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磨盘上的阴阳鱼

2009-02-24

文艺评论 2009年6期
关键词:磨盘石磨阴阳

徐 华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度稳定农业国家。四季分明,黄河长江流向自西而东与地球自传的方向相吻合,生命的节奏与地球运动韵律相一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华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一直以定居与集体活动为主要特征。长期的稳定生活,人们形成了重选择、重规律、重经验、重类别的视觉方式。注重表象与生活律动的联系、注重生命与物象推演关系。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学会制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同时也有艺术创造行为。出现了像石铲、石锛、石锄、石镰、骨镰、穿孔半月形石刀、石磨棒等农业生产工具。中国生产工具发展史就是一部农业递嬗史,也是艺术从自然无秩序到有秩序演进的过程。石磨盘的产生是低级的技术和原始萌动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农耕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中闻人的艺术哲学观也在逐渐形成,石磨盘在中国农耕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石磨盘是农耕文明与中国人的哲学观实物佐证。石磨盘具有实用性、象征性、秩序性与无序性的文化艺术价值,它是中国本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石磨盘的研究和阴阳鱼符号的解读,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人的天性和知性系统。对它的深入的解读有利于我们打开中国本原文化密码,有利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艺术、美学,石磨盘给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完整演变实物资料。在中国社会由古典农耕社会形态向现代工业社会形态转型变革中,如何将本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融入时代的进程当中,探索出具有民族品格的艺术之路。

中国本原文化的研究中,大多数人都是以平面视觉艺术研究为主,从原始彩陶、民间剪纸、年画、皮影、木刻上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从石雕艺术,从民间出产劳动工具研究的艺术探究的还比较少。石磨盘上的阴阳鱼的研究将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石磨盘的起源与演变

有关石磨盘的文字资料记载是据《世本》等文献所记的“公输般作硙”推断,圆形石磨在中国的使用,战国早期即已开始。磨,起初称硙,汉代才叫做磨。

我国的石磨最早出现于秦代。至西汉时,在满城、西安、洛阳、济南、辽阳、南京、江都、扬州等地都发现了石磨或其明器模型。说明在当时石磨已经被推广至南北各地。应与饼食风气流行,对面粉的需求增加的情况有关。石磨的发展和中国人吃面有关。在长沙阿弥岭7号西汉墓所处出滑石明器磨上刻有“磨”字,说明议人已使用此字。磨的使用除了实物之外也有,“磨”字也在考古中得以证实。石磨一般为圆形,圆形石磨,皆分上下两扇,两扇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大石块所雕凿成扁圆柱形,且下扇中间有一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下扇固定,上扇才能绕轴转动。同时,两扇的接触面有一个空膛,叫做“磨膛”。膛的外周还有此起彼伏的磨齿,上磨还留有磨眼。磨的演变除了外形的变化之外,磨齿的变化则是最重要的因素。秦栎阳石磨的磨齿为依同心圆拍了的凹窝,西汉早期的磨齿也属此型。在考古中发现,洛阳烧沟58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磨已经出现凿有斜线的磨齿。这种磨齿由于效率高,所以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适合就是美的出发点所在。石磨给我们带来什么,它背后隐藏着的秘密。

二、石磨盘阴阳鱼造型的渊源

一直以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都离不开“阴阳”。阴阳是中国人对太阳照射的一种认识。古语有“高峻为阴、平坦为阳;山背为阴、山面为阳;急直为阴、缓和为阳”。它是由早期的天文概念发展为人文概念,认为社会中的一切都具有阴阳两面的。在中国人的阴阳观中他们是讲“动而生阳”与“静而生阴”的。“太极动静”与“阴阳动静”都是处于阴阳相合状。它们总是互补性的运动,不是尖锐斗争性的运动,所以先是合二为一的,在运动中不断调整达到对立统一。中国人的艺术观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它首先是提倡合与和谐的,中国人把大范畴和小范畴都是通过阴阳鱼的符号来表示的。从这个符号来看,首先是一个和的整体,然后在运动当中会出现一些小的范畴。

(一)阴阳鱼与农耕生活

阴阳鱼它和人们生活劳动密切相关。随着生活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阴阳鱼也就自然地出现在石磨盘上。石磨盘具有上下两扇,上为阴扇下为阳扇,阳扇的内部有齿并凸起的鱼纹,阴扇则有凹下的鱼纹。阳扇的中心有一铁轴,插入阳扇的洞中,在加工粮食时,阳扇的转动与和磨盘连为一体之阴扇相互摩擦来工作。石磨盘妙就妙在在不断的使用发展当中将天父地母,天地衍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巧妙地带人石器之中,融修持与悟道与生活劳作之中。显得朴素与大象无形。遵循了中国的一阴一阳的造型,旋转交融的阴阳观。

