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09-02-24刘若慧
刘若慧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2-0064-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提出了以多模块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网络教学为平台,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基地的立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8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我国在各个领域中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前景。因此研究如何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融入各专业课程中,改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应用严重脱节的局面,实现高等院校“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能力强”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1]。
1课程教学内容
1.1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全校性本专科生的通识课程,是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特点[2]。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拓宽知识面,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所有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3]。
1.2课程的重点
1.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
课程的重点是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冯•诺依曼机器结构、指令、程序、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对计算机及其技术形成整体意识,找到计算机及其技术与专业应用的结合点,为日后的专业应用打下基础。
1.2.2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
首先是常用软件的应用技能,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电子邮件、IE浏览器等常用的软件的使用。其次是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查找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常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指计算机应用的三个层面的能力要求,即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是指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中的能力。要求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1.2.3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善于思考,不墨守成规。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综合型作业,可以锻炼学生对互联网有效信息的收集利用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提炼加工表现能力和体现在主题作业中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对主题作业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有充分的思想表达空间,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来展现,可以极大地刺激其学习热情的提高。
1.3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对面向应用的要求认识不足;(2)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应用严重脱节;(4)课程体系不适合专业的特点和需求;(5)教学知识点多而分散,而学时数少,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难安排;(6)教学对象的层次存在很大差异。
1.4解决办法
1.4.1采用模块化教学
按知识单元“精讲”课程内容,注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讲述。知识扩展安排学生利用本课程的教学网站或互连网自主学习。
1.4.2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分层次教学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层次差异较大的特点,若实施“完全的分层次教学”,目前学校的一些客观条件还不具备。为此,我们在实验内容上采取了层次化的方法,将每个单元实验的内容分基础性实验和提高性实验两部分,实验内容由低到高以满足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需求。
1.4.3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主要有:(1)实验课教学;(2)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3)网站实验平台学习;(4)计算机技能竞赛。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实践空间。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相互配套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者之间的相互补充与依托。以多模块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网络教学为平台,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基地,形成一个时空立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自由创新的立体化的学习环境。
2.1采用模块化教学,加强该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
2.1.1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多环节教学”等。
2.1.2采用模块化教学,加强与专业课程整合
采用模块化教学,从现代办公应用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各种典型案例,构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以若干个案例为载体,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从专业应用实际出发,做到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将计算机应用融入各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改善了计算机基础与专业需求脱节的局面,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2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基地,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课堂教学中引入综合型作业,锻炼学生对互联网有效信息的收集利用能力、信息提炼加工表现能力和体现在主题作业中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1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设计思想
计算机基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设计思想是打好基础,面向应用,模块化,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上,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为原则,以一系列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为主线,培养自我开拓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为既掌握各专业领域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2.2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注意将第一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设计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时应做到内容充实、导向清晰,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启迪,学习上有所长进。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使学生能将计算机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独立开展工作。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目标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吸引学生由“执行者”变为“设计者”,由被动参与变为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计算机基础第二课堂活动种类多,差异大,加之班级多,组织管理中的困难较大。为了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有计划、持续地开展,需要按照活动的特点分类管理,建立和健全适应学校特点的“第二课堂”的教学制度。把“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教师的正常工作量,根据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安排事业心强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进行指导、监督、考核。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提高第二课堂管理效果。
2.3以网络教学为平台,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3.1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将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实况录像、试题库建设等)。并对教学资源提供下载服务,允许学生下载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参考资料等。网络教学资源全部对学生开放,并根据教学实践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网络资源运行机制。教学网站的内容每学期都要不断进行更新。
2.3.2建立了多元化教学网站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网站上建立了学习资料、知识扩展、技能大赛、第二课堂、特色课堂、章节练习、在线测试以及实训技巧等栏目。
学生通过这些栏目的自主性学习,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扩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学时少、学生多等特点。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信息人才的日益旺盛的需求。然而目前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不同专业的分类不够深入,考核模式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相关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0.
[2] 刘卫国. 当前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 大学教育科学,2003,(1):49-51.
[3] 熊玉珍. 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实践探索[J]. 高教探索,2003,(1):55-57.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Course Teaching Pattern Reforms
LIU Ruo-hu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HuangHui UniversityZhuMaDian City Henan Province)
Abstract: The essa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reforming teaching stereotype of college basic computer and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cultivating intellectuals, reinforcing practice emphasize application, Moreoverit proposes a multi-levelteaching pattern with multi-module teaching contents as its carrier, online teaching its platform and the second-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its base , aiming to provide for students a self-studying and free-innov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basic compute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attern, second-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