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策略选择

2009-02-24王婧妤

中国经贸 2009年22期
关键词:辽宁经济发展区域

王 聪 王婧妤

摘要:辽宁地处中国东北部,东北三省的最南端,怀抱渤海,同时与朝鲜接壤,与韩、日隔海相望。辽宁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源,同时具有身处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重合区域以及更大范围的东北亚经济区之中的独特区位优势。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区域优势,提出策略选择。

关键词: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辽宁对内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虽然辽宁的经济一直在增长,但在全国各省排名却在逐步下降。从国内各区域看,东部地区富裕,中部停滞,西部落后,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转变。在此背景下,辽宁独特的区位特征使得加快发展辽宁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三大经济区概念

1东北综合经济区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提出的“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其中,东北综合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2环渤海经济区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3东北亚经济区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最早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西川润教授于1987年9月提出来的。东北亚经济区地理位置上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各国经济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辽宁参与各经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

1辽宁参与东北综合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实践过程中,东北三省经济达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全国GDP排名稳中有升,连续六年保持了上升和高位运行态势。经初步核算,2008年辽宁GDP为12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午增长13.1%,占东北三省的45.70%,人均GDP24945元,远远高于吉林、黑龙江的18126元和18763元。

2辽宁参与环渤海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实践表明:其区域内的三个次级经济区在产业结构上过于雷同,没能形成优势互补,反而是竞争态势。目前一系列政策表明,环渤海经济区概念已经淡化,京津冀成为主体。(数据来源:辽宁统计信息网)

3辽宁参与东北亚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目前辽宁同俄、日、韩、朝、蒙等东北亚主要国家间的贸易额已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1/4,而且增长势头明显。2008年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辽宁全省完成进出口72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东北亚各国人力资源在数量与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劳动力过剩,周边国家的人力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短缺。日本、韩国,国内各种自然资源缺乏,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较强。

三、辽宁省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辽宁位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亚经济区的交会处,拥有中国第三大港和最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的大连港与中国东北最大的货物空运基地,凸现了辽宁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国际航运优势。

从产业面看,辽宁借助其地理位置形成产业优势。工业方面,辽宁是资源大省,已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金融方面,辽宁是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全、密度最大、金融开放度最高的省份,有利于发展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旅游方面,辽宁环境优势明显,有山有海,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同时具有民族、地方特色,有助于全省形成特色旅游带,成为东北区域旅游中心。

2开发沿海经济带的借鉴经验

沿海经济带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最具潜力、最具发展空间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沿海区域脱颖而出。深圳利用邻近香港的区位优势,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都为辽宁提供了借鉴。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政策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组织资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政策而提出,为发展“东北制造”提供了机会。具体来说,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为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提供了巨大的国内需求。

4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

按照东亚“雁式”产业转移理论,辽宁处于与日本、韩国的垂直分工关系以及与俄罗斯、朝鲜水平分工关系的交叉点上,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日本、韩国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可以利用日、韩的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将相对成熟的产业向朝鲜、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转移。

四、辽宁实现省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1利用地缘优势,提升对东北腹地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

作为东北三省的领跑者,辽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东北腹地经济的支撑。辽宁可以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为龙头提升经济辐射能力,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功能。提高科研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推动中心城市与腹地参与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依托政策优势拉动腹地经济发展,发挥对国内外市场关系的延伸功能,提升对外开放档次,拉动市场经济。

2强化港口市场化建设,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目前环渤海区域内港口众多,竞争激烈,合作很少。港口市场化是辽宁参与东北合作与竞争过程中的重要策略,建立以营口一大连为主要集散市场的经济交流模式,促进整个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生产要素流通。完善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吸引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辽宁建立基地,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箭度环境。

3抓住东北老工基地改造机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辽宁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历史性机遇,使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得到整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基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和带动全省产业升级。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为先导,以实现资本密集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模式。

4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合作

辽宁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北京、山东、吉林等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各异、协调发展的区际分布格局。在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区内明确辽宁的优势、功能定位,加强港口合作,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增强其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实力。

5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

辽宁首先要加强与日、韩国家的合作。按照效益优先和比较优势的原则,树立一批投资多元、实力雄厚、运作规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制造业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开展服务、劳务外包;利用交通优势,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与日、韩等国寻求合资合作机会,加强与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互补型合作生产。密切注意韩、日等国的贸易政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打造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巩固和扩大对日韩贸易;同时,推进与朝鲜俄罗斯的贸易,加大农产品、轻工产品对远东地区的出口。

猜你喜欢

辽宁经济发展区域
分割区域
读辽宁 爱辽宁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辽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