(二)阴阳鱼与中国阴阳文化

中国文化也遵循了阴阳文化的两条主线,在互补当中不断前进的。在中国古代《易经》中就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宇宙问的刚柔交错(运动)指天文,文明的步伐是指人文,地球物理天象是如何变化这是关乎天文,天下社会之变化要看人文。中国人的人文精神来自于对自然的重视,对人的重视,对生命的关照,也来自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已经组成的社会关系。中国追求一种“中和”之境,我们是一个农业国家,讲究高度的统一,不走极端,取中庸之势,来避免伤害。整体思维,我要整体包容,我们把天、地、人万物全部包容在一起,这也是中国人思维的特点,中国人独特创造了阴阳鱼的符号。阴阳鱼的互动,它可融合世间万物。

(三)阴阳鱼与观物取象哲学观

阴阳鱼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中国人的“观物取象”哲学在劳动生活中对天文人文的一种潜意识体现。早期先民生产力低下,在人和自然的斗争中处于弱势,把那些具有超能力的动物作为人们心目中的图腾。那么鱼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有多子多孙象征意义。民间文化中有一种屡受掩蔽的重要内涵就是对性爱和生殖崇拜的礼赞。人们把自然属性的动物和天地阴阳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象征阴阳超大能量的动物纳入到人们劳作的工具当中,视为天地相交、阴阳相合的宇宙符号。我们现在从一些考古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在距今6000年的半坡型仰韶文化双鱼旋转彩陶盆就可以看到:距今1000年辽代的白瓷盆“鸟鱼旋转”在民间的剪纸中也有“人面含鱼”的纹饰。从古到今。将鱼和鱼旋转刻画在象征宇宙母体的器皿底部和腹部,寓意天地旋转生生不息。我们在5500年前的陶纺轮上也可以看到旋转的符号。已经具备了双鱼相交的象征意义,而我们在石磨盘上惊奇地发现阴阳鱼相合旋转符号和陶纺轮上的鱼纹惊奇的相似。凡是旋转的图案都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哲学观的文化符。而人们最早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生生不息的符号,就是黏线时旋转的陶纺轮上多种变化的旋转符号。它和前面谈到的旋转鱼纹都具有旋转性和象征性。

三、石磨盘上的阴阳鱼的造型观

(一)实用性

石磨盘诞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生产加工粒状的

植物种子。石磨盘在造型上遵循了民间造型的最主要特征,是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技术与物品实际用途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造型。石磨盘是用来加工粮食的,那么磨盘上的阴阳鱼和磨盘的磨齿也是为功能服务的,在服务的同时。人感觉磨盘的符号与痕迹符合磨盘旋转和人们心里审美需求,经得起强大压力的考验,使其风格粗旷简约。显示出稚拙随意豪迈的风格。由于石磨盘的质地与实用性,使其阴阳鱼符号得以持续发展。

(二)象征性

石磨盘除了实用性之外,它还具有象征意义。这和人们早期就已具备的记志、表达、推演为一体的“文化”功能有关。象征的特征是记事推理功能与中国的阴阳哲学联系在一起。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内敛内向的气质特征,在用语言、物象上表现方式含蓄内美,在中国图像籍中,阴阳鱼就是这种思想的充分体现,民间美术许多造型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象征是某种隐秘的,但却是人民共同的外部特征。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法阐明仍隐藏与人所不知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领域之中的现象。”有关于鱼的隐喻很多文章里都有谈到,以“鱼”来隐喻“男性情偶”、“男性器官”、“男性机能”、男子;也有寓意“女性情偶”和“女性机能”、女子,男女相融为生命之祖。往往和生命直接联系着。磨盘上的阴阳鱼凹凸显现,既是象征概念又有纯粹的符号特性,他是人们长期生活情感和不可言说的情感的复合性表达。在生活中人们共同创造了劳作工具,石磨盘是集体意识和个人意识的统一体,也是人们的共同心智与情感实物载体,就形成了鱼纹,S旋转纹。

(三)秩序和无序性

石磨盘和所有劳动工具所呈现出的艺术性一样,艺术秩序化建立反映为人的艺术创造中。石磨将秩序化同体演绎得活灵活现。石磨盘在整体宏观的造型上应用秩序化系统,而在石磨齿上则尽情发挥,使其从有序到无序到有序的高度。为了满足石磨盘的使用性。选择坚硬石头进行有序加工为上下两扇。而在磨面的磨齿的加工上巧用无序化(随意化)将直线和磨盘中心的弧线成凹凸面的阴阳鱼与磨盘圆形空巧合利用雕琢自然天成。石磨盘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是“即兴发挥”与“漫不经心”的结合,是内部张扬和外部内敛的结合。是中国人系统学和秩序化运筹帷幄的高明之举。

