第一要减少成本,还要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在欧洲,技术革新主要是这两方面,我相信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市场,一个是发动机的革新,一个是电瓶的革新。
年度车型:兼容并包兼收并蓄
既然汽车消费已经形成庞大的市场,显然每个车型的市场表现是这款车能够得到品质肯定的最有力的解释,生产该车型的企业自然也是市场把握最好的企业。
获奖企业和车型:奇瑞A3
对话媒体:
《汽车观察》杂志总编辑刘小勇
对话嘉宾:
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
院长刘慧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
新华信副总经理郎学红
刘小勇:郎学红女士您能不能从消费者对车型的满意度方面,分析中国自主品牌的车型和我们自主车型不同级别的车辆有什么区别?您认为2009年,对自主品牌是一种逆转的机会,还是继续下滑,如果有机会是在哪方面?
郎学红:随着我国汽车的销量越来越大,我们欣喜地发现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和进口品牌的满意度差别越来越小。但是在质量的满意度方面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们自主品牌的销量的不断增加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份额的增加,很多消费者把自主品牌列入购车名单的备选名单中,这是因为自主品牌在价格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在产品性能,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也有很好的竞争力。这对自主品牌来说非常好的一个消息,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为我们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经济危机,自主品牌应该把过去在几年中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审慎的研究和总结。现在的市场发展从区域格局来说,我们一线城市的市场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增长仍然是高速的,这一部分市场来说,它更加对于自主品牌的接受度更强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也应该是一个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是好的方面。
刘小勇:奇瑞A3从技术层面如何做到全方位的突破的?丰田汽车在全国做得最大,但是它的车是没有过多的个性和特点,你要想找它的毛病又找不出来,A3我们好像也感觉到了类似的特点,是不是这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刘慧军:A3是针对全球的,这句话很好说,但是我们实际做起来非常难,既要满足欧洲,又要满足中国,怎么做?实际上工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平衡的过程,在技术上,德国大众的专家特别强调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再有一个就是过程控制。因为我在大众,德国也去考察过,做汽车,最关键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第二,经过全系统的匹配,就一个超稳匹配了两年的时间。还有供应商是我们在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还有安全系统的匹配,我们引进了ESP,对于我们中国品牌确实是第一次,我们奇瑞都有自己的技术,特别是碰撞方面,整车碰撞用了七八十次,有好多失败和教训,从这个过程中确实学到了很多,也使我们企业或者是民族掌握了一些技术,有好多事情,由于时间的原因不多说了,我感觉第一要用科学的方法,第二要认真细致,学TOYOTA,非常细,用好人才,这样我想中国的汽车肯定会有发展。
刘小勇:自主品牌为什么这么难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目前为止,技术仍然是我们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当中的最大的拦路虎,我想问一下郭校长,您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目前为止在我们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上,技术的瓶颈,最短缺的,或者最急需的一些技术差距是什么?
郭孔辉:今天的主题叫做品质成就未来,这个品质怎么能保证呢,有流程,有管理,把它质量搞得很好,品质就上去了。技术本身的几个方面,不同的消费者他注重的也不一样,甚至我们搞汽车技术的人强调的都不一样。现在发动机的电控匹配,怎么更省油,排放少,这些技术到现在为止我们掌握很差,这些核心技术往往还是控制在一些外国公司的手里,作为发动机的灵魂技术是买不到的,除了电控之外,还有燃烧过程,应该说我们现在刚刚起步,但是有些企业还不够重视,核心技术就不太容易,尽管你的质量,每一个零件质量都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如果你没有核心技术,你将来还是走不到跟人家平起平坐,甚至我们在市场竞争当中能够取胜,所以说来说去我们没有一个技术,光是追求制造理论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创造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就要用到我以前到处宣传八个字:自主、认真、苦练、创新。
刘小勇:必须是苦练,精益求精,在品质上才能有很大的提升,自主品牌创新企业都在以产品品质的跨越式提升来推出,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度过这个市场的严冬,获得世界上的竞争力。我们今天的论坛实际上想奉献给全行业的也就是这六个字:品质成就未来。
面对车市的寒冬和汹涌澎湃的金融海啸,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在论坛上表示,“‘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车型评选已经进行到第三届,这三年来,我们目睹了中国的自主品牌不断变得更强壮,更有魅力,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我们目睹了中国的汽车人英才辈出,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不断成长,我们目睹了中国的民族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扩展新思路,不断超越自我,突飞猛进。时至今日,当年还在迷茫中的自主品牌,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腾飞之路。并已经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在为奇瑞A3颁过奖之后也表示,“中国汽车人从来不缺的就是精神,我们能把中国汽车从无做到有,从小做到大,从国内市场做到国际市场,我们当然可以克服新的困难,最终实现几代汽车人的理想。”
这,也许正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壮大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