四、石磨盘造型与民俗文化

(一)石磨盘造型与中国人的审美观

我国先民们大约在一万多年以前,就人们已经学会种植业,同时也学会使用磨制和打制的石器将食物粉碎食用。人们在劳动中,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对生存和生命的渴望,对于原始工具,特别是早期的生产加工工具有很强的依赖和崇拜性。

考古专家发现在八九千年前裴李岗人不仅发明了石镰,还发明了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石磨棒。“裴李岗文化遗址分布较广,以新郑裴李岗遗址的二十多件石磨盘最具特色。这些石磨盘均用砂岩琢磨而成。器形有两种,一种是长体圆头、圆尾、四足。这类出土数量较多;一种是尖头无足或四足,这类出土数量较少。前一种圆头四足磨盘是用一块较厚的长体砂岩石板加工而成。形状前端稍宽,后端稍窄,两端圆弧。两侧边有的平直,有的腰部略内收,呈鞋底形。底部前后两端琢有四个对称的圆柱短足。盘面有的近平,有的中部下凹,可能是使用磨损形成的凹痕。盘体有长短、大小之分,后一种尖头磨盘前端尖,后端平,底部无足。但是在其它也有四足的。与石磨盘配套的器物是石磨棒,形状均作圆柱状,两端稍细,中部稍粗。有的可能是使用时间较长中部已磨损变细。考古学界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这一时期发现的石磨盘有四个对称的圆柱短足,也出现了生殖象征器物。人的审美和适用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石磨的考古中,人们在陕北和内蒙古发现了被誉为青龙、白虎的石碾与石磨,它们的构造融入了天地阴阳之道,“圆者动、方者静”。陕北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的石碾子,被专家确认为500至1000年以前匈奴人居住时留下的遗物。在磙子上面刻有象征性的太阳纹饰和云纹,而碾盘正是阴性的象征物。在内蒙古发现的被遗弃的是碾子,这种观念更加明确,整个碾盘是由一圈斜面梯形方块石组合,是“天圆地方”更为确切的描述。石磨盘的发展。在磨齿变化中得以体验。人将对生命观和性崇拜观念和生活相适应,再适合中不断变化,形成了以鱼纹象征的手法传达人对性的崇拜,在后面对文字里还有具体阐述。

(二)石磨盘造型与中国人的阴阳观

石磨盘发展的漫长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原始哲学观萌动发展逐渐形成时期。中国人的观念中,阴阳观念应该是最基本的。中国人的阴阳最早来源于对日光影说,“向日为阳,背日为光”。老子就有“万物负阴而抱阳。”之说,肯定了实物所固有的阴阳两面性。《周易·系辞下》“……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淮南子·精神篇》:“古未有天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所谓二神,则指的是阴阳神。阴阳神实质上就是宇宙起源的基本物质,即阴和阳,天与地。人们对生存和繁衍本能的需要,也诞生了中国民间美术的本原学说,原始美术最早体现的是阴阳哲学观。核心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与“生生之谓道易”的合一,同时也是阴阳与通天观的合一。

中国传统的哲学本体论就是天圆地方论,它不是几何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天圆地方论实质上就是天动地静的阴阳相合、生生不息的本体论哲学观。石磨盘正是这种阴阳观的产物。旋转式的通天观,“君子自强不息”与“生生不息”就有“天道圆。地道方,圣人所以主天下。天圆谓精气圆通,周而无杂。故曰圆,圆之意在于圆天。”这种思想使得人们在制造石磨盘的同时,自然不自然地将这种天人一样的观念融入石磨盘的制造中。石磨盘在通体的造型中,就是运用了上阴下阳的学说,在内部设计了阴阳旋转的阴阳鱼和磨盘劳作时的旋转交融内外相吻合,这样大千世界才可以生生不息,子孙万代。

综上所述可见石磨盘上的阴阳鱼,它是中国艺术秩序化的全面体现,是中华民族不断演进中人们对自然中的无法、有法、无法的再认识。石磨盘上的阴阳鱼它是中国本原文化的承载和延续,它揭示了中国人对生命循环的理解。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磨盘石磨阴阳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磨盘草,养鸡的良药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推磨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红磨盘
家门口的磨盘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